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炒股是个系统工程
【 原创: 西风四叔   2014-01-07 10:28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7051/110   复制分享
         2013年年初我在天涯上发表了帖子《一个菜鸟的2012年终总结:我在熊市中满仓操作》,后来给人改了标题叫做《一个菜鸟的2012年终总结:我在熊市中满仓盈利》,转发到东方财富股吧,骂者众而信者少。今天发这个帖子算是对不到两年的炒股历程进行总结和回顾,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悟,我预计帖子出来板砖是免不了的,欢迎各位股友来交流探讨,特别希望股吧中的高手能指点一二。
       
       
          我从事IT行业20年,算得上业内资深人士吧。标题之所以强调资深,不是炫耀,股市以赚钱论英雄,学历、职位等背景都是浮云,而是我觉得资深的行业经验和多年IT技术工作形成的系统观对炒股有很大的帮助,在本贴中我将从系统观这一特别的视角去探讨炒股的几个问题。
       
          先简单说说这两年的炒股情况。
       
          我是年过四十才开始炒股的,2012年5月入市,至今不足两年。2012年投入资金近30万,盈利近50%,主打股票是达实智能,12年5月初买入,13年5月底开始卖出;2013年盈利约30%,主打股票是兆驰股份,2013年6月买入,持股至今。入市以来割肉5次。淘股吧高手如云,2013年翻倍的有不少,甚至盈利10倍的也有人在,2013年我的成绩实在很一般。我认为2013年比2012年机会更好,运气也不差,但我的利润率却下降了,有两点原因:
       
       一是没有参与创业板的炒作,直到2013年8月我才开通创业板的交易权限。
       二是2013年5月底操作上出了大错,没有把已翻倍的达实智能全部抛出而只抛了过半仓位,导致后来资金分配出问题,能大赚的兆驰股份没有及时加仓和满仓,这个错误对全年的成绩影响很大,如果在5月底全部抛出达实智能,那么2013年的盈利翻倍还是
       可以的。
       
       
         我的风格属于中长线操作,入市至今没有做过一单短线操作。这在新手中是比较少见的,可能是性格使然。我认同大赢小亏的原则,每年搞几只股,只要有一只能大赢就行了,其他股亏损就当是销售费用。通过1年多的实践,感觉操作模式的基本雏形出来了,很粗糙,很多问题需要完善,比如精耕细作做得不好,选股系统尚需时日验证,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经验技术问题,有些则是人性的问题。   
       
           在不到两年的实战中,我感觉到个人的阅历和人性对炒股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处于离职状态,也许将永别IT行业,当中有种种原因,朋友们为我放弃深厚的专业技能而惋惜,但是我这样放弃又何尝不是止损操作?多年IT技术经历培养出来的行业眼光、系统观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我炒股的帮助之大难以估量,我相信因果循环,2012年买中让我逆势盈利的达实智能就缘于4年前和达实的一面之缘,我相信这么多年洒在技术上的心血不会白费,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会用另外的方式使用它。
       
       
           有人说炒股炒的就是人性,不到两年,人性中的种种在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好的也有坏的,我认为正能量居多吧。 比如韧性和耐性,比如生活中对钱财的态度等, 我自认为韧性和耐性是我的长处,这是我在IT技术之路上走得久远的性格原因,这样的性格使我拿得住股,但就像我职业生涯中的缺点一样,操作欠缺灵活性,总是要付出较大时间代价去证明某件事不行才放手。冯巩09春晚有个小品,有句台词大意是“小时候尿床把自己了尿湿了也不挪窝, 邻居夸我有大师的风范”。我耐心是足够了,就像尿湿了也不挪窝的小朋友,有大师的风范,但谁愿窝在湿床上来彰显大师的风范呢?我的“不挪窝”当然不是指不止损,止损我还是执行得较好的,“不挪窝”是说面对大盘大跌或个股较大幅度的回撤,我无动于衷,这是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就像2013年,尽管5月犯了较大的错误,但如果后面能灵活一点,利润还是可以在50%以上的。学习能力强的优点能使我较快上手,甚至我可以通过自身的软件编程能力去加速某些环节,但是人性中的种种弱点需要我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去克服,这个很难加速。
       
       
       
          下面谈谈个人对一些问题的感悟。
       
       
       一、对七亏两平一赚的看法 
       
          之所以首先谈这个问题,我认为无论你做哪一行投资,了解行业、了解对手、了解自己是首先必须要做的工作。
       
         七亏两平一赚是股市的铁律,入市前我就知道这条铁律的存在,这让我对股市非常敬畏,刚入市时是如履薄冰。股市就是一零和游戏,不是你赚我的钱就是我赚你的钱,想不亏,你得战胜70%的人,想赚钱得打败90%的人,怎么打败90%的人使自己成为那10%? 除了努力学习,了解对手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功课。我上各大论坛浏览股票的帖子,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了解股民的总体素质,如果股民素质普遍都比较高,七亏两平一赚的铁律足可以把我吓出股市。
       
          由一个股市成功人士来谈股民的应具基本素质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我一个炒股不到两年的人谈这个似乎有点托大了,希望老股民不要拍砖。
       
