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谨献给即将上研或者刚上研一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小体会!!
[资源]谨献给即将上研或者刚上研一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小体会!!
前段时间老板让给师弟师妹们做个报告,介绍下自己研究生期间的经验,因此作下此文,现拿到小木虫与大家分享下!http://www.dwz.cn/10Qxh
注:谨献给即将上研或者刚上研一的学弟学妹们,木虫里即将毕业的小硕,或者已经是博士、博后、青椒等就可以绕道走开了
有部分内容参考过木虫里面其他的资源,但也是结合自身体会一字一句敲出来的,写的不好,有砖轻拍!!

一,先想先写最后做
有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话:高手都是先写好了文章,然后再去做实验来验证文章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虽然有点夸张,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做实验之前的思考和想法的重要性。

我也在一些资料上看到别人介绍的经验中反复提到这样几点:
1,做实验之前首先要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得到某个实验思路,按这种方式去做,得出的结果是否可以发表文章?如果能发表,又可以发表在什么档次的刊物上?

2,然后就是关于写文章。如果你已经想好准备要发一篇文章,最好要提前将文章的框架打好,最好不要等到你认为实验做完了才来开始动笔写。提前打好文章的框架,空出数据部分。这样做也可以更好的完成第一步提到的内容,关于“思考”的问题,提前想清楚了,框架都打好了,做实验的时候才更有目的性,做这组实验就是为了得到某一组或者某几组数据来填补文章的空缺。

3,为了达到发一篇文章的目的,就必须得先看文献。只有这样,才知道如何将文章给支撑起来,才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试验数据的。
看文献的过程还需要不断的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A. 一组数据,人家是怎样写结果与讨论的?如果自己也准备做一组类似的实验,自己又会怎样讨论?
B. 自己的想法是否别人已经被别人做过了?如果别人做过了,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如果别人没有做过,是别人没想到而没做的,还是这个想法不容易实现而没做的?


二,关于实验中如何获得一个较好的想法、思路
1,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大量地,有目的性的阅读文献,有机会碰到学术报告会或者交流会之类的就去听一听;
2,如果身边或者熟悉的人中有和自己专业较相近的人,可以互相多沟通沟通,交流多了,有时就会有一种灵感,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想法或者思路,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建立在你对这个方向目前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3,如果有时在闲聊或者随意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了某个你觉得跟你目前做的东西有相关性的事物时就先记下来吧,平时碰到了就多积累


我以前也在看之前的人是怎样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实验思路和想法的,现在就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一下,具体一点说可以概括为两点:
1,传统途径:先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科技论文,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有个充分的认识之后再去发现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去想办法通过一个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最通用的途径和方式。
2,非传统途径:自己先苦思冥想,等自己突然灵光一现有了某个想法的时候再去查文献,看看这个想法别人是否已经实现了。当然,这个比较难实现,花费的功夫也会比较大,但是好处就是自己的思维不容易被以往的已经发表的想法给束缚。

要想获得一个好的实验思路和想法,必须具备如下几个基本前提:
1,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这也是看懂专业文献的基础,平时看文献如果碰到某个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最好当时就去查资料,去弄明白。最好不要抱着待会再去查待会再去看的想法,几分钟一过就会把这事儿给忘了。尤其是那种在文献中反复碰到的一些内容,更要仔仔细细的去弄明白;
2,类似于传统途径,大量的阅读相关领域的科技文献。在小木虫上有看到别人这样说过:硕士至少阅读600篇参考文献,粗看300,细看100,仔细研读约50篇。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600貌似远远不够,建议大家翻一倍,(有时不要以为自己天天再看文献,以为看了很多很多了,其实真正统计一下的时候也就几百篇而已。)我统计了一下自己电脑中的文献,差不多就是这个数。(文献看多了好处是会慢慢体现出来的。一旦你已经开始着手写论文了,就没有多少时间来看文献了。写论文的时候看的文献就非常有针对性,只会集中精力去看和目前所写文章密切相关的文献,对于那种和自己论文主题不是很接近的文献就不会再去看。)

