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宽城子”之荒草中的理事通判衙门
   新立城,隶属于长春市南关区的一个郊区小镇,位于长春市南部,全镇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境内建于1958年的新立城水库是长春市主要的供水水源。1800年长春在此设治,到1825年治所迁走,在这里一共经历了25年。
   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清代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清朝顺治入关统一中国后,长春一带为蒙古郭尔罗斯游牧之地,从乾隆时期开始,流入的人开始增多,主要为清初战俘、罪犯、河北山东逃荒的汉民。为了管理这些汉族流民,1800年7月8日,清政府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铸给吉林新设郭尔罗斯理事通判印”。这样,就完成了设治的法律程序。
   2000年1月17日中共长春市委常委会讨论,将1800年7月8日确定长春建城日,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建城纪念日。
   按照清朝的体制,地方政权有县、州、府、道几级,厅的长官是理事通判(通判本是府、道衙门助理官员的官衔),表明这是一种带有临时或过渡性质的政权。
   当年的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和巡检各一名。通判衙门的职责是“弹压地方,管理词讼,承办一切命道案件”。
   长春厅的首任理事通判叫六雅图,蒙古人;巡检叫潘玉振,汉族人。当时因为是借地设治,他们只能管理流入境内的民人事务,而当地的蒙古牧民和外来的八旗人都不归其管辖。长春厅的设治,吸引了大批的关内流民到伊通河沿岩肥沃的土地上安家落户,当时长春厅的管辖范围到今天九台境内的沐石河,西到今天的富锋镇附近,南到新立城水库,北到农安境内。厅下又设怀惠、沐德、抚安、恒裕四乡,后又增设农安乡,成为五乡。在这种情况下,长春厅官员、蒙古王公与汉族流民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长春厅官员只对汉人进行“审断词讼”,不能干涉蒙古王公事务;蒙古王公在长春厅辖境内“设柜收租”,不能过问汉人“词讼”;境内的汉族流民,则承受着蒙古王公和满族贵族的双重压迫。  
    1800年修建的长春厅衙门到底什么样?《吉林志书》中粗略记载,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当年的通判衙门和巡检衙门面积加起来也只有大约1万平方米。它的大小相当于今天新建衙门的三分之一。而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长春厅跟1800年的长春厅有些不同。当年厅衙的位置在现址西面100米左右的地方。
   那么,这里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2008年5月5日,记者坐车来到新立城寻访长春厅遗址。
   记者在永春路坐上103路郊线公交车,大约一个小时后,快到新立城终点站的一个路口处,售票员告诉记者,沿着向西的这条路一直走就到了。记者下了车,沿着这条路走了大约十五分钟,在一片耕地和村落旁,一道暗红色的大围墙围成的院落映入记者眼帘。记者一阵惊喜,这一定就是长春厅遗址了。
   但走近后却发现,路旁的大门上却写着两个巨大的“佛”字,在围墙边,还挂着“普门寺”三个大字和一副对联。长春厅遗址怎么变成寺庙了呢?在对联后侧,一对石狮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在极不显眼的围墙中间,一个挂有“理事通判衙门”牌匾的大门露出了真容。
   衙署大门紧闭,门前荒草凄凄。整个门楼显得斑驳陈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修建时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可为什么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呢?记者使劲敲了敲门,里面寂静无声,透过门缝向里望去,只看到里面似乎堆着很多杂物。
   正在记者疑惑时,一位扛着农具去种地的村民从此路过,记者赶忙过去打听。村民告诉记者,平时也有很多人来这里,但多是来庙里上香的,很少有人像记者一样来看这个“衙门”。通过村民记者了解到,此处的长春厅遗址是1994年开始筹建,1995年动工建设,当时,市、区、镇三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投资数百万,重建的目的就是搞旅游开发,同时也可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然而,到了1996年,这项重建工程却因资金不足停了下来,此后便荒废了。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衙门已经卖给普门寺了,归寺庙使用和管理,而寺里也不再对衙门进行修建了。普门寺与理事通判衙门同在一个大院里,里面各个小院都有门相通,由于衙门大门不开,所以想到衙门只能从普门寺进去。
   记者顺村民的指引,沿着围墙来到几十米外的普门寺山门前,推开大门走了进去。院里鲜花盛开,树木吐绿,的确是一个休身养性的好地方。记者向一位尼姑表听身份后提出请求,想到院里的衙门去看看,没想到老尼姑一口回绝,并称,衙门已经卖给普门寺了,里面什么也没有,不让外人进去。随后,记者虔诚地上了一柱香,许了愿,再次恳切地向老尼姑表示想进去时,对方终于同意了。
   记者怀着庄重的心情,略带激动地穿过月亮门,来到理事通判衙门院内时,却惊讶地发现,院里竟摆满了不同造型的高大佛像。在挂有“理事正厅”匾的房前,记者趴窗望去,里面也是佛像,除了这个牌匾,已经很难看出这是一处衙门的复建工程了。
   记者来到前院,也就是记者刚才在围墙外看到的挂着衙门牌匾的院内,依旧什么也没有,只是,在大门楼内,放着一尊男性塑像,这塑像面带威严,头戴清朝的官帽,穿着文官的补服,难道这是当年长春厅的首任通判六雅图?在两个小院中间的门楼下,还有一尊老妇人的塑像,看起来也不像是佛像。记者向寺里的人和附近的住户咨询这两尊塑像是谁,但没有人知道。
   看来,长春厅遗址复建工程真的搁浅了。其实,这里本就是一个有历史无遗迹的地方。当年轰轰烈烈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却在后来的十多年中一直沉寂,以至现在的局面,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悲凉。
   记者来到与这个大红院墙一道之隔的长春市南关区新立城镇小街村村委会,尹旭华副主任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水田地,后来改成旱田,当年政府主持在这里复建长春厅衙门时,大家都非常高兴,为了配合这项工作,1994年,政府特意从新立城村划出部分村民组成小街村,但没想到这项工程却在两年后停下了,如果真的像预期的那样,把这里的旅游观光和新立城水库的旅游项目联系起来,这对当地的经济和村民的收入都会带来极大的改观。 
   小街村把长春厅遗址旁边的3垧土地转让给了普门寺使用,普门寺于2001年下半年搬进了尚未完工的长春厅遗址内。记者看到,普门寺在长春厅遗址旁正在施工建设,而在普门寺山门旁,由时任长春市市长宋春华题写的“长春厅遗址”仍然静静地立在那里。
   普门寺与长春厅遗址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理事通判衙门的命运到底会怎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记者一样,都在期望中等待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春历史街区——新立城(老街)街区
长春市的肇始:1800年清朝设置长春厅
东北历史(72):长春厅遗址,知名度为啥这么低?很多无奈!
吉林图们市磨盘村山城(唐至金.国六)
【遗址】法库边门遗址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卷七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