          我认为可以从系统观、逻辑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去评估股民的素质,如果基本素质不过关,基本上很难在股市上赚到钱。在IT行业,系统观好、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员工通常也是核心骨干人员。
       
           炒股涉及诸多要素,是个系统工程,这要求股民应具备一定的系统观,能将各种要素串联起来,去综合分析判断、操作,从我浏览论坛帖子的情况来看,一叶障目没有系统观的股民比例很多。在软件行业,刚入行的程序员是典型的没有系统观的技术人员,这类人员是行内说的CODER,即编码人员,他们只会用局部的编程技巧进行工作,听说在印度的软件公司,CODER写程序代码时甚至不知道他写的程序是干嘛的。我看网上也不少老股民炒了很多年股了,还停留在CODER的层次,陷在局部K线形态、技术指标内钻牛角尖,炒了10多年股还不赚钱的通常就是此类人。这里希望老股民不要拍砖,我是看到网上有10几年股龄的老股民还不赚钱,就自然联想起了软件行业的CODER,CODER不升级,干再多年也成不了白骨精,升级,系统观是必须的素养。同样地,如果一个股民的思维始终都是零散乱而没有系统观,老股民又如何?在股市,天道未必酬勤。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人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在充满了谎言和欺诈的股市,没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很容易就被陷入歧途,从网上股民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来看,这点是三大素质中最糟糕的,而这点又不是靠勤奋就能解决的。
       
          心理素质包含了耐心、自律、戒贪、戒惧等内容,和个人阅历有很大的关联,需要不断的修行,光是耐心这一项,我认为起码有一半的股民是不合格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逐渐改善的,付出的是时间成本。
       
          按三条素质筛选下来,还剩多少股民的素质是合格的?素质合格的还不一定能赚钱,炒股是一个行业,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努力学习这些知识和积累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有可能赚钱。 如果仅统计具备基本素质的股民赚钱的概率,我认为绝对不是可怜的10%,而是60%以上。问题在于股市没素质准入门槛,素质参差不齐的股民一起作为样本分母进行统计,赚钱的比例自然是相当低的,那就是七亏两平一赚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按这三条基本素质去评估周围的同事、亲朋,我发现适合炒股的竟然没几个人。有亲戚说想去炒股,我委婉建议他不要去,因为他性子太急、赌性太重。   
       
       
       二、系统观和技术
         这一章节是最难描述的,我试图用IT的系统观去论述怎么对待炒股技术,这是有难度的活,描述思想比描述动作难多了。 炒股技术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不信者有,信者更多,我认为关键是是要用什么样的思维去对待技术。
       
          都说炒股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这说明炒股是个系统工程,系统的工程里面就会包含系统的知识体系,系统的东西就得用系统的观念的去对待它。
       
          先百度一下什么叫系统:系统指一群有相互关联的个体组成的集合。
       
         系统是IT行业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产业链结构、公司的岗位体系、技术体系、工程项目组织、软件、网络无不体现了系统的概念,我们说一个工程师有系统观是指他对知识体系、系统的构成、过程组织、方法论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和掌握,简言之就是识大体,系统观既有专业素养也包含系统的思维能力,举个例子,软件公司通常有系统分析师或系统架构师这样的技术职位,他们是属于那种典型的有系统观的人,他们能全面掌握一个软件的功能需求、软件的架构,一个刚入行的新人通常要经过多年的锻炼才具备系统观和系统分析能力。
       
           软件工程师比股民幸运的是他们是有组织的人,有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他们会循序渐进的去学习、实践和提高,然后系统观培养出来了,这个过程也是他们从低薪到高薪的一个过程,股民都是个体户,没组织可以依靠,得靠自己去摸索,这个过程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探索,最后成功的只是少数。
       
          同样是学习新的技术,有系统观和没有系统观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就在于有系统观的会采用从顶向下的步骤去学习,没有系统观的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去学习,自顶向下就是他会先从横向和纵向弄清这门技术的轮廓,比如这门技术的基本体系、基本功能、在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成熟程度、适用场合、有哪些限制、和别的技术比较有哪些优缺点、开发的时间成本等,搞清楚这些基本的东西他才开始学习具体的内容,这样他学习的时候对这门技术的总体有谱,不会钻进去出不来;自底向上的方法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钻进去学,可能学了半天还不清楚总体的东西,或者他忽略了这些东西,这样比较容易陷进去。有很多散户看了***炒股秘笈,就急不及待拿起来就想学一把是一把,全然不顾技术的适用的条件。
       
           有个细节最能反映问题,年青时我看技术书籍,会直接跳过序章,直奔主题,书看了一年半载对序章也不会看一眼,现在我看书籍,会浏览目录,认真看序章或总论,再看具体内容,工作中经常我写方案或立项报告,概要或总述部分我是非常认真去写,这是很不好写的,要在短短的篇幅中将总体描述出来,还要突出优缺点,把对方关心的问题简要而准确描述出来。方案的里面的章节可以平庸,概要部分务必出彩。
       
