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佩衡医案6
       谢××之妻,车姓,年十八岁,住四川省会理县南街。
       于1920年3月,感瘟疫病邪,发病已二日,起始则见发热而渴,恶热而不寒,头疼体痛,脉浮弦而数,唇赤面垢,舌白如积粉。病虽初起,但邪不在经,若发汗,则既伤表气又易耗损津液,势必热邪愈炽。此乃瘟疫之邪蟠踞募原,有入里化燥伤津之势,宜输转募原之邪,使之达表而解,以达原饮加石膏主之。
       槟榔10克 厚朴10克 草果10克 知母12克
       杭芍12克 黄芩10克 甘草6克 生石膏15克(碎,布包)
       服一剂后,证情稍减,惟大便已三日燥结不通,于是续前方加大黄12克,嘱即服。因患者之父略知医理,认为该女素体虚弱,恐不能耐受寒下之剂,竟私自将大黄石膏减去未用。隔日延余再诊,见患者舌苔转黄而燥,胃实胸满,拒按呼痛,烦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仍燥结,壮热未解,时发谵语。此系邪已入腑,燥热结滞,非清热泻下不能力挽危绝。当即拟白虎加承气汤合方一剂。其父仍有难色,不敢与服。随后,患者忽鼻衄不止,色鲜红而量较多,稍顷,衄血即凝而成块。病家惶恐,另延中医彭某诊视,断为阳虚亡血之证,且谓如系热证,鼻衄流出之后,必不致凝结成块,主以四逆汤。病家疑虑,踌躇无决,仍不敢与服之。又复求询于余,余据理解释,力说病家:此及邪热亢极灼阴之证,急宜大剂凉下以救真阴,缓则真阴灼尽,危殆难治。又告之,余素谙于用姜附者,尚不敢以温热之剂妄投,当此证情,苦寒泻下尤恐不及,倘若误服温热之剂,犹如火上浇油,危亡立至。因余力主,病家始而信服,遂拟方清热凉下治之。
       生石膏60克(碎,布包) 生大黄30克(泡水兑入) 枳实20克(捣) 厚朴20克
       芒硝13克 知母20克 生地16克 甘草6克
       上方煎汤日夜连进之后,鼻衄方止,神识转清,身热退去六,七。次日照原方再服一剂,服后则二便通畅,脉静身凉,惟仍渴思冷饮,此系余热未净、津液未复所致,以生脉散加味连服三剂,渴饮止,津液满口。其后于此方减去石膏大黄连服三剂而痊。
       沙参30克 麦冬13克 五味子6克 当归16克
       生地16克 杭芍16克 石膏16克 大黄6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劳证、大病初愈虚烦专剂——栀子豉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吴佩衡医案》瘟疫病燥热内结证(因病家延误医案)
阳明病的口渴,到底加石膏还是人参呢?
津液不利而病气证: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论》397条)伤寒发汗、若吐...
金匮要略第二篇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