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宝贵--从黑土地跨进古文字圣殿的农民

1988年7月。长春。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莅临大会的尽是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还有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而在会场的一角,西装革履的中外学者间坐着一位一身农民装束的青年人。

  是的,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惟一的一个应邀参加大会并将在大会上宣读论文的农民。

  他,走上讲台,有生以来第一次从黑土地间走上这神圣的讲台。他激情难抑,脸色红胀,心跳咚咚,十分拘谨。但当他将那见解独到、有理有据的论文《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一段一段道来的时候,他仿佛在一句一句向别人说着黑土地、红高粱那般投入、自然。与其说他在宣读论文,不如说一个祖祖辈辈农家的子弟,在向人们倾吐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他,就是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的青年农民徐宝贵。

  徐宝贵,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家子弟,不可思议地鬼使神差般迷上了艰深的中国古文字——中华民族三四千年前记录语言的符号,当今很少人敢于涉足的中国传统文化领域。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0多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靠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与执著,耐得住常人难以承受的孤寂与白眼,一步步向中国古文字学峰顶攀登。

  多年的耕耘,徐宝贵开始有了不菲的收获。10年来,他的古文字研究论文,先后在《松辽学刊》、《考古与文物》、《中国文字》、《国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包括台湾、香港的一些海内外颇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他的治学精神与研究成果,得到了李学勤、裘锡圭、孙晓野、姚孝遂以及张光裕、李孝定等海内外著名文字学家的首肯与赞誉。

  这是一片封闭、贫穷的土地,一个凸凹起伏的山村,狭窄不平的村路边,疏疏落落分布着几幢很不像样的房屋。这其中的两间当年便住着徐宝贵一家。

  1965年,15岁的徐宝贵读完了小学升入公社农业中学。没读上一年书,就因“文革”而辍学回家务农。先天多思而不安分的徐宝贵,汗水与黑土地交融的初始,便遇到两件事。

  一次,他随社员去公社参加批判大会,几个红卫兵小将登台发言,个个慷慨激昂,语言流畅,令从小内向而讷言的徐宝贵十分羡慕,比人家自觉是天上、地下。

  参加队里生产劳动,他虽不惜汗水、力量,但因瘦小体弱,总是被人甩下一大截,远远地一人摸爬,每每此时只想哭。

  “说,不能说;干,不能干。这样下去,一生不就完了吗”徐宝贵内心震颤了。如何改变这种境遇对自己来说只有读书学习这一条路。从此白日里、黑夜间,徐宝贵头脑中萦绕的就是读书学习的念头。

  读书学习,谈何容易徐宝贵手中除了几本教科书,便是一本《四角号码字典》。那就先认字。从小就好动脑有悟性的徐宝贵,受了村里老年人谁都能背出几句“百家姓”的启示,把字典中的生字一一挑出,排列组合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口诀,边编边背,不出几个月,一本字典全认下了。字认多了,读书方便了。因儿时受了爱讲评书的父亲的影响,便到处找历史和古典文学书籍来读。

  一次徐宝贵去公社供销社书店,见一套四卷本的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订价3.50元。3.50元,那时可是一个月的口粮钱。他豁出去了,把那套书捧了回来。书到手,徐宝贵如饥似渴地读。二编20页、21页间附一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版。诏版上的40字竟无一是《四角号码字典》中的,如一页天书。


  好一页天书如果说前面初始的两件事,带来了徐宝贵的人生深层次思索,那么眼前这40字的一页书,就确立了他的人生选择--从此与古文字结缘。而这一选择,又注定他从此要踏上一条艰辛、曲折、贫穷的人生之路。


  “那是古文字小篆,查查《康熙字典》。”徐宝贵请教了十里八村的许多文化人后,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告诉他。


  徐宝贵总算找来一部《康熙字典》,果然书眉上都列着小篆。他一页一页、一字一字地查找,不仅这40个字全认下了,且弄懂了含义。这,带给他从未有过的惊喜。几天里他都觉得心里充实,身上有劲,这无疑增添了他学习古文字的兴趣与信心。


