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眼中的松江宝贝~多图,请准备好流量~
松江三宝
文/师陀


松江
号称文物之邦,经过改朝换代,沧桑变革,园林别墅,旧家住宅,庵观寺庙,大多夷为平地了。现在还留存在地面上的,我认为最宝贵的有三处。第一处是元代建筑的清真寺;第二处是明代赵家建筑的戏楼和看楼;第三处也是明代的遗存,那是洪武初年的砖雕照壁。
松江方塔园
照壁一角
 
北方有几座陶瓷烧制的皇家九龙壁,建成于明朝或清朝的都有,当然值得宝贵。那么我为什么独独认为松江的砖雕照壁特值得珍视呢?并不是因为他古——虽然“古”也是一个原因,而是犹豫它的建成远比陶瓷烧的困难。试想同是雕塑,同样须量好尺寸,放出大样,陶瓷的在坯上加工,加工坏了,还可以在雕坏的原坯粘上一块重雕;它却需要在烧成的青砖上加工,若非技艺精湛的高手,若是粗心,雕刻哪怕崩掉那么几厘米的一小块,整块砖就算前功尽弃了。 

清真寺
一角
我又为什么认为松江的清真寺特别值得珍视呢?从解放后不久,它被改做仓库,谢绝参观,我见过它的照片,未看见真容。中国有许多清真寺,大致来讲:多数属于汉族的建筑式样,只有新疆及其附近地区,才是阿拉伯式样。它照片上的真容、屋顶却是汉族的所谓“九梁十八柱”中国围绕着一个圆头盔,即阿拉伯式。这种汉族与伊斯兰式样大胆而又巧妙的结合,得以保存下来,足供我们的建筑学家和研究建筑史的人进行研究。据说有关部门已经拨出专款,正在修整,供人参观。现在看来,它的当初改成仓库、不被破坏,反而倒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了。 

以上清真寺图片均出自:

http://blog.sina.com.cn/jhon502 ,

特此感谢博主!
然而在上面讲到的两处之外,我个人认为,更值得我们今天珍视的,还是明朝松江赵家的戏楼和看楼。建筑于明代的宫廷戏楼我没有看见过,我看的书很少,它也许压根儿就不曾建筑过。建筑于庵观寺庙祠堂的可能还有,但是不可能有看楼。至于民间的戏楼,相对的还有看楼,保存得如此完整的,据我所知,全国恐怕只有赵家的一处了。它们也曾经历人间的风雨沧桑,换过好多次主人,所以能保存至今,大概应归功于直到清朝末年还在那里演戏。现在不能演戏了。它的住宅的最后一任主人大约是“慈善家”,把住宅改成养老院,听着它们去被风吹雨打。解放后改称敬老院,后来又把破旧的住宅拆毁,改建了许多西式大楼。看楼空在那里,“废物”利用,做了敬老院的职工宿舍,戏楼呢,拿来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以上颐园图片均出自:

http://blog.sina.com.cn/u/2683893145 ,

特此感谢博主!

更多关于松江赵家戏楼、看楼的线索,欢迎提供!

总而言之,它们目前正处在这种命运下面,随时有倒塌的可能。经过“大革文化的命”,党和政府现在注意保护文物了。我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祈祷看到这篇小文的人大发慈悲之心,通知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前去看一看,乘它们未土崩瓦解之前,把它们保护下来。原来的住宅不可能恢复了。把它们保护下来,油漆整理一番,供人参观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们足以向研究中国戏曲和戏曲发展史的人提供现成的古代活材料。请看看,明朝的艺人就是在这样的舞台上演戏的;再请看看,明朝的大人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看楼上享乐的。须知在土木结构建筑的中国,明朝的遗存不多了,明朝的戏楼也许还有,明朝带看楼的戏楼却是极少极少的。

         1982年12月3日   上海 


本文出自:

《师陀全集 第三卷(下册)散文卷 》
师   陀
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人事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长篇小说《结婚》、《马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去处|漫步在“云间”深处,开启一场美轮美奂的“访古之旅”
【记忆】建筑可阅读:石桥、门楼、照壁与方塔,松江的这些建筑历尽沧桑、古色古香
远看不象,近看就是——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秋之旅(七)——中国的“小麦加”
张家口记忆:漫话张家口堡古建筑
网友莉莉投稿 | 松江,上海历史文化之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