关于看文献的几个注意事项
1,建议先中文后英文,先综述性质文章后研究性文章。当然了,大多数人看文献都是先看中文吧,至于会不会“后英文”就比较悬了。单凭中文文献,了解的面比较窄,而且比较片面,所以还是得全面的看。
先看中文文献有这样一个好处,可以首先掌握一些专业术语,不至于因为语言的问题而出现理解偏差,然后可以使自己对相关领域的体系脉络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对中文文章有一定认识之后就得开始着手大量阅读英文文献了。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占多数,而且很多非英语国家的研究者也采用英语发表学术论文,因此英文文章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远远超过了中文刊物。
拟定了一个研究方向,建议首先从该领域的综述性文章入手,综述性文章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优秀刊物上的综述性文章多采用约稿形式,一般不接受非约稿的综述文章,而这些被邀撰写稿件的人多为本领域较为资深的学者,他们阅历丰富,撰写出的稿件内容全面,能够让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国外优秀的SCI刊物,综述文章的可读性非常高。

2,文献太多,不用每篇都看的很仔细,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阅读每一篇相关和不相关的文献,因此,多数文章只看三个部分:摘要、前言和最后的总结论。注意,这里是看结论,而不是看结果。所有的文章都有个共性,那就是出来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关于结果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不可能会前后矛盾,因此没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研读每篇文献的结果部分,大致看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以后看文献就只看这三个部分,实验和结果部分就不用看了。对于少数和自己研究方向十分切合的文章要精度,要细看,要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文章的精华,作者本人是如何构思,如果完成这篇文章的。这种需要精读的文章不多,但是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很好,就要真正做到精度,因为到时写文章直接引用到的就会是它们。再由于切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写作时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看文献的时间要相对集中,不要太分散,尤其是当自己的实验陷入迷茫,找不到思路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猛查文献猛看文献,去寻找自己的思路。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花费的时间就越多,文献看多了好不容易找点感觉,然后就不看了,过了几天又想起来看文献,又得花好长时间去寻找那种良好的感觉。
时间太分散就会导致自己总处于马上要进去却又迟迟不进去的尴尬位置。就像这样,每过一段时间就集中精力查阅一下文献,即时了解现在的研究现状并解决前段时间自己在实验中碰到的问题。
然后,平时除了做实验,再扣除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还剩的一点零星的时间就可以把之前看过的觉得比较好的文章再拿出来随意翻看一下,加深印象。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思路很开阔,有很多话可以写,而不是击破脑壳也挤不出几句话来。

4,看文献要注意做好标记,不仅要做阅读软件上采用各种符号或者颜色做好标记,最好还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查阅文献过程中看到的一些好的实验方法、自己没见过的实验方法、好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在每一条后面注明出自哪一篇文章,这样到时方便自己想再看下的时候能快速找到对应的文章。电脑里面存储的文献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并且很多文献都是看过就可以不用再看了的,都存储在一起,到时真要用的时候去找就很麻烦,所以我觉得准备这个小本子很重要。

5,看文献也得挑期刊,尽量看发表在比较好的刊物上的文章(对于中文刊物来说,至少中文核心吧!)。目前国内的学术刊物的学术水平整体偏低,而且水分较重,再去看那些档次不高的刊物上的文章就更没有多大帮助了。当你对相关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就尽量多看SCI收录的文章吧,不论从学术水平还是写法上来看,SCI的水平还是要高出非SCI一等。
目前和我们实验比较贴近的,比较好的中文刊物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报等,尤其是这些中文一级学报的学术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下面讲一下有点跑题的内容:

