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昙华林记(游记)

昙华林记

丙申年的雨水反常,洪灾暴虐,祸患横行,令神州大地饱受苦楚。但素以酷热如火炉而诟病天下的武汉却变得温柔,直到七月二十日依然用三十摄氏度以下的气温给人们带来想:今年会不会出现个破格的凉夏?加上身体不是很舒服,老两口决定今年不外出避暑,实在不行还有空调顶着呢。

然而老天爷不愿意给九头鸟太多的恩惠,七月二十日之后天象骤变,气温飙升三十五摄氏度以上,家家户户只好不分昼夜地开启空调,以至于使武汉的用电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怕热的我们便坐牢般地蛰居室内,多多地储备粮食和副食,早上趁太阳未出之隙下楼买点蔬菜聊以度日。一直到八月二十五、六日夜间气温才降到摄氏二十来度,白天却游移于三十二、三度,在炎炎烈日炙烤之下,谁愿意没事顶着晒出毛病的风险贸然外出?

怎么打发蛰居时光呢?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老两口在电动麻将桌上消磨,别看人少,两个人比四个人和得还快。这几乎不动脑筋的游戏燃不起激情,老伴每每不愿意对垒:“还不如找朋友。”找朋友是在北戴河学回的麻将玩法,把牌扑过去按每排十七(去风则十五)张码齐之后翻过来找对子,只要能构成对子无论横竖都可以整列移动,但必须将那张牌所在的那一排所有的牌沿移动方向同步移动且不可无功而动,既不能跨越出格也不能转弯甩子,这看似简单其实颇费周章的游戏乃十足的“煞费脑筋”,几个钟头搞不掂一盘是正常现象。

一个多月的“圈禁”实在难以承受,八月三十一日决定利用早上的凉爽出去走走,去哪呢?想起了久据脑际的昙华林,就凭这文绉绉的名字就令人心旌摇动,在武汉生活了五十多年,还就是没去过这名声遐迩的地方,好不好玩?事先问过居于武昌的大女儿,回答是否定的:“一点点小街几处老房子,几家小店铺卖的东西你们肯定瞧不上,哪里赶得上户部巷?一点都不好玩。”真诚地希望我们去她家。既然有几处老房子说不定就可能变幻出武汉的宽窄巷子,不一定不好玩,还是应该去看看。老伴当然相信女儿的话但又耽心老公憋出毛病来,管它好玩不好玩能散散心就好:“你说去哪就去哪,我不就这样跟你走了一辈子吗?”

现在的公交车真是方便,乘719到八大家转乘542(当然也可以乘514)到沙湖苑站,下车就去鳞次栉比的店铺找个年纪大点的人打探怎么走:“老板,请问昙华林……”他眼睛里看得出他心里肯定存在“又不买点啥!”的不快但还是客气地指向公交车前行的方向:“笔直走,进那个巷子到菜场,那里有指路牌,闭上眼睛都找得到。”道谢之后笔直走,巷子档口的牌铭曰“得胜桥”,走到另一头果然有菜场和指向昙华林的路牌,果真是闭上眼睛都错不了。

铺路的青石板是那样单薄那样整齐,怎么承受得起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显然是后来的弄巧。私家车或宝马或奥迪一辆接一辆地将那薄薄的石板轧得嘎嘎响,巷道实在不宽我们赶紧躲闪。来得太早了,昙华林还沉浸在睡眼惺忪之中,密闭的房舍宅邸几乎见不到人。想当年,这里是湖北各县秀才下榻备考而苦心研读之处,林则徐在此兴建“丰备仓”,张之洞在此开办公立小学和中学堂,这些“开眼看世界”的先哲们对莘莘学子寄予了多么殷切的期望?但是这全长一千二百米的弹丸之地承载着多少范进式的荣华梦和唐寅般的失意情?这里也曾是清朝两湖军事衙门所在地,冠名“戈甲”的营盘自然是国家机器的铁血硬件。

