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衡,因书法得到的荣誉很少有人能企及

1540字)

蒋衡,因书法得到的荣誉很少有人能企及

王卫华

    蒋衡的名字似熟非熟,但你最后会记起,他原来是江苏省淮安市有“苏北第一园”之美誉的清晏园中的“荷芳书院”匾额的题写者。为什么要请他写这四个字?他是何方神圣?

    首先,有说明说,蒋衡是无锡人,但不知此说出处在哪里。南河河督完颜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的注释中说他是江苏人。完颜麟庆(17911846)字伯余,别字振祥,号见亭,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十四年进士。道光十三年(1833)任江南河道总督(也称南河总督,驻淮安府的清江浦),在职十年。

    其次,蒋衡是生员,是原南河总督高斌的幕僚,这也是完颜麟庆在这本书的《清晏受福》一章中说的。他还说,蒋衡曾写过《十三经》的书法,由高斌送给乾隆皇帝,乾隆很高兴,将此书法作品刻石立于太学,还授予蒋衡国子监学正一职。清嘉庆元年进士、后官至云贵总督的赵慎畛写过一书《榆巢杂识》,其中对蒋衡也有记录。书中记录蒋衡是“金坛贡生”,“字湘帆,后改名振生”(有文称蒋衡字拙生,当是振生之误?或是振生是拙生之误?),书法上名气很大。他手写了《十三经》正文,计三百册,共五十函(有说他写了整整12年),在乾隆四年(1739)八月由当时的南河总督高斌(他的女儿高佳氏是乾隆的孝贤皇贵妃)呈给乾隆。当时乾隆看到蒋衡年近七旬,志在遵经,便赐了学正衔。还命将其手书的《十三经》用木板刻印,以备颁发。还依汉、唐、宋皆有刻石经的做法,将蒋衡手书《十三经》,“刊石列于太学辟雍殿两旁,共计碑百九十通。其御制经谕、经序碑十六通,列于彝伦堂内左右。”又是刻板,又是刻石,还有皇帝的御制经谕、经序,还当了国家最高学府太子监的学正(相当于现在训导主任,正八品),蒋衡因书法而得的荣誉很少有人能企及了。

    江南河道总督部院原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管理大粮仓常盈仓户部分司公署,公署西侧有一花园叫西园(建于明代永乐十年,1416年)。这个西园就是现在清晏园的前身。康熙十六年(1677)靳辅任河道总督,这公署成了他的行馆。康熙三十九年(1700)兵部尚书兼都御史张鹏翮接任河道总督,将园边大小池沼连成一池,池中种莲,四周植树,就有了一公顷的荷池。雍正七年(1729)分设北河,东河和南河(江南河道)三河总督,雍正十一年(1731)此处就改建江南河道总督部院了,西园改叫了淮园。嘉庆五年(1800),当时河道总督吴璥,看到园中康熙帝的题辞“澹泊宁静”,心有所动,将园子改名为澹园。八年后,他以尚书兼任河督,因治河失误革去二品顶带,留任效力。不久又因治河有功官复原职,他又将园子改名为清晏园,取河清海晏之意。

    荷芳书院是清晏园中较早落成的建筑。它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是江南河道总督高斌为迎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在园中荷花池北岸所建的行宫。它建堂五楹(古时一间房屋叫一楹),周遭皆游廊,布奇石名花。有文称乾隆只住过一次,之后就将此院赐给高斌作沐休之所,高斌就称它为荷芳书院,让蒋衡题了匾额。之所以称为荷芳书院,一是院子就在荷花池边,二也有“河防”的谐音在里面。

但完颜鳞庆在《鸿雪因缘图记》说乾隆第一次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第六次南巡(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都来过荷芳书院,想来可能是第一次住在这里,第二次没有住。

文到此时,又有一个问题,是乾隆来前就叫了荷芳书院并让蒋衡提了匾额还是乾隆皇帝走了后再命名为荷芳书院并题名的?无考。但就乾隆喜欢蒋衡的字并为他刻石于太学在南巡前,院子又是专作皇帝行宫的,而且古人的雅院也不可能建成后无名,因此推断“荷芳书院”在皇帝入住前就由蒋衡题好悬挂于院门上了。作为此推断的一个佐证,百度上有蒋衡的资料说,他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卒于乾隆八年(1743),享年71岁。荷芳书院是乾隆十五年建的,乾隆是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的,此时蒋衡已去世七八年了,所以当是荷芳书院还没有建时高斌就让他早早题好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代蒋衡 十二年的时间,用楷书抄写了《十三经》,计63万字,小楷更是冠绝一时
文化IP:大文化与出精品
最完整的“十三经”
清晏园——康熙、乾隆多次亲临的河道总署后花园
北京胡同之最-牌楼最多的胡同-国子监街(二)能辨奸臣的古柏、大成殿、乾隆石经碑刻【转】
为什么去看孔庙和国子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