1,积极参与课题组其他人的研究内容,全面了解实验室每个人都在做些什么,有个概括性的认识。不需要对别人的东西很熟悉,至少得了解一点,毕竟人家是花了很多时间一点一点做了实验,看了大量文献的,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平时可以看看别人做的,看看人家写的东西,就能很快的了解他做的东西。一个实验室,每个人的实验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联系,可以互相借鉴一下。
就像我这次找工作,几乎就是靠*****师兄的毕业论文“******工艺研究”,单位是以磷矿起家的,如何对磷矿进行处理得到磷酸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连湿法磷酸和热法磷酸工艺都没弄明白,后面就不用谈了,如果不是这篇文章要想签下来估计还比较难。
还有就是,***老师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在水处理,我之前对环境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当然了,现在了解的也不多,但是,相比于刚读研时,可谓是天上与地下的区别,这也是颜老师给了我这么多锻炼的机会。研一研二的时候把环境微生物看了一遍,还有同济大学版的管道工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等都大致看了一下,有个初步的认识。**师兄在武钢焦化的中试,最开始跟师兄他们一起搭建装置,负责搬运污泥的时候,我就问**师兄这个管路是怎么走的,***师兄讲啊讲啊的,说实话当时是懵的,基本没搞清楚。后来自己一个人待在焦化厂的时候,很无聊啊,在装置那转悠的时候我也就在看,也在想,也没多长时间就把装置上面每条管路、每个水泵、流量计、曝气设备或者容器等等是用来干嘛,放在这有什么用都搞清楚了。
对课题组其他人研究内容的认识多了,会大大开阔自己的认识面,大家都是水处理,自己做的仅仅只是一小点,看的越多,认识的面越广。也更有利于更好的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去,比如说***老师有个什么新想法需要写个申请材料,或者项目要结题了,结题报告中需要融合几个人的结果,如果对他人的实验完全不了解,这个结题报告该怎么写下去??

2,积极参与老师在科研方面的各项事物
第一体现就是:积极  (如果该课题组中教授、讲师、博后、博士、硕士配备齐全,这条可能就用不上了
比如说,把内容汇总一下,排版,查错等等都是举手之劳的事。
平时积极一点,日后**老师也会乐意把一些东西交给你去处理,然后自己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更加全面和广泛的了解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b],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吧。
研究生快毕业了,这期间之所以基本参与了**老师所有项目的申请和结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在像大学四年一样稀里糊涂就混过来了,这个稀里糊涂不是指成绩,毕业的成绩也不差,就是感觉自己还啥都没做就结束了;另一方面就是我前期的积累,我对整个课题组的内容了解比较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时候,……**老师不把东西给我又能给谁去做?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积极,我不怕现在事多,自己吃亏了,因为之前我积极,所以才有后面的机会。
所以也特别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后都能积极点,我想***老师看到了,感觉到了也会非常高兴的。

3,用心去完成老师给的每一项任务或者工作即使你忙,还是

要一丝不苟的去完成。敷衍的东西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你可以敷衍一次,敷衍两次,难道老师还会给你第三次敷衍的机会?所以对每一件事都要认真的对待。
很多时候老师给我某个任务的时候我也很忙,可能当时还会有点小怨言,会觉得有点累,但是挺一挺、熬一熬都过去了,肯定没问题的,千万别忽悠,忽悠到最后会发现被最大忽悠的是自己。咱现在就是学习的时间,是积累的时间,有事可以做是一种福气。

4,及时汇报近期的实验结果、进展,经常和老师交流下

之前,我会定期将实验结果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老师,不要单纯的只发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都是其次。一般半个月或者再稍微延长一点时间。

邮件的内容大致如下:近期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如果结果好,那下一步准备做什么?如果结果不好,简要分析下为什么会这样?是自己没处理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下一步准备如何改进?内容不要太多,分开来写,有条理一点,简洁一点。

不要等到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完全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然后下来找你问最近做的怎么样。要自己自觉的汇报一下。还有就是,不要等到实验出了好结果才汇报,结果不好就闷着不出声,做了一段时间,即便失败了,照样需要汇报,写上失败的原因及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就可以了。

5,平时慢慢积累各种软件的使用

要沉下心来去学,不要太浮躁,不要怕被笑话。关于DNA如何拼接,怎样判断测序结果好坏,如果构建系统发育树,我都是一个人在网上查资料,一个人慢慢摸索,抽实验的空闲时间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才处理出来。再就是积极的去摸索,比如Genbank登录号的获取,对着主页上的使用说明一步步试,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肯定是可以试出来的。不要一味的依赖别人来教你如何处理。
再就是投SCI刊物,不论是中文SCI还是英文SCI,所有的图片和表格都是需要处理成相应格式的,origin图片如何处理,CAD图片如何处理,word里

6,平时多积累,多看看书,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

平时玩也是玩了,时间也是这样过去了,除去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多看点书,或许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但是,中国有句古话:仓中有粮,心中不慌。尤其是像我这种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如果以后又想从事和环境相关的工作,那就平时多看点相关的书吧,不要一味的就只做自己那点实验。