  此后的徐宝贵对古文字的学习几乎到了癫狂地步。出门走路、田间地头、吃饭睡觉,手不离书,书不离笔。别人唤他,不知是没听到,还是无心答理,终日里与人无话。如此一个“书虫”,在村里老一辈眼里,在周围同龄人心中,着实意外反常,甚至怀疑他精神有病。


  一日,徐宝贵低头捧读向村外踱去,几个青年人迎面走来,停步拦住他。一人直言道:“徐宝贵,学点啥不好……”另一人指天画地发誓说:“你小子若学出个名堂来,我们哥几个大头朝下走出红梅镇。”接下是一阵哄笑。


  在那个封闭、落后的山村,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有人说出这番话是不足为怪的。而在彼时彼刻徐宝贵心间却烙印下难以平复的创痕。“受人这等奚落,当时死的心都有。”20年后对那情境徐宝贵还清晰如昨。如同那指天画地的发誓者一般,徐宝贵也顿生横心,默默发誓:“此生非要学出个样不可”



  徐宝贵越来越需要书,尤其是古文字专业书,而山村的生活圈中是找不到这类书的。他读报看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有专门搞古文字的,那里一定有古文字专业书,他立即去信直言买书一事。秘书处一位同志热情地回信告诉他:我所不售书,购书请到当地新华书店,或向北京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函购。徐宝贵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全是与古文字有关的书目,分别寄至信中提到的北京那两家书店。


  中国书店回信了。徐宝贵汇去23元,邮购了《殷契粹编》、《甲骨文编》、《殷墟书契考释小笺》。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


  不久,徐宝贵豁出挨打,偷偷借了80元钱,凑够100元又汇到中国书店。《西清续鉴乙编》、《秦汉金文录》、《金石粹编》三套共126册线装书很快邮来。这次老父没打他,家中却无奈地卖了一口猪偿还了他购书的欠款。


  谁知,这三套古书,还先后演变出相距二十多年、令徐宝贵始料不及的两个小故事。


  《西清续鉴乙编》和《秦汉金文录》邮来后,徐宝贵浏览一下,以当时的学识、眼力,发觉书中所需内容不多,书钱不少。他便用了三天时间起早贪黑,小心翼翼抄摹书中有关内容。之后书又依原样封包好退回中国书店,书店也很快退回70元书款。此举,令忠厚本分的徐宝贵不安了多日,就像自己做了贼似的。


  而那套《金石粹编》,1994年徐宝贵去北京大学打工时,在中国书店见到了仅50元的缩印本,此时又逢书店高价收购古线装书。拮据的日子里,徐宝贵一狠心,24年前30元邮购的《金石粹编》,作价950元卖给了中国书店,同时又买下了《说文解字诂林》、《诸子集成》等5套50余册古文字书籍。一套《金石粹编》,就这样在一位读者手中做了一次颇有意味的旅行。


  有一年的春节前夕,徐宝贵去长春办事。13岁的女儿把帮人卖糖葫芦挣来的几元钱交爸爸带去买块花布。到了长春,他径直去了书店,在狭小阴暗的古旧书架间,翻啊,读啊,一呆几个小时。一套《金文诂林》、《金文诂林补》、《金文诂林读后记》,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徐宝贵摸摸口袋,转身去了。可还没迈出大门,又返身书架前。他终于掏出钱,数钱的手已抖了。书买了,却抱着那书,饿了一天的肚子,蹲了一夜火车站。饥寒交迫,回家就病倒了。女儿哭了,哭那未穿上身的新衣,更哭那浑身烧得烫人的爸爸。


  徐宝贵就这样,用从身上揩下从牙缝中挤出的钱,一本一本地藏书。


  若说他贫穷,他确乎是贫穷的。


  “唉这日子过的,让人家笑话。”徐宝贵红着脸说。是的,屋中除两张年久粗糙的木床和一张早已油漆剥落的圆桌外,连居家少不了的衣柜也没有一个。一台别人送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十分寒酸地立在墙角,打开已没了正常音像。


  若说他富有,他无疑是富有的。


  因为陋室一隅,立着极醒目的四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徐宝贵30年间学习、收藏的近两千册的专业书籍。


