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画,你让我纠结了大半生

山水画,对于本人来说,既深入在骨髓里,又有些陌生,还得重新认识

山水画对我的吸引是在大学三年级时,应该是1980年吧。之前满脑子都是素描、色彩、头像、油画什么的,尤其是还受到过吴冠中先生的启蒙影响,不可能再动二心去画别的了。过去在画刊上也经常见到山水画,也就是翻到那一页看一眼而已,可以说,对山水画没有丝毫的感觉,甚至还有些反感。

80年的暑假结束回校,看到教室里,李明久老师正在为某机构画大幅山水画《狼牙山浩气图》,那笔墨和气势一下把我震撼了,本来就有点神经衰弱,这一激动,貌似恐高症犯了。

从那以后,山水画这个魔咒就算箍到我头上了,曾一度感到对不起当初的油画梦想。分专业时痛下决心到了国画专业,这样就沉下心来跟李明久老师多学些山水画的知识。平时画些习作,还在报刊上发一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学山水画的动力。后来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创作的《太行明珠》参加了1958年以来的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当时的大型画展是美术界的盛事,也是特殊年代结束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画展。那次美展涌现出了很多时代经典之作,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等。参加展览后的心情无比喜悦,好些报刊也专访发作品,省美协也邀请加入会员,作为一个20多岁的学生,社会给予的荣誉已经不少了。

此后狂画了几年,八十年代间,省级但凡有画展都有作品参展,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工作到了政界,中断了山水画的创作,离队伍越来越远。

近三十年过去了,仿佛沉睡了三十年,一觉醒来,花花绿绿的艺术世界让自己目不暇接。各种画法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就说我身边的同门学兄白云乡,以大坡画家而著称,成为厚重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过去耳熟能详的大师们也都在往更高境界发展,整个山水画界让我目瞪口呆。

然而,沉下心来反观山水画的现状,除了不少专业画家依然坚守着艺术性探索外,还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涌动,那就是行画、商品画很是“繁荣”,也有绝对数量的画家、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们被“行化”,也难怪,人都要生存,在拥挤不到高雅艺术的独木桥上时,就得下河趟水,市场决定画风已成定律。时常想,如果大众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些,不至于形成行那样的画风吧。

说起行画,真是发展到了极致,那云、那山、那色彩,营造得宛如仙境,还赋予了风水元素,什么鸿运当头、聚宝盆、大靠山等等类似的山水画都粉墨登场,真是太滑稽了。问题是,在网络时代,这些网站竭尽全力来优化助推网站,使得真正的艺术家无从显示。如果输入规范的艺术关键词,又能搜出几位艺术家和其经典作品来呢?任何一个行画作者,在网上都可以称之为专业画家,著名画家,大师画家、著名艺术家等等,由于这种奇特现状,本人对山水画的面目又感到非常陌生。

作为脱逃者又想归队,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首先是没有后悔药可吃,更主要是要付出艰辛的汗水,一切从零开始,尽管如此,觉得自己的根还是艺术,归队是内心使然。

经过分析大量作品,有两点觉得值得思考,一是很多山水画家都习惯画视野很远很宽的作品,当然,这是山水画通常的规律。二是对山体结构有些放松,有的凭想象,有的一带而过,有的画哪儿的山也一个模子,也就是说在山的个性表现上注意不够。

我觉得一幅山水画作,未必什么都要具备,未必一定要有远、中、近,也未必都要画上一间茅草房两个老翁,只要有一个亮点也就值了。一幅画可以传递的是宁静,也可以是奔放,可以是气势,也可以是表情,可以是郁郁葱葱,也可以是满目沧桑,可以是举目远眺,也可以是近观细微,等等等等,有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另辟蹊径,古人都给咱指点过迷津了,还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当人们习惯了大山大水,我反而把镜头拉近,来一些局部大特写,这不就是另辟蹊径吗。除此之意外,从情感角度,要与山石近距离对话,去聆听所承载的远古故事和触摸那些纹理裂痕的沧桑,进而传递给观众;从艺术上,那些纵横交错的纹理结构,本身既有美感又有力度,是自然完美的点线面,并构成了山石丰富的表情。基于这些思考,提出了微结构山水画的概念,也就是试想用笔墨将山石的细微结构像雕刻一样雕出来,达到一种以结构来取得视觉感受的效果。如果将一堆山水画作品放在一起,这些“特写镜头”会在众画中一跳而出,这不是我发明的,是影视镜头的科学道理。

有人可能说,你这干巴巴的大石头意境如何表体现,首先明确地说,意境不是仙境,是一种情感和一种感受。刚才说过,山石本身是有表情的,那些纹理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美,画面是把这种美升华和放大,这点就够了,何况还要赋予一定的主观情思。

在山水画的画眼方面,也是画家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大多是点缀一间房子,或者是三五个牛羊,当我也在照葫芦画瓢时,自己都感到底气不足,难道这就是画眼?丝毫没有深度。

在树的表现上,我觉得不要这儿点上几棵树,那儿也画上几棵松,甚至树比山头还要高大,这样山的气势一下就会大打折扣。树,一是作为点缀,不要太多,反之以树为主体,山要退居二线,且不可平均对待。

山水画这个魔鬼,多少人在为你付出,多少人又被你折磨,你的尽头在哪里,你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尽管都没有答案,还是有无数画家苦苦地在探索在追逐。

山水画《古壑无言》

本作品融入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渴望,大自然被人类过度使用,导致原来的青山绿水不断恶化。古老的山壑,消失了流淌几千年的潺潺流水,它静静地、无奈地守候着自己的躯体。该作品旨在注入正能量,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大自然一个本来的面目。

在表现效果上,那些流石和其它石块力求触之拉手,敲之作响,感之震憾,在调合中西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也以光线增加画面效果。

山水画《太行如潮

如果说大江大海是潮,那是它的本来特征,如果形容太行如潮,就不指它只是一条静静的山脉,它还有奔腾的内含,曾经硝烟激荡,发出过强烈的怒号。它养育过多少英雄儿女,又为新中国做出了多少贡献,又有多少英雄诗篇镌刻在山梁沟壑。诚然,作品也不仅仅只是表现那段追忆,大太行的山厚重,造就了太行人的纯朴,大太行的水不息,造福了太行人的幸福。

山水画《太行如铁

太行如铁》融入了对大太行的感受,追寻那些抗日志士们留下的足迹,他们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永远熔铸在每一块太行的山石上,也正是有了钢铁般的精神才塑造了钢铁般的太行。

山水画《太行如诗

太行如诗》表现的是对大太行的感受,先人们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这些篇章像诗如画,永远铭刻在太行山上。本作品以超写实的手法,仿佛让人能触摸到太行的雄姿,近距离聆听太行的故事。

山水画《醉在金秋》

山水画《秋阳之下》

山水画《真写太行》

山水画《又见秋山红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著名画家李庆林 山水作品赏析
以刘燕声山水画作品为例,分析网络时代如何赢得市场的关键问题
“大道朴心”——魏镇山水画展
《国画经典》特别推进当代中国山水画最具学术名家——吴山石
苗建国山水画,平淡中悠长,宁静中飘逸
开创“新北派山水”的心路历程(之一) 师恩钊/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