       
          用系统观去对付炒股,我认为首先心里要有个大纲,即要了解炒股的知识体系,炒股所需的知识体系包含政治经济、金融、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哲学心法、交易心理分析、策略、技术等,技术只是炒股系统知识中的一小部分,就好像编程只是软件开发的一部分。要明白体系中知识的大概功用、层次、主次、因果关联。不能将技术当做炒股的全部或最重要部分,这点尤为重要。我认为技术不是炒股能否盈利的决定性因素,就好像编程不是一个软件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道理是一样的。心里有了纲,就清楚技术在炒股中的地位,个人努力就有了位置感和方向感。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技术自然退化成辅助性的工具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陷入技术的牛角尖里,要能进得去,出得来。  
       
           其次,要抓住技术分析的本质。 目前的技术分析很多都是对于图形形态的分析,书中给各种形态起了很形象的名字,什么三红兵、三乌鸦、老鸭头、断头铡、钓鱼线、头上长草、定海神针、仙人探路等等,  很多散户学技术后按图索骥去操作,结果大都不妙。  一开始接触各类技术书籍,我就处于职业习惯将他么和软件开发类的书籍进行比较,试图给他们在炒股知识体系中一个适当的定位,稍稍浏览之后我就觉得大部分炒股技术书籍尤其是国内出的书籍和**编程宝典、**编程入门、**编程大全之类的书籍是一个层次的,这些书都是烂大街的,不能成为教科书的东西, 别指望看了**编程宝典就能成为软件高手,软件高手背后的支撑是数据结构、设计模式、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原理等基础,这些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这些技巧类的书籍,这些技巧类的书籍不能让你掌握本质的东西。由于炒股技术分析的不确定性,在没有掌握本质原理的情况下去使用,反受其害。
       
          我招聘软件工程师C++试题是最基本的东西,应聘者无需掌握某某编程宝典的技巧就可作答,我主要是考核应聘者的基础和逻辑思维,我认为这才是软件工程师最本质的东西,问题永远都是新的,只有好的基础和逻辑思维,工程师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才能应付工作不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通过我面试考核进来的工程师表现都不错。
       
          因此对这些技巧类的书籍,我没有深入去研究,只是稍作浏览,我要寻找最本质的东西,根据我过去的学习经验,寻找本质的东西往往要跳出去寻找,后来我读了《专业投机原理》、《金融心理学》、《股市趋势的技术分析》、《投资最重要的事》等书,这里面的某些书实际上已超出了技术的范畴, 相比技术分析类的文章,我更喜欢看心法、哲学范畴的炒股文章,现在我比较少看技术分析类文章了。我认为每种图形背后都可以从量价、交易心理、大盘走势和控盘程度去分析和解释,这才是本质的东西,从本质出发去分析,自己就可以分析各种图形形态,何必生搬硬套别人总结的东西,而且分析更到位和靠谱,因为此刻对象的外在环境只有你清楚,写书的人没可能把所有的情况件罗列出来,掌握了本质的东西,才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慢慢就会觉得那些典型的形态只是你拿来作本质分析训练的一个个例子,最后你不会刻意去记住这些招式,而是最终回归本质的东西,这时候你觉得这还是技术分析吗。 
       
       
          现在我很少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分析套路,我主要从从量价、交易心理、大盘走势和控盘程度去分析,有时我觉得我这不是技术分析,叫逻辑分析更恰当些,考虑到技术的适用性,很多时候在适合使用技术分析的时候,我并不需要做分析,拿着股就行了,在技术分析失效时,我才需要去分析,但这时技术分析已不能用了,是不是很矛盾?
       
       
         最后要把握技术的适用性问题,即技术分析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不能用,我认为技术的适用性问题比技术本身更为复杂,这也是个系统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这也是我对技术持谨慎的态度的原因。如前所述,我的操作会考虑技术面但不太依赖技术分析,所以我对适用性问题有考虑而没有太多的研究总结,但如果我想让技术为我服务更多,适用性问题是一定要认真研究的,这是方向。  
       
       
          这节写了这么些东西,感觉不太满意,好多东西没表达出来,思维层面的东西要表达出来是不容易的。
       
       
       三、关于政治经济形势和大盘
       
         各大网站的财经股票频道和博客每天都充斥着股评们对大盘走势分析,股评们是满口的支撑位、压力位,他们喜欢预测,预测具体到了点位,无数的事实证明预测大盘是很不靠普的行为,我不喜欢去预测大盘,尤其是这里划线那里划线地去分析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心存疑问。
       
         有没有超乎技术分析之上的研判大盘的哲学心法?我用半瓶水的逻辑思维去看大盘。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话在西方国家也许有效,在中国失灵了,我的看法是:中国的股市是投资者对政经形势的情绪反应的晴雨表。从中长线来看,抓住本质的投资者情绪反应也许比用技术分析去预测大盘更靠普。
       
          面对半瓶水,乐观主义者说这个瓶子的一半是满的,悲观主义者说这个瓶子的一半是空的。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就像那半瓶水,你说它形势大好赶超欧美,他问题大堆,崩溃的理由好像一抓一大把,你说它要崩溃了,可它还有很多好的东西在哪,哪能这么容易崩溃,看多看空都有他们的理由,通过投资者的情绪反应在股市是这几年来半死不活,涨不到哪里也不到哪里去,因为半瓶水的状态是很容易让人改变立场的,跌到1949、1849了,另外半瓶满的情绪起作用了,反弹,涨了两三百点,另外半瓶空的情绪起作用了,下跌。看空的理由一年365天都在,没多少新花样,IPO重启从年头吓到年尾。 目前的点位就好像是在一片低矮的丘陵地带,何来绝顶? 何来深渊?峰谷就在土丘之间。
       
          去年我没这个感悟,今年我逐渐感悟到这点,面对大盘的震荡,心里淡定了许多,大盘当前的状态扫一眼K线图大概清楚了,不用花太多心思去作无谓的揣测。如果你的心每天和大盘七上八下,净是些支撑点、压力点、多空生死线、双头、断头、钱荒、资金出逃、IPO、融资、解禁潮等东西,心里还能平静吗,心不静能这能炒好股吗?
       
