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提高福州管理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益的建议

关于提高福州管理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益的建议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阵地,是实现福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随着《福州市文化发展纲要》的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全市范围内的各类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经营管理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度,是实践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切合文化民生主题的有力举措。本文拟通过对福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情况的分析,对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效益作一一探讨。

一、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对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群众的文明程度有着显著的成效。但现实中也存在部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个别大型文化设施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建设预期的成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少地方社区文化中心的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个别社区文化中心在完成考核验收命名的使命之后就被闲置;有的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管理不够到位,使得这些设施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个别的社区的居民不知道本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在哪里,仅知道本社区的露天健身器材在哪里。像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市民一年中几乎不去几次,资源闲置状况严重。

(二)福州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的不均衡性

一是福州内部设施利用的不均衡,福州各社区的文体中心建成之初可以说是设施齐全,一般包括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室)、阅报栏、宣传窗和室外活动场等。现实中,文体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主要群体为年龄较大的大伯们打牌、下棋,大妈们晚饭后跳广场舞。而其他场所,由于管理服务不到位,不少设施有闲置现象,如个别图书阅览室因藏书量少、更新慢、借阅人数寥寥。二是利用主体的不均衡。由于文体中心缺少年轻人喜欢的健身器材和各种球类的活动场所,所以,年轻人使用这些文化设施相对较少,使得社区文体中心在某种意义上沦为老年活动中心的代名词。

(三)管理混乱

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人员多是兼职,并且大多数是社区或居委会的人员参与管理,长此以往极易造成管不好、管不了的局面,也不利于实现由依赖政府“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另外,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内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管理人员不懂管理或管理无序,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没有按照群众的生活规律进行,管理不规范、不灵活。

无固定的专门负责的人负责,文体中心的卫生保洁工作,活动秩序的维持全靠群众自发组织。其次,室外活动器材的破损也不能及时更新和维护。甚至有的群众都不知道找谁负责这个事情。

(四)福州运行机制不活

公共文化设施运行考核机制相对落后,无法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收益低还需要每年花费大量资金用来“养”和“维护”。

二、关于提高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几点思考

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也就是说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二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效益发挥的最大化。两者缺一不可。笔者认为,要最大程度盘活现有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公共文化设施、社会主体参与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三个方面。

(一)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1.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增加相应的设施,提高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福州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接触群众代表、知道百姓想要什么、知道能用什么——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以此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诉求目标错位、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例如:在社区众多文化活动项目中,健身和球类、歌舞类活动最受居民欢迎,福州社区的文化管理部门要多配置上述紧缺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大这方面的组织与协调。

2.充分挖掘福州民间艺术团体和艺人的模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以社区文化人才集聚人气、活跃社区文化阵地,积极培养民间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每年评选出一批市级文化先进个人和先进团体,发掘和培养多种门类的业余文体骨干,不断巩固壮大群众文体队伍,以此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3.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化活动带动文化设施利用率的提高。福州城举办旅游月活动,组织了二十几场文化娱乐节目,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符合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既有富含青春活力、文艺表演,又有艺术氛围浓厚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既有港口、核电、海关等驻区大单位组织的专业表演,又有全民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大众文艺节目;既有具有时尚魅力的健美操、拉丁舞、街舞比赛,又有大众积极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每年举办的这项活动,大大提高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福州文化设施管理队伍建设

文化设施管理部门要定岗到位为公共文化设施良好运行提供人员保障。例如,每个社区文化体中心应配备一名社区文化员。社区文化员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文艺特长,年轻有活力,热爱文体事业,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并且具有奉献精神。通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掌握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的素质和技能。社区文化员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按照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惯,对室内场所定期开放,确保每天不少于8小时开放时间,对户外设施加强巡查管护,对设施功能不全或损坏的设施要予以修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参与活动的需要。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创新机制,发挥福州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

1.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是要整合用好福州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模式,推动资源的整合利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强调“体系化”,这就要求将过去分属不同部门和单位管辖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进行整合利用、集约开发,倡导各地区围绕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如工会、妇联、科协、共青团等组织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属于行业管理,并不在文化部门管辖范围之列。如果通过一定的制度创新,将这些领域的公共文化资源更好地实现共享,那就会有效缓解文化资源不足带来的多种困扰。又如,福州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在不影响服务师生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与所在辖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一体化结合,这样既能够有效地降低闲置率,又能够很好地满足周边居民的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普通百姓的文化关照。

2.要积极引入社会主体参与,促进福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且日益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随着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文化事务的能力和愿望不断提高,各界正在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办法。
-------------福州民革福州二中张祖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鼓楼区构建文体服务体系 公共文体设施日趋完善
什么是佛山公共文化场馆的“效能革命”
【让群众满意 为金都添彩】最快乐的生活是学习工作之余想唱就唱想舞就舞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如何下好“夜间经济”这盘棋
珠江文体正式签订枣庄文体中心运营管理合同
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