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姓家史] 莫将逆境付怨尤
邂逅小书商

2005年深秋,我在休闲漫步的时候,看到路边一个摆在地下的小书摊儿,大约两平方左右。爱书使然,半蹲下浏览,选了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欲购买。站起身来问价。
“这一本书多少钱?”
“十二元。”
“便一点么?”
“不能再便宜了,人家都卖十四元呢。”
十二元买下。没有马上走人,站着和小书商说话。
小书商,男孩一个,不高,稍瘦,说不上英俊,但气质很好。他一边吃着挺干硬的烤饼,一边与我我说着话,还照应着顾客。
“你这样吃饭不行,天这样冷,至少得有点青菜,还要有些热汤。”我说。
记不清他回的什么话了。
这时我才打量了他一下,刚才看到的是他的外表,现在断定了他的身份;“大学生?”因为书摊儿的墙那边,就是一所医学院。
小书商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头上插一根草,自买自身一样。”
“话不要这么说,勤工俭学,难能可贵,相对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说,你比他们多一份经历。”
也许是教师职业使然,我喜欢上了这个医疗本科专业的学生。我告诉他,我是当老师的,就在你们医学院的西邻的职业中专学校,天使的摇篮。并说我是爱才的老师,不加“贝”字的“才”。
我又选了一本书,这本书不是为了买,而是为了照顾他的生意。
给他十二元钱,执意收了十元,不好意思。
临走留下联系方式,开始了忘年交。
他背着个双肩挎的书包,给客户送书。他的老师们要买书,就开个书单给他,他乐此不疲。他到我的学校心理咨询室来看我。慢慢知道了他的经历。

起落生存路

他的家乡在武松打虎的地方。他爸爸才三十几岁,就真的“而立”了,他凭借聪明、勤劳,积累了一些资金,开办了一个养鸡场,起初是养生蛋鸡,以出售鸡蛋为主。后来觉得鸡蛋销路较窄,利润有限,就又改造了鸡场,增添了设备,养肉食鸡。他们县有始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名吃“五更熏鸡”,他凭借质量和诚信,成为活鸡供应商之一。日子过得很红火。用小书商的话说“我爸爸当时很牛(不是贬意),开着乡间少有的车,来往于家与县城之间,会客户,送材料,很有老板的气派。”小书商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由衷地流露出对爸爸的崇拜和心疼。

他的爸爸家庭责任心很强,为了给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创造优越的生活基础,学习技术,苦于经营,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在爸爸的努力下,他的家庭生活水平、质量在农村都属上乘,自然,孩子们的生活也比同龄伙伴们高一筹。爸妈给他的零花钱也比较宽裕。但他从不不乱花钱,却经常借给同学买笔墨纸张或者零食,三毛两毛的,在当时农村孩子心目中就是“大钱”了。同学们送他个绰号“小地主”。可是这个小地主不是“黄世仁”,他从不跟借他钱的同学“催债”,有了就还,不还也不去要,回忆起来,还是借出得多还回来的少。

他的初中毕业以前的生活,是衣食丰足,无忧无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的爸爸也许是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也许是生理状况本来如此,患上了慢性病,对管理企业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家庭生活拮据可想而知。他又要帮助妈妈忙生计,又要完成学业,原本衣食无忧的少年面临的生存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高中毕业应届考取山东一所医学院校的医疗专业的专科。这时他爸爸的身体状况更不乐观,卧床不能起,也不能经营他的企业了。没有了收入,治病还要花不少钱,使得家中经济状况窘迫,捉襟见肘。他就开始了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的日子虽然辛苦些,但也能为自己挣点生活费,有时也能补贴点家用,知足常乐嘛。但勤工俭学之路也有不顺的时候,一年暑假到烟台打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些零活,老板还要他午休息的时间看工地。也好,这样也许老板能多给几个工资。谁知暑假即将过去还不发工资。他告诉老板学校要开学了,想领工钱回学校。老板找很多借口,就是不给。他说:“你总要给我点路费吧。”老板给了他八十几元钱。他到了济南,花四十几元钱给奶奶买了一箱牛奶,准备赶开往家乡县城的长途汽车。没料到遇到三只手,把他口袋里掏的一文不名。在陌生的省城,几十元钱值不得报警,市场里又没有免费的行程,住又住不得,走又走不成,他感到孤独无助。他试探着跟司机商量,能不能先上车,等到了县城在借钱给他。司机不敢更不干。最后无奈,他以半箱牛奶的价格卖掉了孝敬奶奶的一箱牛奶,心里说,奶奶,等我回去挣了钱再给您买。就这样,踏上了返乡的汽车,一天没吃没喝。也就是说,一个暑假,只挣了二十几元钱的回家的路费。他自己自嘲说:“这是我入世的学费。”

