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松林运用经方治疗咳嗽经验




刘松林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伤寒学者,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伤寒名家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研究、教学与临床二十余年,擅长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临床上治疗肺系疾病颇多,运用经方对咳嗽的治疗有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其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1
辨析咳嗽之病因病机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上,主皮毛而开窍于鼻。《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外邪从皮毛侵肺,寒邪从胃上至于肺,外内合邪故致咳嗽。刘教授认为凡外邪袭人,不从皮毛而客,必由鼻窍而入,故六淫外邪最易侵袭肺卫;又肺为娇脏,不耐邪扰,由外感引起肺系疾病者多见,但因内伤饮食或情志失调,脏腑失和,所生风、痰、瘀、火等内邪上扰于肺而发病者亦不少。无论外感,或是内伤,犯之于肺,皆可引起肺的气机升降活动失常,而致肺失宣降、肺气郁闭或肺气上逆等,临床可见咳、痰、喘等病证。


2
辨析咳嗽病肺之本证与脏腑相关证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列述五脏六腑十一种咳之传变症状,为后世医家从脏腑辨治咳嗽树立典范。刘教授认为咳嗽必责之于肺,与脾肾相关。如《内经》曰:“肺在变动为咳”、“五气所主肺为咳”,以普通感冒为例,患者除有咳嗽外,常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声重、发热恶寒、自汗或无汗等肺系受邪、表卫失调诸症状,此即为咳嗽病肺之本证。刘教授认为临床上脏腑相关所致咳嗽很常见,若久咳或虚咳者,多与脾肾相关。后世云“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虚弱,运化无权,不能输布津液,则津液停聚为痰,上犯于肺,咳嗽痰多清稀,或伴气短。土不生金,或气血不足,可致肺虚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外感而咳嗽。肺为肾之母,肺病日久不愈则累及于肾,母病及子也。肾主纳气,肾精充足则呼吸平稳,肾虚则呼吸表浅。故肺肾气虚者,多喘咳不宁,痰涎壅盛,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以老年人多见。


3
运用经方治疗咳嗽举隅


3.1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发汗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刘教授认为寒邪侵袭肌表或肺卫,根据寒邪侵入层次不同,有犯于肌表、客于经络与邪侵肺系之别。若犯于肌表,寒邪外束,卫气被遏,可见发热恶寒等;若客于经络,太阳经气不利,可见项背强硬不舒;若寒邪犯于肺系,则可见咳嗽、喘气等,可以加厚朴、杏仁等宣肺止咳;侵袭肺系,入里化热,邪热壅肺可致发热喘咳,可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止咳。


患者毛某,47岁,2014年2月初诊,3周前感冒,后咳嗽,晨起、睡前、受凉情况下咳嗽,咳嗽前咽痒不适,有黄稠痰,不易咳出,无胸闷胸痛,汗多,口干不苦,饮食及睡眠尚可,大便溏,小便可。舌淡,苔淡黄略厚,脉缓。炙麻黄10g,黄芩10g,杏仁10g,炙甘草10g,荆芥10g,苏梗10g,苏子15g,贯众15g,冬花15g,紫菀15g,茯苓10g,蝉蜕10g,藿香15g,佩兰15g,玄参10g,山豆根15g,木蝴蝶15g,7剂。患者寒邪伤肺,蕴里化热,肺气不宣,治以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减,用黄芩易石膏,便于清上焦肺热,宣肺止咳。7剂后复诊咳止大半,后据原方调理1周而愈。


:该患者外感风寒,侵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故咳嗽频发,咽痒不适;久则入里化热,痰热壅肺,故有黄稠痰,刘教授治疗此类病证,遵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多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对于舌苔厚腻者,常加用芦根、薄荷、藿香、佩兰等轻清之品透风渗湿,对于咽痒咳嗽者,常加用蝉衣、僵蚕、木蝴蝶等祛风止痒止咳,注重“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临床上若痰热蕴肺,肺失宣降者,治宜清热宣肺化痰,用麻杏石甘汤或小陷胸汤为代表方加减。“若肺失宣降较重者,本方可兼仿麻杏石甘汤义(如麻黄、杏仁、白英、败酱草),而加强清热宣肺,化痰开结功效。”总之,针对病性的寒热,发汗解表或清化痰热,都以宣肺为要,恢复肺气宣降,则咳嗽自止。