          有多技术分析人士说1849肯定不是底,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尖底,大盘必须回到2000点以下才能形成大底,我认为这观点就有点教条了,发挥一下IT技术人员的技术创造力,如果像信号处理系统那样将1849点当毛刺过滤掉会如何?1849点还是尖锐的底吗?想想1849形成的背景,将1849点当毛刺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如果大盘真跌回到2000以下,我不认为是灾难,那是机会。现在IPO重启了, 后面大盘跌破1849的可能不是没有,但这样的分析有何指导意义?从2013年6月至今足够时间赚一波的钱了。
       
            《金融心理学》提到技术图形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毁灭的特性,这么多人根据技术理论关注特别点位,短期内对市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也许这种情绪会被利用,但中长期真没意义,所谓的支撑位和压力位,从来都是撑不住和压不住的。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大盘向下寻求支撑。。。”,我感觉这评论太有喜感了。
       
          我认为在半瓶水的市场状态下,散户要习惯从两三百点的振幅中赚钱。想等到周级别甚至月级别的大盘均线线多头排列向上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等到了再进去,你也未必赚钱,没听说熊长牛短吗?
       
       
       四、内行炒股
          茅台03的帖子《操作策略和估值应用的一点思考》是很有价值的帖子,他提到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内行的机会是最大的,因为内行往往能接近真相,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2012年5月入市,入市一周大盘就开始连绵下跌,直跌到12月4日才大反弹。我一个菜鸟能在这样的熊市中获利近50%,肯定不是技术和经验帮的忙,相反我的技术很烂,经验为零,帮我逆市获利的是达实智能,为什么我当时选中它呢?。
       
         我和达实是同行,达实的主营业务是建筑智能化、建筑节能、轨道交通,此外还有工业控制。以我的专业技术水平,大概可以在达实的建筑智能化、轨道交通两大部门担任骨干,我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水准就比较差了,不敢妄言能担任建筑节能部门的骨干,工业控制领域我也有经验,不过是多年前的事了。
       
          建筑智能化技术含量低,是个关系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润不是很高,没有炒作价值,但是使公司的业务量有了保证。
       
          建筑节能是政府鼓励的一个长期的题材,要做得好、做得有效果是很不容易的,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前我负责的部门有建筑能耗软件研发这个政府立项科研课题,所以我对建筑节能有研究,建筑节能是系统工程,需要材料、机电设备、系统控制等不同专业综合处理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达实有个EMC部门,专门做建筑节能这块,以前他们是从系统控制这块着手去做节能,后来上市了有钱了,就收购一家搞强电和一家搞材料的公司,这在专业布局方面是非常理想的,这也是我在以前那公司非常想去做但根本无法做的事情。虽然达实做了这么多动作布局,但从行业发展的周期和成熟度来说,我认为目前还是儿童期。
       
          轨道交通业务里面有很多细分专业,达实做的综合监控系统有部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BAS专业的延伸,所以达实原来做建筑智能化业务去做轨道交通项目是很自然的事,这块业务也是很讲关系的,但是对资质的门槛要求高,限制了符合资质的投标公司的数量,轨道交通是大城市长期发展的方向,业务可以做十几二十年。这块也是一个长期的题材。
       
          达实的三大主营业务只有建筑节能和轨道交通才具有炒作价值。工程行业是关系市场,企业的运营可以简单到就靠关系拿到项目,其他不用管了,广深两地不少做智能化的公司就是这么干的,靠关系一年能做不少工程,但是这类公司都长不了,风光几年一旦关系不再就完蛋了。
       
            我见过达实的董事长刘磅,特别问过他对关系市场的看法,他怎么回答的我记不太清楚了,感觉刘磅还是有想法的,不是靠拉关系爽一把了事的那种老板,那时达实还没上市,上市后圈到钱了,拿钱出来做业务的补强布局收购是很自然的事。达实的几块业务能互相融合形成合力,这比单一智能化业务的企业更有发展潜力和空间,如果达实仅有建筑智能化业务,我瞧它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我买入之前看到达实在2012年3月31日发布的和开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公告并没有引起股价的上涨,一般的市场投资者搞不清楚双方合作的意义,但我很清楚,在工作中我没少和开利、约克这样的空调厂家打交道协调接口问题,但都是项目层次的协调,上升到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意义大不一样,从这条1个多月前的公告我判断出达实要在建筑节能进行专业布局,庄家有很大概率拿建筑节能这个题材来炒作,就决定买入达实智能,买入没几天就迎来了一个涨停,随后我不断的加仓,由于大盘形势不好,中间有几次高抛低吸的操作降低成本,直到国庆前夕才满仓。达实在12年7月公布了收购上海联欣的公告,至此建筑节能的布局比较完善了,坚定了我持股的决心。达实也不负所望,在2012年五月开始逆市上扬,给我带来了翻倍的利润。如果没有买入达实,我预计在2012年那样的形势下我顶多是平局收场,甚至亏损。在长达1年多持股过程中,基于内行对该公司基本面、对各种消息的到位理解也帮助我始终能牢牢骑着翻倍的股票跑到了最后,这是超越技术层面的东西。
       