2005年,他专科毕业,当然还想继续深造,但他顾及家庭状况想先就业。但爸爸妈妈支持他继续求学。那年夏天,他身上揣着25元人民币,乘汽车来到名山下的小城泰安,首先花一元钱坐上公交车,转了大半个城市,看了看小城的格局、环境。又到准备报考的医学院的招生办公室咨询了一下情况,拿了份招生简章,晚上找一个最便宜的小旅馆花十元钱住下。那晚在陌生的小城,心情的忐忑可想而知。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第二天如果找不到事做,就预示着他将有流落街头的可能。

他沿着大街寻找可能能找事情做的地方,看到一个正规宾馆的洗脚中心贴的招收按摩师的广告,他便进去咨询,经理问他会不会按摩,他说会,其实他真不会。经理让他下午来参加应试。
从洗脚中心出来,他到了一个书亭花九元钱买了一本介绍按摩的书,一口气浏览完。然后又回到书亭。经管书亭的是一位老大爷,他跟老大爷说,自己要找一份工作,报名的钱不够,请问大爷能不能先把买书的九元钱再借给他,一两天就还。老大爷就把九元钱暂时给了他。他又到了另一个小门头的洗脚店,花了十五元钱,给自己洗脚。服务生再给他按摩脚的时候,他一边接受服务,一边夸赞服务生的技艺,一边与服务生交谈,“套”取了人家很多按摩脚的技能,满意而归。

下午,到宾馆的洗脚中心应试,经理问了些理论问题,他对答如流,又让他亲自给客人按摩,他的手法、技能、态度,都令经理满意,觉得他不是外行,于是当场拍板,录取了。当晚就可以上班。
不尽人意的事,他这个服务生是后备“梯队”,先到的客人由原有的服务生接待,在人家都有事做的情况下,再有客人来,才有他服务的机会。所以人家工作的时候,他坐在一旁复习功课,等待客人。好在当晚还真有多余的客人,他获得了一次服务机会,客人还满意,按照规定,他得到十五元钱的提成。这便是他在小城淘得的“第一桶金”。也给了他在这里生存的底气。

洗脚中心只在晚上工作,也有轮不到自己服务机会的时候。他便利用白天的时间打零工,在餐馆刷盘子洗碗、传菜、服务生等做过,最后相对固定在卖书。他批发的书,多是考试辅导、考研指导、青少年励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书,在距离大中专学校较近的地方,找一个不妨碍交通的路旁的人行道上,铺开两平方米左右的塑料布,把书按照方便顾客挑选的方向摆放,自己就坐在一边复习功课,准备考本科。有人在书摊旁驻足,他便放下书以礼相待,解答顾客的询问,介绍书籍的内容以及适应读者群,对于购买者还是只看不买者一视同仁。

后来他妈妈告诉我,他在一次摆书摊的时候,与一个卖什么东西的中年男人挨在一起,他去买点吃的,请他给看着书摊,不大一会儿回来,那人卷着他全部的书走了。这是他的全部家底,价值三百多元钱。当时他的心情沮丧、失落五味杂陈。我听后心理很不是滋味。不过,能从他的性格推理出他的心境,无非小河沟里翻了船,爬上来再扬帆就是了。

