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

    几年前的“倒闭潮”,让民营实体书店在痛苦中反思。几年过去了,挑战依然存在。只不过,幸存下来的它们更加理性、更懂市场,更知道怎样才能活下来。

    搬迁:高店租下的无奈

    前些年的“倒闭潮”刚过,民营书店最近又迎来了“搬迁潮”。

    这几天,在福州市仓山区师大附近的尚友书屋,前来购书的人比往常多得多。上月底,书店就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尚友书屋将于4月20日前停业,所有图书一律优惠酬宾。老板张炎琳告诉记者,搬迁是因为店租上涨过快,“目前仓山店的大部分旧书都在装箱打包,搬往大学城福大的店面。”他说,现在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地址,希望能找到一家更加开阔并且租金相对便宜的店面。

    “营业额没涨,房租上涨得实在太快了,继续苦撑等于在帮房东打工。”张炎琳的另一个身份是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从2006年开始经营尚友书屋,至今已有七八年之久。他说:“2006年的时候,仓山店的房租才每月1800元,2007年就涨到了每月2300-2400元,今年合约到期,准备续签时,房东提出租金要提高到每月4800元。仓山店每月的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除去进货成本只剩下五六千,再扣去房租和人工费,基本没有盈利。”

    迫于店租压力搬迁的书店不止尚友书屋。去年底,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上的琥珀书店搬到了中华儿女美术馆。店主阿默说,店租一直涨,不得不搬迁以减轻压力。

    今年,泉州风雅颂书局租期即将到期,“现在我们30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1.5万多元,到期后要在网上招投拍,价格也要递增。如果来招投拍时按照附近写字楼的价格,我们民营书店根本无法与别人竞争。”老板连真说。

    个性:“洗牌”后的生存之道

    事实上,几年前的书店倒闭潮,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带着过多理想色彩、跟不上市场发展、与网络正面冲击的书店纷纷倒闭。“洗牌”后生存下来,或在此背景下新开业的民营书店,往往有自己独特而准确的定位。

    在各地多家晓风书屋撤退之时,福州屏山店却坚守原地十多年,因其不但找准了自身特色,也找对了目标读者群。“我们店的书籍相对高端,以社科、文史哲类为主。来买书的读者一般是在附近居住、工作的人。”负责人告诉记者,书店周边有众多的机关单位、学校以及大企业,提供了较高层次的顾客群,这与书店的定位相符,也带来了销售额。

    尚友书屋虽面临搬迁,但张炎琳表示,这只是战略调整,尚友书店已经以差异化的定位避开了网络冲击,今后强化自身特色,前景是乐观的。“我们经营的书籍,一块是文史哲艺术类的折扣书,基本在五六折左右。一本二三十元的书,在我这儿只卖十几元,网上的书或许比我们便宜几元,但是加上邮费和等待时间,其实一样。单在价格这一方面,我们不怕网络;我们经营的另一块是地方文化、史志文献类旧书籍,这是我们的特色,尤其是对福州古城、民俗、温泉、名人等方面的文史资料比较齐全,这是网络书店无法覆盖到的。”他说,从2006年到现在,尚友已经积累了许多这类特色书籍的读者资源,主要是一些旧书爱好者和文史研究者,他们每年都有一定的购书经费计划。接下来,尚友将更加强化地方文史类旧书的特色,以抓住这一批目标读者。

   同样的,福州的围城书店也是以旧书、本地文史书籍为特色;在厦门还出现了以“最美”打响品牌的不在书店、以“最高”著称的“纸的时代”书店等等。

    “‘倒闭潮’幸存下来的这些民营书店都已经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所以不用悲观。”张炎琳认为,市场的优胜劣汰是正常的,目前只是民营实体书店的调整期,形成自己独特的营业特色是实体书店得以延续下去的不二法门。“这些特色经营模式可以给我们民营书店一个启示,市场只淘汰千篇一律的书店,有特色才能存活下去!”张炎琳强调。

    自救:寻求“分一杯羹”

    单靠坐在实体书店里卖书,已经越来越难养活自己。借助书店平台,主动出击,寻求“分一杯羹”,成为民营书店自救之道。

    泉州风雅颂书局便在长期的经营中,摸索出向多元经营求生存。“书店不能设定为盈利模式,只能当平台。”连真说。

    她在图书行业经营了20多年,经历过旗下拥有7家书店的辉煌,也经历了分店缩减、搬迁的阵痛。这些经历让她明白,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经营才是长久生存之道。“我们研究来书店的顾客,他们除了买书外有没有别的需求?让他们看书、买书之外能捎带买一些别的。”目前,风雅颂已经不只是书店,而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以书店为平台,经营电子书的销售代理、开发具有本地元素的文创产品等,利用自己积累的资源寻求多元化发展。

    尚友书屋回避网络冲击的同时,还开起了网店。“我的淘宝店每个月销售额有两三千,实体店不赚钱,网店倒是盈利不错,可以补贴到实体店。”张炎琳表示,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缩减成本、扩大经营的想法,“目前,我准备在尚友福大店内腾出一块空间,寻找学生创业团队的加入,让学生亲自经营或是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经营。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创业,同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书店事业中来。接下来还会主动和一些高校的图书馆联系,我们的本地文史类书籍比较适合供应到高校的图书馆,希望这一块能开拓市场。我还会花一些精力来做书店推广,也做一些公益”。

    同时,向网络“分一杯羹”的,还有厦门不在书店、福州小光年书房等。不在书店在微博上与读者频繁互动,分享读书心得、推荐好书等,“最美书店”的称号就是在这里传开;而小光年书房在网络上定期发布活动预告,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呼吁:民间力量还不够