7,询问或者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的注意事项:不要什么都不懂!!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第一遍别人还会跟你耐心的详细的解答,给你解释。但是自己听的一愣一愣的,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人家看你这反应也就没再多的兴趣给你继续讲下去了。如果别人点一下,自己能迅速的给出点反应,能搭上下一句话,或者自己能够提出疑问,这样讲下去才有意思。
因此,这也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遇到问题了,如果时间不是特别急,最好自己先动手查查资料,自己努力思考下,或许自己一下就解决了,用不着去请教别人。即便自己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自己思考过,自己查过资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别人一点自己很快就能弄通,而不是听的直发愣,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
***分析测试中心负责气质的老师就是这样,你打电话预约实验,她就会问你之前有没有来做过,如果近期做测试的人挺多,而你有没有去做过,她可能就会推掉。完全一个新手,她嫌麻烦要一步一步教,地方怎么走,在什么地方登记,在什么地方缴费,样品需要怎么处理等等都要她一句一句的说,光这些还不止。处理数据的时候她会问你哪些是你需要的物质,哪些不需要,做成这样一个结果可不可以等等问题,你都表现出一脸茫然,她会比较无语。这些都是我在那边做实验的时候亲眼所见!但是如果你对这个比较了解,她会很乐意的和你交流的。

8,给大家推荐个论坛,小木虫
个人觉得这个论坛还是半的挺不错的,学科门类分的很细很全,里面的有用资源很多很多。里面的人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再就是有大量的已经具有中高职称的中青年高校老师和研究人员,还有少量的教授。
除开灌水区等,至少有90%以上的版块都是和学习科研密切相关的。里面有和论文投稿紧密联系的版块,我之前投稿也是,对投稿状态的理解,审稿意见等等都在里面求助过,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很热心的。如果你在浏览的时候也能帮助别人,你也会学到更多。在里面可以认识一些牛人,成为朋友,碰到一些小问题也可以找他们帮忙。
个人觉得,只要自己把这个论坛用好了,好处还是挺多的。

9,由于一些原因没能继续深造,所以就没有像之前那样去努力的做实验和写文章了,目前所拥有的数据整理出两篇小论文是轻而易举的的事情,只是现在心比较散了,静不下心来去推敲小论文了,所以也就懒得去写了。
希望大家现在不要学我,我已经是一条腿迈出校门的人,跟大家有点不一样。和以前比,现在我可能会玩的比较多一点,不过我一个人蹲在那个小角落,尽量不去影响大家。大家还是要继续保持一个好的势头,多做实验,多发好文章。我想导师那个SCI奖励机制会一直保持下去,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帮***老师省钱,每个人都从**老师那至少拿走*****的红包,呵呵。我想,导师给你们的时候是很开心的,你们自己也高兴。


说了这么多,最后对最开始所讲的总结一下:
1,千万不要一直做实验,要花点时间看文献,而且必须边看边思考,盲目的做一点效果都没有;
2,准备工作要充分,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做好实验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和实验材料储备,不要等到用的时候发现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3,每天早晨来实验室不要太晚了,早晨是网速是最好的,下个文献什么的最好放在早晨,不然网速卡的心里直发毛;
4,不要怕老师,你是学生,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只老鼠,老师是只猫,看到就皮发麻。师生关系嘛,不要搞的那么吓人。平时做实验的时候有某个新想法,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可以去找老师嘛;
5,即便自己是多么不想再做实验,也要积极的坚持到毕业。最好的状况就是调换一种心态,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消极怠慢,这事必须做,做的心情很难受;积极面对,这事照样是做,做的心情舒畅。
6,针对研一的师弟师妹们,要早早动手开始做实验,不论现在做的跟自己以后定下来的课题是否相关。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是有相关性的,要趁师兄师姐还在学校,还在做实验的时候尽快将必备的实验技术和仪器使用技术学会。早日进入实验室,对本课题组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学院乃至学校拥有的仪器设备有个了解,设计实验时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容易做,等等。
[ http://www.dwz.cn/10Qx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这样做科研的-新文献、新想法、新观点、新结果
sci论文发表的想法怎么写?
SCI论文写作全攻略
英文不是拦路虎,英语不好也可以发SCI
研究生学习规划
博士3年12篇SCI论文(平均2.7分)的传奇经历(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