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众妙之门 有我之境——观吴向峰先生画作有感

Hey~

我们又见面啦~

你还好吗?

点击播放GIF/1K

第148期

点击播放GIF/1K

终南深处,空谷通幽,仿佛秘境。只见山峦层叠,林木茂密,高深幽邃,繁密朴厚。茅棚在峰顶若隐若现,白云环绕于茅棚周边,鸟儿的叫声沁人肺腑,瀑布从高处轻缓流下,云山之间,似有仙人指路,直达令人向往的彼岸……

这是吴向峰先生《入终南山一》所描绘的图景。

此画此景,使人想起李白的诗句:“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然而作为西安土著,多次入终南,山水林石早已印刻在笔者的脑海。观吴向峰先生之画,却又与笔者所临其景的南山有所不同,此山更为醇厚,茲云更带仙气,茲光更加和煦,此景尤其勾魂,观罢画作,不由心生感慨:若能居于此景,方能不负此生!

这是吴向峰先生心中的终南。

从魏晋山水诗兴起,中国文人开始从个体生命角度体验宇宙天地的永恒。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后世文人留下了隐逸归田的生活憧憬,山水草木皆被赋予了真意深情,是一种平淡状态下的山水意境。至元代,山水画更成为表现文人精神的专利,追求“逸”的境界,山水画领域中对意境的追求成为新的标准,并为后世尊为最高准则。

然而在“道法自然”的同时,艺术家还须“中得心源”。艺术创作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唐朝张璪提出,这八个字随后成为中国山水画不可动摇的创作法则。山水画史上优秀的作品也都无一例外是这一创作法则的产物。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一方面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同时又强调画家精神的陶养与表现。吴向峰先生就是一位严格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法则的画家。在当今山水画坛严重脱离生活,凭空臆造、玩弄笔墨的风气下,吴向峰先生的作品始终给人以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切感受。画家是西安临潼人,家乡秀美迤逦的骊山在他脑海留下深深地烙印。其笔下山水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画家“师造化”所得的回报是自然界赐予的无穷的美的源泉,它自然、生动、博大。在吴向峰先生的山水画中,小桥流水人家、茂林掩映、峰回路转、峰峦出没,在平凡中见得深邃,见得天机。可以说终南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桥一屋,给了画家以艺术启迪,他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山水画笔墨符号,是脱胎于自然景观的艺术形态,是画家对大自然的重新塑造。画家不能脱离自然造化,否则创作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外师造化的同时,画家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展读吴向峰先生作品,让人沉迷于那幽深、纯净、涳濛的审美意象。吴向峰先生画面上体现出的丰富、变化微妙而又统一的审美品质,与画家的性情有着直接的联系。吴向峰先生儒雅拙朴的外表下,有着极其敏感的心。他情感丰富细腻,为人坦诚热情,惟有这样的性情,才能感受到造化之美并曲尽其态。他的审美心象,绝不同于当今某些因急功近利而标新立异者,他的画在平淡、真实中透着一种幽冥、静寂、安详。这与他秉性沉着、敦厚朴实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这更得益于他对传统哲学老庄、禅、佛美学思想的修习。吴向峰先生是一名佛门弟子,他常言因尘缘未了,不能度入空门,但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给了他陶养,他作画是在悟道,在其山水画中处处体现着他对佛教美学思想的体认。佛画所以悟道者,证空也。《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者即是表象,实境之谓,以般若观之,则境实而心不染,所谓游于中而悟道。在吴向峰先生的山水画中,常让人感动于那苍茫的若有若无,或者说由有到无的境界。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实境,却有一种“空”的意境,其间蕴涵着佛教大彻大悟、大悲大喜、大善大美的美学思想。佛学的修养使画家吴向峰先生虽在尘世,却有一颗虚静之心,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最珍贵的品质。

张璪与佛门的密切关系在他“心源”一语得到明晰的体现。“心源”是个佛学术语。此语最初见于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画家在精神层面对物质世界超越的虚静心态是其能感悟美,创造美的前提。吴向峰先生的作品不是对实境的如实描绘而是超越,他笔下的山水是融合了个人情感和宗教情结的景象,正如石涛所言其作画是“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也”。画家带有真情实感的山水作品为当今工业文明下疲于奔命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纯净温馨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其作品使观者止步的重要原因。

在《终南秋景》图中,画家描绘了深山大川、弥散的云气、挺直的青松、缓缓地山涧小溪等山中之景。半山中的一座小门敞开着,门外似乎别有洞天。一红衣老人正抬头沿着山间小路走去,似乎是在走向即将开悟的另一天地。此画笔法劲秀,描写精工,皴染淹润,着色清淡,画面境界有一种神秘幽渺之感。整幅作品皴法繁密,有条不紊,理在其中,深远之处用墨稍重,皴擦紧密,传达出了空间深远之感。

读吴向峰先生的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是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似乎拾阶而上,就是画中人了。他的山水画面,给观者留出了可居可游的空间,这几乎成了他山水画中的专属符号。

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有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品读吴向峰先生山水画,可谓深得山水笔法。

依山傍水而居,是画面视线的归宿,似乎也隐藏了画家心灵中归园田居的渴望,“晋人顾恺之必构层楼以为画所,此真古之达士!”茅屋草庐的存在,让笔者隐隐感觉到画家的某种精神诉求,他所表现的山水画面,不正是他自己的一种“在场”状态吗?他以山水为视线的脉络,以小屋为视线的归宿,引导观者进入他的“有我之境”,观者似乎受到了画家的邀请,漫步于画家所营造的桃源仙境,这种观者与画家的互动,显然是画家早已营造好的。

黄宾虹先生说:“老子言:‘道法自然’;庄子谓:‘技进乎道’。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论画者不可不见古今名画。”“读书余暇,寄情于画,笔墨之际,无非生机,有自然而无勉强也。”

传统让我们处于一条历史长河之中,中华炎黄的基因永远存于我们流淌的血液中,水流不息,血脉未断。经典之所以经典,必然是经历史实践考验而证明确真的道理,才能为人们接受并传承。道学禅宗中所含的深刻意藴境界,亦非一朝一夕之功能了然于胸,如郭熙云:“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亦如苏轼说:“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

笔者长久伫立于吴向峰先生画作前,久久不愿离去,因为在这里看到了近在眼前的“诗与远方”。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天博美术馆特约画评家)

点击播放GIF/1K

名家简介

摄影/苗波

吴向峰

别署石簃、石簃居士,陕西临潼人

上海沪上画院院长

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西安中国画院理论研究员

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学术部副主任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陕西书画研究会创作评论部主任

陕西天博美术馆艺术顾问

秦岭画派学术主持

点击播放GIF/1K

点击播放GIF/1K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月临窗近——读佘玉奇山水画
画家吴山石:于自然中汲萃,写唯美之意象
画融南北 彩赋山水——浅议天津美协副主席张寿庠山水画新境
【砚边谈艺】为山河立传 替造化传神——傅二石先生的山水画艺术
滕胜|妙绘雁荡·人文诗意
大哉!昆仑 美哉!青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