          2013年我的主打股兆股份我去以前就炒过,在2013年3月份出去了,赚了几十个点%,当时我认为兆驰业绩不错但没题材,赚几十个点基本到顶了,卖出后暂时证实了我的判断,股价下跌了,后来乐视网掀起了超级电视的题材,我凭借IT专业嗅觉,感觉这个题材有很大空间,互联网公司和传媒公司只能来软的不会做硬的,做硬件产品还得找兆驰,于是在今年6月份又重新杀入了兆驰股份,很不幸,不久迎来了1849大暴跌,那一天,我有三只股票跌停,包括兆驰股份,在这波股灾中,兆驰一度跌到我的心理价位8元以下,但是我没割肉,一是我相信它是好股,二是我没有在大暴跌中割肉的习惯,面对变态的大暴跌,我把止损点扩大了,后来兆驰果然利好连连,接连传出同洲电子华数传媒中青宝合作和收购浙江飞越的利好消息,这票让我获得很不错的收益。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割肉五次,一只股是有色金属股,一只股是新材料和稀土股,一只是IT股,两只是汽车题材股,除了IT股之外,其他都不是我熟悉的行业,悲剧的是那只IT股还不是我自己挑选的,是一个证券业的朋友介绍的,他是从形态和技术指标来选股的,那只股其实也还可以,只是大盘下跌它也没办法。这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炒自己懂行的股票。
       
       
           在刚入股市的那段时间,虽然我是IT业内人士,但我对IT股不太感冒,因为我太熟悉这行了,反而没有想象空间了,我研究过物联网板块的公司,没有发现符合我理念的公司。我对物联网、智慧城市、安防、建筑节能都有研究,近几年我没少研究这些课题。从长远来说,我还是要重点去研究IT题材股票,IT行业是极具创造力的行业,IT行业细分了很多行业,有些是类似于钢铁化工的老旧行业,比如电子政府和系统集成,这些细分行业我不感兴趣,有些则是新兴的应用,成长空间很有想象力,容易产生牛股,今后我会重点研究IT行业具有创造性的应用。
       
           本来想在这个帖子谈谈物联网、智慧城市、安防、建筑节能等题材,但是我既没有飞扬的文采,也没有一年10倍的业绩,没影响力,怕说了没人有兴趣,还是以后再写吧。
       
       
       
       五、中长线操作策略 
       
         我从入市至今搞的股票很少,胜率不超过50%,大赢小亏,最后还是赚钱的。 我的操作策略说起简单:一年搞一两只能大赚的股,拿住让利润奔跑,大赢小亏。为此,可能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去试探,会有些股票充当炮灰。
       
       
       1、选股
           我的细节技术比较粗糙,最终能盈利最根本的是选对了股,当然拿得住股也很重要,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有时我想假如一年下来都没买中一只可以涨30%以上甚至翻倍的股票,这一年我能盈利吗,选股策略需要多年的操作来验证、反馈、改进和完善的,我股龄太短,而且每年操作的股票数量很少,没有足够的案例去验证,如果通过实战来建立选股系统,时间成本太大,我承受不来,网上不少前辈说炒股起码要经过10年8年的打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敬佩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精神,但我真心不想在里面折磨个10年8年才成正果,我想加速验证的过程,我有一个想法:编写一个选股系统软件,用过去十几年沪深两市的历史数据来验证和改进选股系统。 我以前搞过软件开发的,写程序不是问题,问题是算法,到现在我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系统的选股方法,而且有些东西无法量化。 这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等哪天思路明确了,我会动手写选股软件。
       
          我这两年的选股基本思路是:近几年上市,上市后没有爆炒过,题材 + 业绩 + 相对低位。 如果能用上自己的行业经验去分析标的就更好了。两只给我带来丰厚利润的达实智能和兆驰股份都符合这一思路。
       
          有人说炒股胜率有30%就比较合适,高的胜率不一定有大的利润,这点我比较认同。首先,我对“胜”的定义是能赚30%以上甚至翻倍利润,这样的胜率和利润要求是对中长线而言的,这是合理的,所谓大赢小亏嘛。我一年下来操作的股票数量很少,而且多看少动,证券公司要赚我的手续费真心不容易,今年6月前我操作的标的是去年就买入的股,到6月才为下半年的操作逐步买入了两只股,结果一只是赚钱的,一只是亏的,胜率真的不高,盈利的兆驰股份利润不错,现在还没结束操作,也许能翻倍吧。这种操作模式和去年差不多。
       