他顺利的考取了医学院的本科。开始了利用勤工俭学供自己求学深造的生涯。
摆地摊卖书是他的主业,一般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的白天。由于他诚信经营,薄利多销,也因为大学的老师、同学们用书量比较大,时有老师、同学开一个书单给他,他便去批发商那里购进,凡这样的客户,价格更便宜。

他背着双肩挎背包送书的同时,捎带着经营电话卡。晚上到足疗店做按摩师,等待顾客的时间学习功课,假期到餐馆做传菜工、服务生等。时而给爸爸寄点药费,给正在上高职的弟弟寄点生活费,也生活的有声有色。但是,他不接受别人的经济资助。
我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在心理辅导室坐班,接待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也不断在经济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次,他到心理辅导室来找我,说请我找一批贫困学生,他要帮助他们。
“你用什么方式帮助他们?”我问。
“我赠送一箱《牛津词典》。”他回答。
“一箱《牛津词典》多少钱?”
“一千多元钱。”
“哦,相当于你半年的生活费。”我没加思考,谢绝了他的善意,确切地说是阻挠了他的善行,“你现在不是帮助人的时候,等你将来成了大款,建立一个助学基金会,我帮助你寻求贫困生。
2006年农民麦收的时节,我给他发了个短信,大意是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见他了,他回短信说,正在料理爸爸的丧事。
我一下子懵了,他崇拜的、相依为命的爸爸永远地走了,他们娘仨能承受住这莫大的打击吗?这个家庭不是屋漏又遇连阴雨吗?这时候 什么样的语言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只给他回了一首小诗。
爹去莫将泪沾巾,
多事之秋早成人,
待到小树栋梁日,
报效慈父拳拳心。
他也给我回了一首小诗(很遗憾,我的手机被小偷拿走了,内容也记不起来了。)

以后又多半年没有见到他,发短信是泥牛入海,打电话也没有回声。直到07年春天,才来到我的心理辅导室。我没在,他留给门卫师傅一只他家乡的特色熏鸡,只留下姓名,也没留下联系方式。
其实,他爸爸去世不久,他就把妈妈带到我们这个小城,在医学院的学生食堂工作,春节就是娘仨冷冷清清过的。我们近在咫尺。

再一次联系上后,他带我去看他妈。他妈四十来岁,貌相很漂亮,着装干净利索时尚,烫过的头发扎了个把,蓬松飘逸,说话落落大方,要不是事先知道他们的境况,谁能相信这是经过大起大落大苦大悲之女人呢!

转眼到了暑假,我说:“请你妈妈到我这里来帮助看看孩子,给孩子做做棉衣好吗?”(学校放假食堂停火,他妈妈就到别的地方找工作做。)一个多月的接触,我明白了老百姓的话,“好儿子有好娘,好种子多打粮。”

本科毕业前,他忙着复习考研,我说:“读研,我借给你一年的学费。”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阿姨,不用,我考公费的!”
紧张复习阶段,我和一位老学生一起去看她,在他们校园里的餐馆吃饭,我拿出了二百元钱,我点的菜,我们仨花了四十几元钱,剩下的就留给他买点营养品。谁知过春节的时候,他给餐馆打工,收入了一千多元,给我们家提来两瓶茅台系列的酒,说是挣钱了,让大爷喝的。我后悔死了,给他那两个破钱儿干什么来?

再后来,他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攻读骨外科专业。弟弟也找到了工作,妈妈的工作相对轻松了一些,租了一间房子,节假日娘们可以偎在一起。
在读研的最后一个学期,他邂逅本校一位医疗本科大四的小姑娘,女孩抛却当今世俗的择偶理念,慧眼识才,选择郎君,没有浪漫的故事,开始了责任如天的恋爱。

