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多与始终

让我们多样化吧。——歌德

标题中所谓一多,既是对闻一多先生的追思,又是对一体化、一元化多元化、多样性问题的思考。根据历史教科书,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为争自由民主而牺牲的诗人、学者。他的名字引人深思,告诫人们对一体化和多样性不可偏废。以前俺也写过关于全球化的小文,后来感觉不甚了了,对多样性的好处着墨不足,该修理。

近日读了一本书,是一位韩国人写的,比较直白,没有什么禁忌,其中谈到欧洲历史,说由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向整个欧洲蔓延扩散的时期,进入漫长幽暗的中世纪,“恰好”是与以下这件事同时:欧洲的(南部)希腊罗马富于人情味的多神教,输给唯一一位至高无上的神掌握一切的基督教。“多”让位给“一”,文明近乎凝固。

只是到了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终于重新发现了基督教主导欧洲以前的文明、欧洲以外文明可能具有的丰富多样性,终于知道,教会、教皇不等于上帝,于是冲破了中世纪的禁锢,大步迈向现代文明。“一”回归到“多”,潮流重新激荡。千年回归,多么艰难呐。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这位韩国人。

近日也有网友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诚信不足,药方是宗教。窃以为,宗教当然未必仅仅具有“麻醉人民的鸦片”的作用,而是也可以辩证地看,但俺还是不希望那种一种宗教、单一一个神主宰历史的局面再现。您是否也觉得,基督教主导欧洲中世纪历史,跟中国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长相雷同呢?

那么标题中的始终又是指什么呢?

1950年代,胡风先生曾经豪情满怀地歌颂“伟大的时代”,诗曰:“时间开始了”。实际生活遭遇不幸重创了胡风先生的乐观。

冷战结束后,世界颇有几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西方则有学者欢呼“历史的终结”。可是,单单2011年,在阿拉伯世界复杂变局、日本核污染等舞台下,人们还远不能预测下一步的剧情发展脉络。

到底是“始”,还是“终”?好像都不是。只能推测一点:已经和还没有开始的事物的总和等于已经和将要终结的事物的总和。当整个世界都成为“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终结。世界所以还存在,可能正是由于世界上有不止一件事物。

欧洲中世纪蹒跚千年,中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限制思想文化的发展长达两千年,这段历史终结而“伟大的新时代”开始了吗?回答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多地读历史,感到把自己所处的时代定义为“伟大的时代”是自信,但不一定可靠,先民们也许曾经有过比我们自己更可歌可泣的探索,后世的创造力更不能低估。“伟大”不会终结于今天,只有更伟大,没有最伟大。每个时代,人们观看历史之剧时买的都不是全程的票,都不能见证整个历史,而只能管中窥豹,这个魔咒始终无法打破。

把自己身处其中的文明形态、价值体系奉若神明,像传教士一样虔诚地想让它向其他地方传扬,也有风险,那就是企图以一己之“一”,取代世界之多:客观事物之多、可能性之多、选项之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基督教社会,还是伊斯兰-阿拉伯世界,还是儒家文化地区,还是其他文明形态,都需要摒弃“原教旨主义”,需要少一点宗教狂热,少一点极端主义,更开放、宽容、和谐、兼收并蓄,承认别人有生存的权利和空间,并且从人类创造的各种不同文明中汲取合理的东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自己才能变得更丰富、强大。

对于许多人的许多时刻来说,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甚至味同嚼蜡,但还有许多人在许多时刻被思想文化上的过度自信所激励,充满征服欲。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明的故事4:信仰的时代
比较文明视角下的欧洲与中东:同源性与异质化的历史考察
希腊和阿拉伯的关系(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建议73
黄金时代的终结:格拉纳达王国的陨落格拉纳达王国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
文明的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