           对30%胜率这个观点,我是这么理解和实践的:买入股票前你不能确定哪只是能搞的股票,无论你怎么看好它,没证明它能搞之前只有概率意义,要逐步证明它能搞或不能搞,得采用逐步建仓的办法去证明,证明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小资金一年下来是操作不了太多股票的,一旦证明某只股票能搞,重仓坚定持有,一旦证明它不能搞,清仓。不能搞的股票不一定是亏损的,也可能是上涨空间不够大。事实上如果我在乎胜率,胜率是不会这么低的,有钱赚就出胜率自然高了,但我对赚三五个点没兴趣。
       
       
       2、建仓
          在建仓这个环节,中长线和短线操作会有很大不同。有人说炒股只吃鱼身不吃鱼头和鱼尾,做一个聪明人吃鱼身当然好,投资效率最高嘛,前提是你能识别出是鱼而不是鱼钩,聪明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我的想法是既然是中长线操作,从鱼头开始吃起有何不可,而且你要庆幸能吃到鱼头,能吃到鱼头,吃到鱼身自然是大概率的事,如果你够耐心,连鱼尾也吃了,而且从试探吃鱼头到吃上鱼头,本身也是一个风险控制的过程。关键是在吃鱼头的时候要小口地吃,因为这时候你并不知道这是不是鱼头,说不定是鱼钩上一层薄薄的肉。庄家搞一只股票,吸筹建仓这个环节的时间是很长的,有的会长达半年一年,我认为中长线操作者要适当学习,对建仓这个环节,要点是:逐步买入,步步轻仓,不盈利不加仓,必要时高抛低吸或减仓降低成本,如高速路上行车,时刻保证安全距离。建仓时间可以在1-3个月,如中间大盘不好有调整,建仓时间还可更久。
       
          下面我说说我当时建仓达实智能的操作,部分文字从我的帖子《一个菜鸟的2012年终总结:我在熊市中满仓操作》拷贝过来的。
       
          入市不久我看过《幽灵的礼物》,其中叙述了两个规则,规则一:在交易未被市场证明正确之前,不能加仓只能减仓;规则二:对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仓位,必须加码,且要正确加码。在这只股票的操作上,这两个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 何谓被证明正确,我认为只有第一笔买入有了10%以上的盈利时才能初步证明买对了股票,后面可逐步正确加码,何谓正确加码?使成本价必须和当前股价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是正确的加码。
       
         当时我是菜鸟,因为不懂和对市场的敬畏,买入时一点一点的买,从开始的800股到最后持有10000股(后来达实10送10,变成20000股),总共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交易10多次才完成建仓,中间还做过几次高抛低吸,赚个三五毛的差价,在建仓过程中,我的成本价始终和股价保持一定的距离,始终有10点以上的盈利,主力多次震仓洗盘也没有把我洗出去。
       
           当然,因为我是内行人士,对达实的了解也坚定了不断加仓的信心。  2012年9月7号的大阳让很多股民冲进去抄底,不久大盘走势的宣告了市场的残酷,很多人在这波抄底中被套了,市场一片恐慌,这只股票也开始下跌,接连跌破10日20日均线,这时我通过观察量价和盘中分时走势、逐笔成交,判断主力是借势洗盘,于是我在低位补了3000股,在我买入后的2周内,股价上扬了近20个点,我的买入价基本上是阶段最低价,后面只有10多分钟的成交价比我的买入价低。
       
            至此我满仓了,无买入计划了。后来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花絮,那是2013年3月8日,达实借第二大股东减持消息跌停,我判断去年底的几单大宗交易应该是二股东卖的,接手人应该就是庄家,这时借消息披露搞暴跌目的是洗盘,在当天接近跌停价时我买入3000股,结果证明这个买入时机很不对,后面跌了好多天,还可以买到更低价,这是我应对跌停经验不足的缘故,再后来证明我的买入是正确的, 股价创新高了,在5月下旬达实拉涨停时我第一时间把这3000股额外增持的股票抛了出去。
       
           今年我在6月再战兆驰也基本上沿袭了同样的建仓风格,6月买入一部分,在9月兆驰出大利好买了一部分,在10月调整期又买入一部分,9月的买入位置是错的,当时我的想法是买错也要买,如果不买它连拉几个涨停就赶不上了,我有底部筹码做后盾,不怕。现在回头作比较,兆驰的建仓操作不如达实做得好,照理过了一年,我的经验长了,应该操作得更好才对,反而更差是什么道理呢? 原因在于我赚钱了,对股市的敬畏少了,操作步子就大了,步子大了就容易扯着蛋,步步轻仓这点做得不好。如果照操作达实那样小心翼翼,如略薄冰,即使6月份的1849大跌又能拿我怎么样,顶多是暂时损失点吃大餐的钱。
       
       
       
       3、持股
           很多散户选对了股,却拿不住股,中长线持股最大的困难在于面对较大的调整如何处理。这个是我最头痛的问题,说来你们可能不信,面对1949、1989和12连跌,我每次都持股不动,从来没有试过做高抛低吸或减仓观望,每次都造成较大的利润回撤,我可以忍受利润的损失,但是每一次内心都充满了挫折感,这么明显的下跌,我无动于衷,究竟是勇者无惧还是无知者无畏呢,就不能做一次高抛低吸,每次事后我都反思这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心理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我看好手上持有的股,以至于我宁愿错过高抛低吸降低成本的机会而不愿因为做错而下车,还有就是这时我手上的股票有较大的盈利,能顶得住较大的调整,从技术角度看,我平时的操作对技术指标是不敏感的,太敏感的话拿不住股,在利润较大的情况下,我通常对10%以内的调整无动于衷。
       
