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 术】谈汉安阳残碑四种·刘君残碑 ■祝 嘉
userphoto

2023.03.18 上海

关注

2021年7月21日《书法报》第28期4、5版

责编:李金豹 邮箱:sfbs1@163.com




谈汉安阳残碑四种·刘君残碑

■祝 嘉

小引

  《汉安阳残碑》四种,石数有六,所以也有人叫安阳六种。据《寰宇访碑录》所载,有《正直》《子游》《遗孤奉承》《自然之性》四种。但前面还有《刘君残碑》一种,而《遗孤奉承》就是《元孙》,则《自然之性》不在这四种中了。依《校碑随笔》所载及我收藏的,三者都稍有出入。以字来讲,除《子游》外,其他笔法都相近,字都很好,在汉碑中也是上品,所以拿来谈谈。

一九八三年六月祝嘉写于苏州。

绪论(节选)

  《刘君残碑》,据《校碑随笔》说:

  《刘君残碑》,隶书,存二方,中俱凿空,一存六行,前半行二字,余各三字,末行漫漶,只一字可辨,总计十五字。一存四行,行二字至七字不等,总计十八字。凿孔处灭十一字,有侧一行八字,在河南安阳。

  旧拓本四行者为五行,前多“其辞曰”三字,“其”字阙末笔,“辞曰”二字存半,后之“裔兮”等字一行上多一“国”字再后每行上多半字,侧下“十五”之“五”字未泐。

  《校碑随笔》未曾提到“岁在辛酉三月十”七字,字大在两寸上,比四种字都大得多,好像在四种之外;但《寰宇访碑录》则说赵谓川大令谓属“刘君”,不知何据。兹依《校碑随笔》把“刘君”两石之文抄于下:

  □百(一行)春秋博览(二行)百人以(三行)臣约身(四行)明高四(五行)天(六行)

  之木兮简心□之(一行)为国之兮当(二行)人去哀哉(三行)岁兮(四行)

  我所藏本与《校碑随笔》也有出入,“余各三字”,但第一石二行是“春秋博览”,则四字了。“末行漫漶,只一字可辨”,但这个“天”字,还很清楚。第二石前多“其辞曰”,我所藏本没有。后面没有“裔”字,“国”字是有的。

刘君残碑

  “秋”字左短而右长,左密而右疏,笔画则左粗而右细,自成体态。字是不平正的,以斜为正,也是古碑惯用的方法。生气蓬勃,则斜的也稳;力足神旺,则歪的也正。以正为正,有什么奇可说呢!但是操笔未熟,笔力未充者,则非端正不可。在照相的时候,坐立的姿势就不欲太端正,太端正就乏神韵,但在木偶,则非端正不可。稍失其平正,就不像样子了。

  “博”字左边画少,所以粗些,右边画多,所以细些,这是常理。两边距离稍远,而右边结构很密。右下一钩,虽然短小,但也笔势健极,所以钩得长些,以见雄伟之神。小题大做,也有奇趣。作诗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写字也要“笔力惊绝”啦!

  “览”字本身是正的,不正的只有右边一钩。一般隶书都扁,上面《子游残碑》则更扁,而此碑又多取长势。勾画伸出相当远,但力强极,向右翘起很高。这一画精神饱满,观者只赏其奇而忘其异,以其异对人有吸引力的。上面左边的“臣”字,中间直画中通,右又少了一横目,而多一点以代之,也是不遵守“六书”的。书家向来就是不受“六书”的束缚的啦!

《刘君残碑》双钩本局部1

  “百”字不大平正,因上面一横画右边伸得太长。但下面的“白”字很端正,所以还是能调和的。写字就是怕太规矩,太规矩就少生气。可变化也不那么容易,近日写字的人,以功力太浅,但也知道能变化是好的,因而乱变,美其名曰“创造”。不与人同,是很容易的,直画写得弯弯曲曲,方的圆之,圆的方之,哪个都做得到。不知下苦功的,越变越丑。所以有些懂书法的人,叫作无法无天派,我看这样的批评是对的。

  “人”字在汉碑上常是左撇短而右捺长,相差很大,两画一样长是“入”字的写法。这个“人”字,几乎是一样长短了。一长一短,则是斜势,不大规矩,重点放在捺画波磔上,以作其势。这字以和平出之,以稳重见长,敛其精神。若菩萨低眉,也是不欲与人同的做法。

  “以”字左“口”太大,是出常格的。一般写法,是左小而右大,此则反之,得未曾有,但又不觉其丑怪。因为字很端正雄厚,且左右两边同大,非常平稳庄重。写字以斜为正可以,但不能失去重心;能变化是好的,但不能出乎法度之外。所谓变化不离其宗者,学书的人,不可不注意。

