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的另类思考

   一、田地首先得种粮和菜,千万别剑走偏锋。

   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实质就是有能力的人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

   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通过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后,表面上规模化种植,其实根本不在乎经营成果,而是有其他目的。这就会导致农业欠收,危害菜篮子安全和粮袋子安全。

   比如,一个城市高收入者,他有1000万存款。现在他想把郊区某农村的100亩地流转50年以上,每亩地每年给农民1000块即可,即使他一次性交清,也不过500万而已。然后,他也不种地,就是种种花养养草而已,图个环境优。再在这块地里盖几间办公室,要管理这块地,其实是他自己度假住段时间,隔三差五地邀请高朋小住几日。

   表面一看,没有什么啊,这也不违反政策。农民收入有保证,人家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可是这些地没有产生粮食和经济作物,社会资源浪费,国家粮食安全没保证,长此以往就不得了。

   要按照某些经济学家的说法,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资本都是逐利的,人们都是无利不起早。但要知道,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很多城市高收入群体都有能力在郊区农村流转几十亩几百亩土地,不为种植只为消遣的完全有可能,而且现实中也有了先例。

   再比如,在寸土寸金的杭州西湖畔,马云、金庸等人的专用旅馆被强制关闭就让我们心头一惊,原来土地金贵与否是相对的,土地对一部分人来说天价,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很便宜。大腕儿能占西湖一处地方建会馆,小腕儿占农田一处休闲也正常,小腕儿们比大腕儿们的人数可多了去了。

   二、挖一下资本流动的本质。就会发现,对城市资金向乡下农田方面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要提高警惕。

   如果说到根儿上,就是相同劳动因为环境不同创造出不一样的财富。而这些财富的表现形式都是纸钞,无法规定纸钞的流通范围,如果这些巨额纸钞的拥有者去用到纸钞相对较少的地区,那就足以买断落后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资源,尽管这是不公平的。

   相同的工作强度在农村和城市挣的钱是不一样的,而在城市的100块和在农村的100块纸钞表现出的价值是一样的。本来应该代表着不一样购买力的纸钞,但表现形式却一致,都是100元的人民币钞票而已。

   比如,在落后地区一天一块钱就可以全家有饭吃,而在发达地区一块钱甚至不能买一根冰棍。

   经济发展中,发达地区挣的钱不去冲击落后地区的市场,这几乎是必然现象,当然主要原因是发达地区的资本在落后地区很难找到合适投资渠道,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没有在落后地区生活,也不会专门跑到偏避地方买了消费品再跑回去。

   在我国表现尤其明显。长期以来,城乡两个市场事实上是割裂的。城里人赚的钱在城里花,乡下人赚的钱在乡下花,这绝对是事实。当然现在有乡下人到城里打工,挣了钱再寄回家消费,但是他们赚的钱相对于城里人的高收入,实在不值一提。如果有个别农村人在城市里混得开了,他也就不愿意再回农村了,自然消费也是在城市。

   如果城市投资者和消费者不下乡,那么各自赚的人民币实质上各有各的流通渠道。现在如果大城市工作的人挣钱到农村买地,对农民是不公平的,因为有钱人几年工资或者可以把一个县的土地买断了。

   现在大力提倡土地流转完全可能打破这个平衡,因为土地流转以后,集中到某个人手里,不仅仅会成为投资对象,也可能会是消费品。如果农田成了消遣品会相当麻烦。

   因此,鼓励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是要多多鼓励农户之间流转土地,如果一个农户把左邻右舍的三五户土地一齐种了,这个流转成本他是掏得起的,财政补贴的力度再能达到,那么农村就会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转移出去,留下来种地的也会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再过一段时间,很可能自然而然地会出现一家种十家田地的情况,那时自然会有十分之九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其他政策再跟上来,城镇化的实现就触手可及了。

   还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补贴就要以农产品计算基数,就要把钱直接补贴到生产农产品的人手里,没有农产品就别想补贴,这样才能让有钱流转而没本事种植的人不打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