          我认为面对1949、1989和11连跌这样大的调整而无动于衷,肯定不是正确的操作 ,虽然后来股价涨回来了。也许对我来说更多的还是要从心理调整入手。希望中长线操作的朋友能多交流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普遍的观点认为,中长线持股应该看远点,不要一叶障目,这观点我认同大部分,中长线持股肯定要看远点,不为短期波动所动,这是对的,但是有时间还是可以多看看分时图,看分时图的目的是通过连续的看盘,了解股性、庄家的风格、多空对比,短期的K线可以骗线,长期的每天分时图表现出来的东西正如周K线一样,骗线的难度很高。从我的经验来看,在中长线持股中,除了长远的形态指标是持股的判断根据,每天分时图表现出来的东西也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面对技术破位的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没有大局观,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未必没问题,专家还经常受骗上当,当年“汉芯”骗了一堆专家,要是这些专家真的做过“低层次”的DSP编程而不是整天在那高瞻远瞩,就没那么容易受骗了,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甚至还能深及叶脉,那就非常非常好了。
       
          既然不能在1949、1849、12连跌来临之前高抛,那么在大跌来临之际究竟是坚守还是止盈?减仓还是抄底?我认为和上手个股的质地和盈利状况有关系,如果我的股票盈利不多甚至是亏的,肯定抛出先保证安全,如果我的股票盈利比较大且比较看好它,那就拿着观察,拿着要有拿着的逻辑,即我凭什么拿着?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技术分析而是逻辑分析。 我主要从量能、主力控盘程度、股票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主力和散户的心理博弈、分时异动等去分析。特别要站在庄的位置去换位思考,平时看盘的好处也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和平时相比,此时的分时走势有哪些异动,对这些异动要从博弈心理去分析。
       
          在1949,我的主打股票是达实智能,我持股的理由:
          题材很有搞头,业绩良好,主力高度控盘,逆势拉升满肚子货,还没完成操作,虽在分时盘中经常作出出货的样子,但这时出货出给谁?前面逆势拉升5个月都坚持下来了,如这时候出货那等于主力失败了。就拿着吧,这时我还是盈利的是不?
       
          在1849,我有三只股票跌停,在大盘非理性的极致下跌中,我认为看个股的表现已经没意义了,技术完全失效了,这时我思考的是大盘问题,我认为大跌成这样是人祸,要说政治经济的基本面,这几年一直都是这鸟样,一夜之间就崩溃了? 我认为不可能,这是人为造成的,当时我没想过减仓或割肉,即使要割肉,也不能在大跌中割肉,要等反弹后割肉,我几次割肉都没有在大跌中割肉,甚至有一次在一只亏损股逼近跌停的当天做过超短的高抛低吸,然后反弹几天后割肉。我认为在大跌的当日割肉是最失败的操作。在1849中,我一股不减。
       
          在2013年12月的12连跌中,我的主打股是兆驰股份,在12连跌的前面几跌中,兆驰并没有跌,反而借利好拉升了,后来才跌的,我拿着这票的理由有几个:
       
          首先,我的利润可以抵抗较大跌幅。
          其次,大盘虽然跌得凶,有不少人说要跌破2000点,但前面我说了,我认为A股就是半瓶水,涨不到哪,跌不到哪,一年到头,做空的理由就那几个,老狗玩不出新花样,在IPO来临之际,以股指期货操作者为首的空头把股指打到2000以下固然可以获利,但是说到底空头也要在股市这口碗里捞饭吃,哪有砸了饭碗的道理?
       
          再次,从十月中调整开始我一直盯着兆驰的换手率,它的换手率很低,这是个利好不断的题材股加业绩股,这样的低的换手率说明主力高度控盘,它还没有完成周期运作,看不出它想在年底前了结的迹象。没放量,我怕什么呢?
       
       
       4、卖出
         趋势交易理论告诉我们在趋势结束的时候卖出股票,看上去很有道理,问题在于怎么判断趋势结束? 在中长线持股过程中总会碰到多次大的调整,如果从技术分析看,趋势已经结束了,是不是该卖出,但往往是后来的走势告诉我们这是调整不是结束。
       
         以我卖出达实为例,我卖出的理由不是基于趋势判断,而是基于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的判断。早在2013年3月份我就有个在5月结束达实智能的操作,因为6月份该股大小非解禁,解禁后跌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分析了大量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的案例,一般来说,在解禁前如果个股处于明显上涨的趋势中,解禁后上涨的概率大,解禁前下跌,解禁后基本上上跌定了。
       
