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山水画大师的四项必经修炼


原标题:论山水画语言的“纯化”

作者:祝正锋

关键词:山水画语言 传统 自然 纯化

从历代山水画的表现与创造来看,绘画语言走向成熟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走向纯化的过程。建立成熟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体系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纵观历代山水画创作者在绘画语言的探索过程中,无不秉承着解读传统,师法自然,锤炼技能与提升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不断推动绘画语言的纯化。

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认识生活,全面的艺术修养,这三个方面很重要”的总结揭示了绘画语言的创造本质。

对传统进行深入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中挖掘出有益的创造资源而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和表现;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度体验与感受,艺术创作者才能探索出富有活力与生气的绘画语言与风格;而对绘画技能与综合素养的不断淬炼与提升也将使创作主体对绘画语言的纯化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综合说来,正确认识传统、敢于直面自然、全面夯实自身是当代山水画语言走向纯化的必经之路,现予以一一述之。

一、解读传统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到当代以来,艺术创作者对绘画语言的创新与突破即在于吸取和运用了传统丰厚的美学底蕴与积淀及其取之不竭的视觉形式语言资源。

纵观绘画长河,无论是各类造型语言的探索和发展,笔墨形式与技巧的表现,还是画风与审美的转换,历代绘画资源在绘画图式、视觉图像、笔墨技巧、艺术精神上都给予了当代绘画语言生成过程中取之无穷而可资借鉴的表现形式。

即此,当代山水画语言的时代生成与个性化语言的成熟与纯化,首要前提与重点即在于严肃而认真的继承传统的文脉体系和语言精髓,之后才能在解读传统密码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反映时代面貌的绘画语言形式。

一位评论家这样谈到;“……创造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的山水画艺术语言应该是传统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延续和革新。……对传统的再认识,已经成为现代画家最具现代意识的新观念之一。”

因而,尊崇传统,研读传统,发展传统,是所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创作者所必须遵循与把握的必经之路。

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众多艺术大家均具有高度一致的理解与认识。其真知灼言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与品味。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说道:“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轻视传统的,轻视传统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尊重而不迷信。”

在怎样学习传统上,传统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这样谈到:“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古人头地,还要别开生面。”张大千也认为:“学习古人,要进得去出得来,师古而不泥古。”这与李可染先生所讲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一语如出一辙。

因而,学习传统,关键是要去粗取精,取其精华,以“拿来主义”的精神为我所用。

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认识传统,学习传统是推进山水画创作及其艺术家绘画语言探索与生成的首要过程,运用理性的思考和解读方式,从传统中去粗取精,从传统中吸取山水画语言创造与生成中有益的养分与因子,这对于实现个性化与具有独特价值的山水化语言的探索,及其最终走向纯化必将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底蕴。

二、师法自然

在山水画创作中,直面自然,师法自然,领悟自然是绘画语言走向成熟与纯化所必备的另一重要条件。艺术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与直面自然才能使自身的山水画语言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获得新的创造与个体价值。

如果说继承传统是前提与基础的话,那么,师法自然则是伴随艺术创作者一生的必经过程。传统给予创作的启示,而师法自然则是自身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制高点,任何人无法绕过现实与自然而独辟畦径。

纵观历代具有突出贡献与成就的艺术大家,无不是寄情山川宇宙,徜徉现实与自然,在观照自然与感悟自然中实现绘画的精神寄托与创造,并给予了我们最为直接与丰富的印象与感受。

北宋范宽,“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偎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于神遇,一寄于神端之间……”元人黄公望,常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石涛一生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他一生遍游名山大川,饱游沃看,烟云供养,寄寓云泉,实现了艺术创造“我自为我,自有我在”的强烈创新精神与价值追求。

纵观历史,从唐代画家张躁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经典理论,到清代笪重光“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的概括,再到现代山水大家石鲁对长安画派的精神实质的总结“探索,不断探索”,及其李可染先生“读大自然这本书,就是到生活中去探索”的精辟论断,都可以表明师法造化与直面自然在山水画语言时代生成与走向纯化进程中所占有的绝对地位与价值。

李可染在谈到生活与创造的关系时说到:“我们到生活中去,就是对传统的再认识,要继续去发现自然的奥秘,去发现前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

当代人物画家吴山明也认为“生活不但给予创作以灵感、思想与素材,同时也是推动绘画语言探索的原动力,生活的激情会促使艺术表现的升华,并最终导致个人风格的形成。”

可以说,山水画语言形成的一切视觉形式都是历代艺术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与自然山川中凝炼出来的。

进一步来看,纯化自然,转换自然,从现实自然进入创作主体的“第二自然”是绘画语言探索的关键所在。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来自于现实与自然,具有自然特殊的魅力与新鲜的气息,同时,它带每个艺术创作者独特的视觉理解与审美,因而赋予了现实与自然个性化的表达,从而实现了绘画语言的独特表现与视觉呈现。