后来……后来汉口被列入了通商口岸即所谓“开埠”了,昙华林被用坚船利炮打败了清王朝的洋人看中,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瑞士等国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行医,闭锁的封建桎梏添加了残酷的殖民掠夺,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利何弊何?据说“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是真的吗?”应该问问中央电视台黄西陈蓓蓓。

这里有郭沫若的遗踪。抗战时有“保卫大武汉”即“武汉会战”一役,其时郭沫若荣膺国民党“政治部三处处长”,据说“每天奔走穿行于昙华林”,这是郭沫若最值得荣耀的华彩之章。然而历史有历史的辙迹:郭沫若一九二七年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因此遭蒋介石通缉而流亡日本,一日本女子因为坚持与郭沫若同居而与父母脱离关系,他们在一起生下五个子女,一九三七年郭沫若不辞而别回到中国,前往南京拜谒蒋介石,然后发表了一篇《蒋委员长会见记》颂扬蒋介石,不久拜见汪精卫,之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一九三八年和于立群结婚,可以想象得到:郭沫若在昙华林的奔走穿行当然是为了抗击日本鬼子,但我不知怎么就是觉得他不可能不夹杂点儿女私情,就他那么个《女神》魂魄,可能将儿女情长弃之脑后?这不恭之念连我自己都觉得龌龊。

缘何名昙华林?传说有二:一曰巷内有花园且多植昙花,多而成林。古时花华二字通。二曰巷内多住种花人,一坛一花,蔚然成林,以“坛”讹“昙”,遂名。

确实有很多历尽沧桑的老建筑,确实有很多奇葩异类的小店铺,可惜均在昏睡之中,那一千二百米的巷道稍纵即逝,转过山脚下撰刻着“昙华林”的石头就是一排排相当现代的楼房了,估计不再是所谓“古区”。

感受很古怪:历史建筑见得多了,汉口原先的租界建筑要比昙华林华洋杂处建筑气派得多但不识缘何反倒觉得这昙华林多一份地气而不似租界那么阴冷,袒露在外的小铺子展现的商品或告知的确让人有“光怪陆离”之感,但人家直白无欺,想买你就掏钱,不喜欢没人强求你呀!让我想不通的是:这眼屎大的店铺出售这么古怪的玩意儿,能养活这茬店这拨人吗?老伴的认知是最有道理的答案:他们绝对不冒傻气,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养活,那它留在这里为啥?

走到有公交车的路上见到一家刚打开卷帘门的文具店,店主是相貌周正的夫妻俩,客气地将我们迎了进去:“这早?请!”我们就想买点以纪念的物品让我们能够对这不会再来了的昙华林有个念想。哦,精致的折叠小刀、折叠剪,怎么折叠呢?我们不会老板也不会,倒弄了好几分钟,还是我老伴聪明,那坐着不动的女老板笑容可掬:“谢谢你们把我们教会了,看你们二位也是恩爱一辈子享受一辈子的快活人,要不然怎么会这么早手牵手地到这里潇洒?我们两个人同岁,猜猜我们有几大?”

“四十多,最多四十五。”

“叫我高兴死了,让我们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您两老呢?”

“也猜猜。”

“您驾年纪大些,撑死六十三、四,婆婆要小个两三岁。”

“跟你一样地要高兴死了。”

“猜错了?和我一样高兴,未必您驾七十多了?啊呀,您两位的身体真好,像您驾们这样想得开的只活一百岁都可惜了,随么事都不屑管得,就这么手牵手地满世界晃悠,晓得几好!”

那小刀小剪模样儿真漂亮但价钱也真昂贵,可老板的话也真叫人听得舒坦,眼皮都没眨一下地一样买一件,高高兴兴地和他们拜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十大特色!除了爱打麻将外,成都还有这...
(游济南)大观园及其它
武汉往事
长沙大火,郭沫若与张治中的君子之争
红色女“特工”黄慕兰自传-10
傲气的郭沫若对周恩来有多折服和倾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