           在2013年5月下旬,达实以涨停开始了拉升,拉升到最高22.元开始了下跌,下跌中的分时成交很诡异,这时离解禁没今天了,下跌的趋势基本上难在几天内逆转了,我判断解禁后股价将会下跌,就开始抛出,在21元、20元、19元的价位区间都卖出过,就是没有在22元这一最高价位卖出过,这次我只抛出过半仓位,留了近半仓位。事后证明我做对了一半,做错了一半,这时卖出是对的,没有全部卖出是错的。这次操作决定了全年的利润高低,如果我全部卖出,持币面对大盘暴跌的6月,或者在七八九月份不要在达实上纠缠,出了加仓兆驰,2013年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从2013年下半年,达实一直处于横盘状态,证明了我保留部分仓位是错误的,后来我逐渐减少了达实的仓位,现在还有几千股。当初我保留近半仓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达实虽然在过去一年逆势上扬,但是始终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绪性爆发上涨,我觉得后面它应该补上这一场戏,我想见证奇迹的发生,另外一点是对达实有感情,毕竟是第一个带给我翻倍收益的票,有点不啥。而在2013年3月卖出兆驰时就没有一丝犹豫和不啥,一笔卖出,干脆利落。
       
          有时对错只在一念之间,我一直想找一个中长线卖出的决策依据,而不是靠临场发挥一念之间的决策,如果达实没有2013年6月份大小非解禁的显著节点,我依据什么去卖出?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后来看了茅台03的帖子《对操作策略和估值应用的一点思考》,这是一篇很有营养的帖子,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首先是由情绪决定的短线波动交易;然后是由逻辑决定的中线估值交易;再就是由事实决定的长线翻牌交易”。 这话对中长线和短线的描述非常到位,给了我启迪,我知道了该如何分析达实卖出问题。
       
         我是这样的理解的:题材业绩加上庄家运作是中线涨跌的逻辑依据,中线炒作的题材能否开花结果是决定长线股价的事实。
       
          从12年5月拉涨停开始算起,到12年5月底,已超过1年了,从主力的角度来看,拉涨停之前还有吸筹建仓的时间,他的操作时间还更长,一年多的时间无论对机构还是散户来说已超越了中线,向长线迈进了,从逻辑上讲,股价已反映了了过去一年的题材业绩和主力运作的结果,或者说已有的题材业绩和主力的耐力只能支持股价走到这一步了,股价要上一个台阶,必须有更亮丽的题材业绩了,庄家也需蓄力再发,我寄望的情绪性爆发从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一个长跑运动员你不能指望他能在末程百米冲刺。
       
          将来达实还有没有戏?这个得看它在建筑节能做的布局能不能开花结果,以及地铁业务能否持续增长。前面我说过建筑节能目前的成熟度就相当于儿童阶段,哪天它茁壮成长起来了,达实会牛气冲天,但这是长线的事了,至少暂时是看不到结果,在逻辑上13年5月底必须卖出,以后等机会再进去了。
       
         将中长线股价能上涨的逻辑列出来,如果逻辑上缺少支撑,那么中线得卖出,如果能很确定公司长线的数据支持,继续玩下去,如果不能确定,先出来。
       
          兆驰也将是这样的运行逻辑,2013年年它做了很多战略布局,现在股票运作还没有完结,存在中线上涨的逻辑,长线股价能否空中加油,继续上涨,就看它在智能电视、LED、电视盒子等所做的布局能否传来捷报。到时再看吧。
       
       
       
       5、长线股中的短线操作
          据说说有些高手长期拿着一只股,在上面反复短线、做T,收益惊人,我没试过,但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原因没别的,长期拿着一只股,对这股的股性太了解了,在上面做短线和做T比做其他股更有把握,我曾有过在自己的长线股上做短线的念头,2012年就不说了,那时太菜,但在2013年还是没有去做,不得不说2013的功课没做足,今后得补上。在长线股上做短,我不担心短线技术的问题,对股性的了解就是最大凭仗。这是中长线操作的增值方法,值得去做。
       
       
       
       
       
       六、如何看待亏损
          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就是把亏损当做是交易中的销售费用,这和企业的销售是一样的,试问一个公司特别是搞工程的公司要拿到单,不付出销售费用能行吗,这些费用包括吃喝玩乐、广告宣传和灰色费用。想想公司的销售为了拿到一个大单,金钱啊美色啊关系啊都用上了,最后还拿不到单的多的是,以工程项目的销售为例,如果一个销售跟的项目中标率有50%,他这一年的业绩就非常非常好了,和我们炒股的一年几倍的回报差不多了,有的销售一年下来连个大单也拿不着,且销售费用没少花,还整天三陪喝得伤肝又伤胃。我以前所在的业务部门,不断投标,屡败屡战,中标就如大海捞针,很不容易啊。
       
          相比之下,我觉得炒股的“中标率”比他们好多了,亏点小钱作探路费,如果能探明一只能搞的股,这回报率还是很划算的。
       
          企业的管理层对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都有个控制目标,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的比例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炒股也一样,亏损/资金的比例也要合适,以100万资金算,“销售费用”不宜超过10万,如果花了10万还不能搞到一只能大赚的股,那就认输吧,回去反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炒股者2012年的年终总结
老股民谈市——树立正确的炒股理念
如何建立自己的股票交易系统?
《机构时代》实战篇
老黄悟股:牛市为何不赚钱?
一位老股民教你,大胆逆势方法赢取暴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