硕士毕业的时候,他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考博士继续深造,一个是找工作。考博士成绩不算低,但报的是国家重点大学,只招收一名学生,他又没服从调剂,名落孙山了。求职还算顺利,尽管他的求职函像飞鸟一样放飞了许多,尽管也有一些条件不错的医院也回函邀请他去面试,但是他考虑再三,最终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他没有选择停船要靠大码头的大城市,觉得大城市谋生容易安家难,他也没有选择年轻人都心驰神往的南方,觉得自己没有根基,不忍心带着可爱的姑娘漂泊,还舍不得与妈妈和弟弟相依相偎的家,他是长子,应该是家庭里的顶梁柱。所以只参加了一个县级市的中心医院的考试。笔试成绩第一名,与第二名成绩领先不少。到了面试阶段,尽管与第二名的成绩此消彼长,最终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求索的小舟有了个暂且停泊的港湾。

按照他的心气,这里应该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不会是最终的落脚点。他还要继续深造,在他选择的医学医疗专业领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发,践行他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职业良心。他用实际行动解读了年轻人正确的入世理念,先实现人生的基础——生存,再提升境界——发展,再在这个前提下享受生活,创造人生的辉煌。

他出生于1984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80后。对于生存,他持乐观态度,他说,其实人生很简单,不就是找个工作、娶个媳妇、买个房子吗嘛。他还说,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一辈子遇到什么逆境,逆境中不管怎样怨天尤人,都改变不了现状,如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人有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我们为什么不能囊萤映雪准备实力视机成就自己呢!他还说,到了四十五岁,要有自己亲自办的医院。看,在别人眼里困难如山,在他心里如履平地。这就是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不埋怨生不逢时,不埋怨环境不尽人意,确立了目标就勇往直前,还有什么抱负不能实现呢?

偿愿五花海

今年国庆前夕,小书商与校友小孟经过相识相知相爱,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举行了婚礼。他的妈妈面含由衷的微笑。在喜宴上,我见到了他的家族成员。他的叔叔们都有各自的事业,三叔是乡村医生,二叔也经营着小企业。他的二叔与我交谈,当我说道“我是在他摆地摊卖书的路边上认识他的”时候,二叔哭了,我也流了眼泪。

国庆节后,他带新娘去九寨沟度蜜月。等车的几个小时来看我。我在一个粥铺给他们送行。吃饭聊天间,他说:“我很幸运,媳妇没有当下人的世俗观念,不跟我要房要车。”我面对沉侵在幸福之中的新娘,说什么好呢?急中生智,说:“借用现在的话说,你选择的爱人是潜力股,”新娘微笑认可。是呀,小书商生活能力如此强,生存如此自强不息,还愁不能发展给心爱的姑娘一个温馨的家吗?

“为什么第一站选择九寨沟?”我出于好奇心,问道。
“是为了圆她一个梦。”他说着传递给他一个深情的眼神。
我随即把目光转向新娘,期待听其详。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见到两张邮票,一张是五花海,一张是芳草海,好美呀!七彩如锦,水绿如蓝,梦想有一天亲临五花海,领略九寨沟的风光,亲吻美丽的五花海,孔雀河。”新娘一边憧憬着着自己的梦想,一边幸福地看着自己的新郎,仿佛已经依偎在五花海岸边徜徉一样。

出行旅游,他带着很重的李,有几本医学专业大书,随时读来。还有一个很大很包,好像搬家一样。新娘见我不解,解释说,他在网上查询得知,那里的住宿费很昂贵,他们不是承受不起,而是不舍得花多半千人民币换一夜睡觉的地方。又在网上查阅,那里有当地居民租庭院空间的服务项目,于是就事先花五百元钱买了个帐篷,到那里就找个住户租个空间,一晚上才一百元钱。我听后很感动,忽然想到农村有句俗话,“吃不穷,喝不穷,盘算不到就会穷”。小书商并不小气,他是把钱用在刀刃上,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就不花或者少花。这不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治家之道么!

吃过饭走出粥铺,我看着小夫妻拉着行李,相偕走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消失在长街的尽头,不由地心生敬意,心里默默祝福,莫愁前路无知己,祝愿你们的小家庭如你们追梦的五花海,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孔雀开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一年,苏州旧书卖疯了!
还有一元去哪里了?
我的勤工俭学(男孩子纺线)
小小说《闲聊》
抓住赚钱的机会
家有一老多个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