  “臣”字中间一直通过“口”,是出常规的,不过这样写法,在古碑上也属常见,前面的“览”字左上角不是吗?所以虽违背“六书”,仍可以用。此字平正雄厚,以下面一横画下端作波磔,也显得生动,以书法讲,中间直画贯通上下,比不通过庄重得多。书法是艺术,要求其美观,所以历代书家虽然必读《说文》,但是没有一个是坚守《说文》的,道理就在这里。

  “约”字是左边画多而短,右边画少而长,也有些反常。这种做法,是使左密而右疏,左右辉映,反而成趣。但这个做法,也是不可以学步的,东施效颦,往往是失败的多。熟极生巧、善于运用,是最要紧的。死搬、硬仿,是不会高明的。研究完古人变化的道理,是学古中第一要事;依样画葫芦,是难有成就的。

  “身”字残缺太多,只见到一个轮廓,笔画几乎没有完整的了。可以见到的,上面的一点一横,都很生动,全画都浑厚,还是很清楚的。整个字来讲,写法也出常规,这是很清楚的。自汉碑到六朝,别字都多,且在这一碑上的别字,在其他碑上就不能再见,可见是一个人的写法,并非通行的俗字,这也是显然的。

《刘君残碑》双钩本局部2

  “明”字结构也奇极,左“目”与右“月”比是太小了,且左边结构密而右边又特别宽朗,几乎是各走极端。但细玩一下,并不觉其不调和。原因是“月”字下面两画,虽然开得太大,但上面却很密,正与左边的密相称。从上面看则是相近的,而“月”字的左撇画,又斜伸到“目”字下而过之,也就连起来了。下面太宽,并不影响其密的结构的。

  “高”字上正而下斜,所以不太觉其歪,笔画浑厚,也就站得住了。既站得住,则斜了些,反见其生动活泼,下面“口”字也不正,与上面“冂”也一致,很相称。凡写字正容易学,斜就要功力深,功力火候浅的,一斜就非跌跤不可。功夫浅的会跌跤,作者自己是不知道的,自知之明,也是从功力上来的啦!

  “四”字也歪,整个歪了,不过歪在下面,上面歪得并不多。以下面多歪之故,上面小歪,也变成不歪了。但左右两直画并不歪,所以歪也正了。字是一方块,结构上十分坚实,笔画如铁,这是不败的基本条件。里面两曲画,左边正常,右边上端悬空,也觉得新鲜可爱。这个小小变化,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天”字上面两横画,一般写法是一样长短,或者下横长些。此则上长而下短,上肥而下瘦,且上横画又离开些,也是别开生面的。左撇则像直画,从上直下,到了下端,才向左折,且稍向上翘起,以改变其常态;而一捺又很娟秀——劲秀,来相配合,也是不欲与人同的。一走旧道,就趣味大减了。

  “之”字上面斜画向下钩起笔,已属少见,到了下端,又折向右行,但波磔不显,变成弯画,更属罕有。上面两点,是汉碑上常见的写法,但点的方法与安排,又各不同。以整个字来讲,力强势旺,则是汉字共同的要求。这个风气,一直到隋朝还未稍衰,唐朝以后就渐渐消失了。

行草鲁迅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1957年)

  “兮”字上面两点不同,横画用波磔,气足力强,是隶书的正法。下面一钩,画长而势更雄,钩处很长,又万钧之势,而画偏于肥,肥则其气更厚,力更大。古人写字没有不运腕力的,处处都得到证明。隋以前人写字,没有放腕于纸上案上的,有之自唐以后始,而“笔力惊绝”之说,也几为人们所忘了。

  “简”自左下虽稍残缺,但全字精神,还是完整的。在汉碑上“竹”头的,常作草头,此字也不例外,也从草头。上面一横,用波磔,很雄厚生动,已足使精神焕发,下面“间”字也紧凑端正,配合得很好。其变化在“月”字两边,孔穴颇大,疏荡有致,使神情活泼,趣味无穷了。

  “国”字是一方块字,里面画多而密,本来是难以变化的。其所以佳胜,就凭其像钢铁之笔力,有力则自有生气,自能精神饱满,而仍不失其美妙。但是细玩其方正之中,仍不十分方正,密中仍有疏,使其通畅。像里面右上角就是密中有疏,左边也未尝没有稍疏处。此处还有笔画的粗细,也有差异,这些就其变化之方了。

  “之”字和上面“之”字大不相同,是显然的,一捺差异最大,但是小到上面的两点,又何曾相同呢!画都雄健,但表现的方法,各有不同。像美人之貌不同,而美相同,各有其妙,难分优劣。以视千字一律,以写几十个字,像印出的一样,没有出入,而夸耀的,其优势又如何呢!