正如石鲁所谈到的:“……大自然给我们这样许多启发,会给我们取法以启示。华山没有变,看华山的人变了,感觉不同了,表现方法也会不一样。”艺术创造的过程最终还是艺术家的“心”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与指向。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山水画语言走向纯化的过程即是深入,全面,独立的观察、理解、感悟自然,进而创造出“本我自然”的一个意象过程。

三、锤炼技能

山水画语言的的提炼与纯化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其必须依托创作者大量而长期、深入而细腻的绘画实践与精湛的绘画技能而形成。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往往是通过绘画语言的极化进程来实现的。……对笔墨语言逐渐纯化的要求,将成为风格的极化推进的重要关键。风格的最终形成,绘画语言的纯化是必经之路,风格如果没有语言纯化的不断追求,其最终是很难维持最高品位的。”

从山水画风格的创造与提升来看,山水画语言的探索与创造进程,即与绘画技能不断走向成熟,不断创新的过程密切相关。

范宽表现北方山石的“雨点皴”,来自于其艰巨而长期的绘画实践而成就了他独特而雄肆的北方地域特征语言体系。

元代王蒙、倪瓒的文人绘画语言方形式诸如“牛毛皴”、,“解索皴”、“折带皴”等皴法的运用与表现,来自于他们独特的艺术领悟力与孜孜不倦的绘画实践力,从而奠定了他们独立的绘画语言体系。

山水大师黄宾虹在绘画创造中,上溯晋唐,下及明清,在传统中吸纳古今,在自然中俯仰山川,搜尽奇峰,总结出了五笔七墨法,最终成就了“黑、密、厚、重”的艺术语言表现体系与“浑厚华滋,苍润浑厚”的画风,被当今山水画坛誉为“集古人之大成者”。

在现当代山水画创造卓有成效的大家中,诸如林风眠的装饰与古典画风,张大千后期泼墨泼彩的雄浑气象、傅抱石抱石皴的疏朗与潇散、李可染积墨法的厚重与凝练、石鲁拖泥带水皴的自由与狂放、吴冠中点线面语言的抽象与概括,张仃焦墨语言的独特形式技法的创造。

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他们艰巨的创作历程,他们对山水画艺术语言持续而深入的实践探索带来的不仅是对时代审美的创造,更是对个性化艺术语言自我的锤炼与创造,只有不断地提炼技法,锤炼成熟而扎实的绘画技能,才能在山水画语言创造中独树一帜,也才能在绘画语言的生成与纯化进程中成就自我独特的风格与形式。

四、综合素养

历览山水画史,凡是具有重要成就与影响的画家,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综合修养与人格、人品及其审美情感的深入培养与修炼。毕竟,山水画的创造承载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与精神内核,体现着创造个体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切体悟与感知,从而完善自身,推及他人。

历代山水大家的艺术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山水画艺术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绘画艺术,并不仅仅单纯依靠一定的技巧表达个体的人生观与宇宙观,山水画创作更是一门修身怡情,抒情达意,完善人格理想与成就人生价值与审美的综合性与全面性的艺术创造过程。

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单纯的匠人与艺术家身份的区别。匠人只需技巧的反复实施,无需探索性的创造,而艺术家的“家”的身份和内涵决定了艺术创作者必须“功夫在画外”,这将在价值层面与无形中增加绘画作品及其个体的人文底蕴与厚度。

综合素养首重古人所推崇的对“人品”的识别与建立,“学画者先贵立品”,“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可见,人品的优劣对于绘画语言与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此外,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培养还在于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度认同与践行,这要求艺术创作的过程必须要对文学、历史、哲学、文艺理论、篆刻书法及其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姊妹艺术广览博取以提升艺术创造者自身的文化及理论素养。

“绘事必须多读书,读书多,见古今事变多,自然胸次阔彻,山川灵奇,透入性地时一洒落,何患不臻妙境?”

综合文艺修养的提升,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来说,仍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当代山水画大家石鲁深有体会和感触,他曾谈到:“所谓艺术修养,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意识的修养。”

从根本上讲,艺术创作者的综合素养水平,思想观念及其文学底蕴的积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山水画作品的格调与内涵,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长期的学习中有意识有目的性的加以重视,其绘画语言必将不断通向成熟与纯化之路。

创作者也必将在绘画领域的创造中获得独立的空间及其更大的成就,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与时代精神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方式与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可染. 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2】石真.温故知新-山水画的传统与创新[M].《中国画研究》丛书第11辑

【3】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4】陈洙龙.张大千画语录[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

【5】岳仁译注.《宣和画谱》第十一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6】潘运告.《元代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

【7】潘运告编著.《清人论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8】张毅.石鲁传[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9】吴山明.砚边杂记,《水墨研究》第三辑[M].民族出版社.2003

【10】叶坚、石丹.《石鲁艺术文集》[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1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12】潘运告编著.《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祝正锋,男,1977年5月生,四川省万源市人。2006年6月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方向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师从陈航教授。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级中国画展览并获奖。2014-2015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宜宾学院美艺学院副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邱汉桥山水画
画家黄开丛《山水自有道 笔若春风》
音乐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
周绪和(清石):浅谈风景油画
山水画赏析
创作|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与笔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