3.2  射干麻黄汤


《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寒饮郁肺,肺气不宣,故气逆咳喘;痰阻喉间,气触其痰则喉中痰鸣如水鸡声。治以该汤散寒化饮,消痰散结,降肺止咳。


患者胡某,女,24岁,2014年11月初诊,咳嗽反复发作近2个月。初起于感冒,经治疗后咳嗽至今。晨起后及遇冷风后咳嗽明显,干咳无痰,无胸闷、胸痛。咽痒不适,背部恶寒、恶风。平素恶寒,手足冷,甚则彻夜难安,食欲差,难以入睡,易惊惕。大便或稀或干,小便可。月经来潮时腰酸、小腹痛、恶寒肢软。末次月经10月27日。舌淡黄粗糙,脉缓。炙麻黄10g,炒杏仁10g,干姜10g,细辛5g,五味子15g,茯苓10g,射干10g,桔梗15g,生甘草10g,炒黄芩10g,陈皮10g,胆南星15g,百部15g,冬花10g,紫菀10g,苏子10g,僵蚕10g,蝉衣10g,制杷叶15g,7剂。患者寒饮化热,壅塞肺气,故以射干麻黄汤加黄芩清热,加胆南星、陈皮祛痰,僵蚕、蝉衣祛风止咳,加百部、紫菀、款冬花、制杷叶润肺下气,共奏消痰散饮,降肺止咳之功。患者复诊时咳嗽减轻,有少许白痰咳出,加法半夏10g,续服7剂后,咳嗽基本痊愈。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寒邪客肺,久羁化热,或温邪袭肺,耗伤津液,炼津成痰,形成痰热蕴肺证,症见喘咳气涌,胸闷气短,咳吐黄痰等,刘教授认为“以方测证,本证当是外有风寒,内有水饮,寒饮相搏,壅塞肺气所致,但患者若迁延日久才就诊中医,则常有痰饮化热之势,如出现咳黄痰,舌苔黄厚,痰黏不易咳出,舌偏红、脉滑数等”。现代医学也认为,咳嗽、哮喘久治不愈多伴有感染,需抗生素控制感染才能奏效。所以,刘教授常在射干麻黄汤中加黄芩、鱼腥草、败酱草等清轻之品清肺化痰。


3.3  小青龙汤


《伤寒论》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可以治疗风寒束表、寒饮停胸而致咳喘,仲景提出痰饮病的治疗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对寒饮射肺者,当用温肺化饮法治之。温肺者,温化肺中之寒饮也。其所用干姜、细辛、半夏等辛温之品正是为了温肺散寒化饮,小青龙汤证是其代表方。


患者韩某,女,69岁,2014年11月初诊,咳嗽反复发作十余年。多年来咳嗽反复发作,伴背部恶寒明显,感寒则咳嗽再发。现咳嗽受凉再发,多为白色泡沫痰,痰量较多,口干喜饮。饮食一般,睡觉时差,大便1-3日一次,偏干,夜尿2-3次。左腰酸麻疼痛。舌淡苔薄微滑,有裂纹,脉缓。炙麻黄10g,桂枝10g,五味子10g,细辛3g,干姜6g,炙甘草9g,法半夏15g,陈皮15g,茯苓20g,紫菀15g,冬花15g,前胡15g,白前15g,葶苈子15g,炒黄芩10g,鱼腥草15g,桑白皮15g,核桃仁20g,杜仲20g,7剂。患者寒饮停肺,肺失宣降,兼有化热之象,故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等祛湿化痰,紫菀、冬花、前胡、白前润肺化痰,葶苈子、黄芩、鱼腥草、桑白皮清热泻肺,核桃仁、杜仲补肾温肺,7剂后患者咳嗽减轻,考虑岁将冬至,遂守原方10剂用白蜜熬膏,调理至次年春天,病情稳定。