  “兮”字与上“兮”字笔画粗细不同。两点不同,横画有波磔与没有波磔不同,一钩是相同的写法,但长短不同,这样整个字都没有相同之处了。勾画越长越见其笔力之强,比上“兮”字更为雄厚。抓笔的是右手,笔向左行,则越运越难用力,有强弩之末之势。善书者常有于人之所难处显其身手。学书者当于此些地方,加强锻炼为好。

  “当”字上面只用三点,已非常规,下面也不使其十分端正,因为过于安排,就会呆板,古人是深知此理的。自唐以后,科举取士,兼重书法,就要规规矩矩,所以有布算断鹤续凫的讥评。字太匀整,像排算盘子,嫌鹤足长凫足短,乃断鹤足去续凫足,使其一样长。这是受封建制度的毒害,重视书法,只能书法在知识分子中普遍提高,但又不能提得太高,因为太受束缚了。

草书自撰联

笔有千秋业 胸无一点尘(1989年)

  “人”字撇画短而捺画长,是汉碑上一般写法,只有两画,而都是斜势,本来是难以安排的,所以在汉碑上撇短捺长,重点放在波磔上,以发其生动之势,就显得新鲜有趣。但笔力未充,仍未能收到效果,因为没有精神啦!没有精神,无论如何,都是要失败的。

  “去”字写得很坚实,很平正,凑合得很紧密,有钢铁铸成之感。但此字仍有变化,变化就在直画不是在两横中间,都是左边短而右边长,不使其太规矩,太呆板。此字的佳处仍是在力强的基础上。力强字就有生气,就有不足之处,也就被淹没无存了。

  “哀”字很平正,但写法大异。在下面本是“衣”字下的大部分,把一短撇化为点,而又移到中间来,写法奇极,上面一横画也并不直,好像是连点分为两横画来写,造成一个奇异的姿态。而笔势又很生动,使人有种新鲜的感觉。新鲜是大家所喜爱的,也就成为佳作了。

  “哉”字结构奇极,得未曾有。下面勾画本应在左,而移到中间来,但又不觉其歪,且见其超凡。“土”字重点放在左,“戈”字下面提高些,使其相照应。勾画居正,成了主画,又极雄厚,也就担当得起了。虽是大变化,但整个形势都变,以相适应,则也无懈可击了。

  “岁”字残缺太大,中间怎样写法,都不清楚,只见完整的画,很为雄厚,肥而美,肥而捷,是了然的。“岁”右边向下垂,使下边重,有些像汉碑“人”字的做法,也有别致。逸气横生,也是不易的。

  “兮”字在这页上是第三个,这三个“兮”,写法都不相同,上面两点不同,横画不同,勾画也不同。前面“兮”勾画都长,而这个钩又特别短。钩虽短,但很肥健,有千钧之势。唐以前人写字就是多变化,同是一字,前后都写不同。王羲之写《兰亭序》二十个“之”字,都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已传为美谈,是大家都知道的。古人自己写字前后都不相同,而我们硬要去模仿,不是学古人而违背古人的做法吗!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模仿的,学到极熟,也可学步,但不是都容易罢了。像宋初陈希夷(抟)写“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字,极力模仿《石门铭》,但是他是有选择的,这十个字,在《石门铭》中多数不止一个。像“开”字不止一个,而学“始开至门北一里”的“开”。“张”字是学“筹等张蔡”的“张”。“岸”字是学“崖岸崩沦”的“岸”,“岸”下面少一横画。“逸”字是学“方轨之逸”的“逸”,“逸”字也不止一个,这个“逸”字,掠画通过捺画。“人”字不止一个,是学“朝难其人”的“人”。“中”字也不止一个,是学“永平中”的“中”,一直画在“口”之上的比在“口”下方的长。“龙”字本有两个,但都不取,而去学“两带沂陇”右边的“龙”,这个“龙”字右边一钩作行书势,钩得很妙,但也至难学,假的墨迹,很容易辨别,就是在这一钩上,这一钩是很难写得好的。 

节临《司马景和妻墓志铭》(194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字例分析|《礼器碑》结构特点
《乙瑛碑》中最突出的笔画不是一波三折,写出来比波磔更雄厚圆润
怎么样写好隶书?
怎么写好隶书字体的笔画,交流一下
隶书的笔法
高清汉碑《礼器碑》字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