    “每个爱书的人都有开一家书店的梦想”,但是仅凭这些人的坚守,还不够让书店很好地生存下去。

    不久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这意味着所有从事图书批发、零售的书店5年内都不需缴纳13%的增值税。

    晓风书屋福州屏山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政策实施,的确缓解了一些压力,书店每月可以节省2000多元的税费,但是比起2万元的房租,只是杯水车薪。“我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读者身上,希望通过我们每天的努力,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拥有足够的读者,我们才能长久地经营下去。”言语中,有些无奈。

    “税收2万元以上开始起征,我们这些民营书店很小,销售额也达不到2万元,所以政策的优惠,我们没有感受到。”张炎琳说,“我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书店纳入市政规划,可以效仿上海的做法,给书店划一块地方,并用优惠的租金吸引书店入驻,打造出‘购书一条街’,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顾客的购书欲望,同时也能产生集中效应,让这条街成为城市的亮点。”

他还建议,政府可以在宣传导向上为书店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在每年的全民阅读日活动、文化产业相关活动中,能和民营书店结合起来一起做,不但可以共同营造读书的氛围,扩大影响力,也让读者了解我们这些民营书店,给书店商机。”

围城书店老板小杨也表示:“如果今后政府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比较公共的场所,租金相对便宜,那我们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

    “现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都出台了对民营书店的扶持政策。”连真说,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尤其是租金方面能够有减免政策,“我们不会平白享受政策,我们可以把节省的这部分资金拿出来做活动。之前我们经常邀请名家为市民开讲座,这两年运营困难才停下来。我们是面向公众的文化场所,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各地对民营书店的扶持政策

    2013年,财政部办公厅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2个试点城市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56家实体书店共计获得9000万元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4月10日,这项扶持政策扩展至12个省份。

    北京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从去年7月开始公开向社会征集实体书店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已经制定了一个方案,扶持政策将不仅仅是房租上的补贴,还会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民营和国有书店都在补贴对象之列。

    上海

    上海是国内首个出台综合配套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省市。从去年开始,上海每年从新闻出版专项资金划拨1500万元支持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定向支持各类实体书店,尤其是形成专业定位和品牌影响的民营实体书店。

    广东

    去年广东省省委宣传部联合省书报刊发行协会共同制定了《民营实体书店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扶持奖励办法》,明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从2013年开始,每年设立1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学而优、方所等著名民营书店品牌成为首批获得扶持的品牌。

    浙江杭州

    2012年,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财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市宣[2012]13号)。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在市及各区、县(市)有关部门注册登记,主体合法并连续营业满2年的民营书店。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以资助、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杭州民营书店发展。

    书店不打烊,传递啥信号?

    这几天,读书人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莫过于三联韬奋书店试行24小时营业。如果顺利的话,三天后,这将成为北京首家真正意义上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书店。

    对于这种暖心的行为,不少人拍手称赞,但也有人泼冷水,认为这是“头脑发热”。

    的确,质疑不无道理。在电商冲击、盗版围攻、租金上涨、阅读习惯改变等多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实体书店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业绩下滑经营惨淡,接二连三地倒闭,尤其是光合作用、第三极等“老字号”书店相继谢幕,更是牵动着爱书人的心,引发一片唏嘘。

    不过,三联韬奋书店敢于逆势而为,仅就这一探索的勇气就值得称赞。另外,这也开了一个好头,或能给在低迷中坚守的书店经营者带来不少积极效应,更为其转型路上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提起24小时书店,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台湾诚品书店。这家1989年创立的书店,主张“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远不打烊”,迄今已拥有42家台湾分店,1家香港分店,明年还将进军大陆市场。诚品书店缘何经营得风生水起?连锁不复制是一大法宝。

    其实,在台湾,街巷中还生存着大量的独立书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有一份足以立世的营生附着于卖书生意之上,使它们得以在大型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双重夹击中很好地活下来。

    不难看出,坚持内容为王,肯花心思,善于创新,实体书店未必就会成为逝去的风景。

人文特色浓郁的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印记。拥有它时,人们并不觉得特别珍贵,一旦面临失去它,那份不舍便油然而生。正因这样,在部分三联书店关张歇业的同时,三联韬奋书店选择了升级,同时也选择了担当。

    “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营利为目的。24小时书店是对创始人邹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理念的诠释。”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樊希安的解释告诉我们,经营具有社会公益效用的实体书店,要多一分文化情怀,应在利益考量之外,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人走进书店。

    三联韬奋书店的不打烊后,究竟能走多远?这正是不少人担心的地方。在大环境尚不景气的当下,实体书店探新路,未必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更加呵护好这一新生事物。

    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近期已下拨100万元支持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加上国家对实体书店的各类扶持政策,营收与投入基本上可以持平。如此一来,三联韬奋书店就能轻装上阵。

    实体书店好比是孩子,给予再多的爱都不为过,但如何去爱则考验智慧。上海的做法值得学习。两年前,当地率先扶持实体书店转型,迄今为止共投入235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资助、补贴和支持近百家实体书店。同时,连续两年发布《网点建设引导目录》,作出行业发展趋势判断,明确重点扶持发展方向,给业界提供参考。如今,上海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得到了实质性扭转。

    事实证明,有针对性地帮扶,授之以渔,实体书店才能更好地重新认识自身的功能和定位,不断强化自我造血能力,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上少走弯路,真正走进春天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书店故事丨世界读书日
要梦想还是要现实 济南民营书店现状步履维艰
深夜书房 全国24小时读书地图
这9家店比网红餐厅颜值更高,还免费!趁去的人还不多,赶紧占位子!
好消息!明天开始北京又有24小时书店了
“脏街”变成“文化街”,书店让三里屯变身文化街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