:刘师认为患者肺阳不振、温化失司,常表现为胸部恶寒,治疗可温肺化饮;若寒痰蕴肺,有背部恶寒者,治疗考虑肺、脾、肾三脏同调,除温肺化饮,还应健脾补肾,温阳化气。临床上外寒内饮不过十之一二,外寒内饮化热之咳喘常占十之八九。若有烦热口干,痰黄、绿稠痰,舌暗红(绛)、苔微黄,脉滑数等,但见一二症,便为化热之征,须加生石膏清之,即小青龙加石膏汤。但临床需注意的是,“此种加味方法,对以寒(饮)邪为主兼郁而化热者,似觉疗效甚佳,而对老年体弱,不发热者尤宜。盖以符合治疗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如黄芩、鱼腥草、白英、败酱草、忍冬藤等,可酌情使用”。


3.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厚朴苦辛温,功能消痰除满、下气降逆;杏仁苦温,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故而本方功能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实属素有咳喘而兼外感之良方,对于因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而久咳者亦有疗效。


患者黄某,女,61岁,2015年2月初诊,易感冒十余年,再发伴咳嗽反复发作3个月。去年冬月感冒后,喷嚏,流清涕,偶头痛,活动后汗多,经抗生素治疗缓解,咳嗽反复发作,咽部轻微不适,白痰,量少不易咳出。饮食可,睡眠可,小便可,大便稀,日3次。舌淡,苔薄白,脉缓弱。炙黄芪15g,桂枝6g,赤白芍各15g,炙甘草6g,党参10g,茯苓15g,焦白术20g,川厚朴10g,炒杏仁10g,炙麻黄6g,僵蚕15g,蝉衣15g,制杷叶15g,炒黄芩10g,补骨脂15g,五味子10g,干姜10g,麦冬10g,7剂。患者脾肺气虚,寒痰蕴肺,故治疗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炙麻黄、杏仁开宣肺气,炒黄芩清热化痰,补骨脂、五味子、干姜温肺化饮,麦冬滋阴润肺,共奏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之功。患者复诊自觉症状减轻,遂将原方改为膏剂,坚持服用2个月后诸证缓解。


:老年患者素体亏虚,肺脾肾脏气不足,易外感邪气,引起咳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桂枝汤作底方,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厚朴、杏子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临床上若合用四君子汤则有健脾益气止咳之功,若合用六味地黄丸则有补肾纳气止咳之效,对于气血亏虚、肺气不足者尤为适宜。


4
总结


刘教授根据内外合邪而致咳的病因病机,认为临床上咳嗽辨治当以肺为中心,兼顾脾肾,先辨外感、内伤,次辨寒热虚实。新病多属外感,久病多为内伤;外感以辨寒热为主,临床上以观面色、察痰色、视咽喉、摸脉象、看舌象为辨;内伤以辨虚实为要,“虚者补之,实者泄之”,虚实夹杂攻补兼施,不能见久病即妄补,而犯虚虚实实之戒。总之,治疗大法当以恢复肺之宣降为主,针对病性的寒热,发汗解表或清化痰热,都以宣肺为要,恢复肺气宣降,则咳嗽自止。常用治法有宣肺止咳、降肺止咳、温肺化饮、润肺滋阴等法,擅长化裁经方并合时方治疗,常用方有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主方虽精简,但临床上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能灵活加减,以应变化之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经方临床辨治
​安肺宁嗽汤治疗各类咳嗽
气管炎..肺气肿..定喘汤..祛痰平喘...傅魁选
【《伤寒论》六经辨治咳嗽及咳喘大法】精
宣肺清解汤 | 针推医学网
岳美中教授治疗外感咳喘病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