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傅延龄每周一、四晚18:00-21:30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和平东桥)北京中医药大学南大门东侧(地铁13号线光熙门站西侧;5号线和平西桥站东)。国医堂电话:64286901;64286902。特需挂号费200元。)
我曾经发过一条微博,讲刘渡舟老师治疗一女性身疼痛患者,用桂枝新加汤,二周痊愈。这张方子我也常用,近二个月来好几位患者用它。借用北宋大医家林亿等人的话说,“对方证对者,其效若神”。不仅效果好,而且寥寥几味药,可是说都是食品级的,安全性也十分好。所以这张方子是值得推荐的。要注意它适合治疗虚寒性身体疼痛,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怕冷,体温偏低,喜欢温暖,面色带有寒气,脉细迟缓,血压偏低,脉压差偏小,心跳缓慢,舌淡,苔白,整个人看起来不强壮,较弱,用专业语言讲,“形气不足”。
桂枝汤是一个很好用的方子;若要用好它,在好好读张仲景的书以外,还要好好学一学沪上名家董廷瑶、川中名家江尔逊、清代名家吴鞠通的应用经验。吴鞠通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银翘散、玉女煎、复脉汤等清热、滋阴的方子用得好,他把桂枝汤也用得非常好。
所以太阳病中风,汗出恶风、脉缓;太阳病伤寒,无汗恶寒,脉紧。伤寒脉紧,反映的正是血管收缩。中风脉缓,反映的正是血管舒缓,而不是收缩。注意中风的脉缓是脉体舒缓,而不是脉率缓慢。所以,《伤寒论》讲脉紧、无汗的病例不要用桂枝汤。按照这个道理,脉缓、有汗的病例,也就不要用麻黄汤了。
还想说说桂枝汤滋阴和阳,刘老曾治一平素体弱的早婚男,婚后半年,出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恶寒,下肢冷麻,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夜寐多梦,思色欲动,语声低微,面黄神衰,体质日弱。为此其妻暂住娘家,患者在家静心疗养。他医用参、茸培补无效,刘老用桂枝汤,愈。
一天服几剂药?曾经好几次我在做讲座时主动提问。按照张仲景讲的桂枝汤服法,如果病重,白天夜晚都要服药,一昼夜可以服三剂。孤证不立。《吴鞠通医案》有数案,一天服药二剂以上。近读清代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其中一天服二剂或三剂的医案不少。用吴鞠通的说法,“病紧药紧,病松药松”—如果病症重,病情急,给药就要密集,一天服药量要多。如果病症轻,病情缓,给药次数就可以少一些,药量就可以小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吴考槃医案两则
谢妙芳经方医案——蔡长福跟师记(六) 多汗医案一则
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适应症论
关于咳嗽的六经辨证
看黄煌老师用5000字,讲透一味药和一张方!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二期)2.4.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