  那一册册书,许多都已升值了,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物质财富。那一册册书,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是主人昨天与今天的无声告白,生活与事业的有形见证。


  这里,我们仅将徐宝贵所藏海内外出版的有关古文字成套的书目抄录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再感受一下这位农民学者。


  《甲骨文集释》台湾版8册 ;

  《甲骨文字诂林》16开4册 ;

  《小屯南地甲骨》8开5册 ;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8开3册 ;

  《金文诂林》、《金文诂林补》、《金文诂林读后记》香港版26册 ;

  《三代吉金文存》3册 ;

  《说文解字诂林》20册 ;

  《汉语大字典》16开8册 。


  ……


  除此,还有徐宝贵多年搜集、整理的一批珍贵的科研资料。石鼓文拓片,石鼓文摹刻本、摹写本,以及历代学者对石鼓文年代、文字的考证等复印资料万余页;日常读书、研究所记卡片,更是无法准确计数。


  这里,对他一定时期内的古文字学习与研究,所需资料几乎可足不出户。



  徐宝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心血、汗水的付出,如同身旁父兄终年黑土地上耕耘一样,也迎来一个个收获时节。


  1988年,徐宝贵的论文处女作《战国古玺文考释五则》,经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位古汉语教师推荐,发表在《松辽学刊》第2期上。徐宝贵38年人生中,第一次看见自己——一个农民的名字被印成铅字。当他手捧散发油墨清香的刊物时,心里好一番激动


  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民,一篇研究古文字的论文,问世在专家、学者都十分瞩目的大学学报上,该是何等的不容易。且不说作者多年笔耕的艰辛,单说这6000字的文章,涉及到100多个印刷字盘、电脑字库中都没有的古文字。那字需一个个手工刻出,这无疑加大了刊印难度。所幸徐宝贵刻得一手好字,100多个古文字一周内一一刻出。


  我国著名文字学家、东北师大八旬老教授孙晓野先生,对徐宝贵及其论文由衷赞誉:“你对古文字用力甚勤……《战国古玺文考释五则》颇有创获。”


  论文发表,使原本就痴迷于古文字的徐宝贵,此番更平添了几分信心与劲头,竟至一发而不可收。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一部收字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大型工具书。徐宝贵平日翻阅中,不时发现讹误处。后来他仅就一、二卷中的36处疑点,写成《〈汉语大字典〉讹误举例》一文,寄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研究员和北京大学文字学博士生导师裘锡圭教授请教。两位专家评价甚好。裘教授将其荐于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刊于1990年5月20日226期中。


  很快,徐宝贵的《石鼓文诗句“四介既简”试解》,见诸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90年21卷。


  裘锡圭教授读后鼓励后生道:“近日拜读大作,觉得所论皆极是,而且从这篇可以看出您在古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古籍也很熟悉。以这样的条件来治古文字,只要方法对头,持之以恒,必能有所成就。”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宣读后,徐宝贵充实润色,并《石鼓文〈???罟〉试解》,寄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孝定先生求教。


  张光裕教授很赏识这位年轻同道,回信情不自禁:“惟只之大名早因大作《战国玺印文字考释》而深植脑海。兄文除胜义纷陈外,工整之字体更令人欣赏不绝……兄以自学成家,并能得与孙 晓野、李 学勤两位先生问学,钦羡无已。”


  李孝定先生则破例将两文一并刊于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中国文字》1991年9月新15期上。


  最令徐宝贵欣慰和古文字界学人嘉许的是洋洋3.5万字的《石鼓文年代考辨》,经裘锡圭教授和北京大学另一位古文字学家李家浩教授推荐,发表在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当代国学大家袁行教授主编的《国学研究》第四卷上。


  《国学研究》是部一年一卷的大型理论刊物,所载文章作者无一不是当代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而农民徐宝贵的名字赫然列于其中,实属绝无仅有。


  “方法科学,分析仔细,结论可信。”这是李家浩教授对此文的评价。


  “大作论证细密,结论我很赞成。”该文得到李学勤先生的共识与赞许。


  虚心、好学的徐宝贵,平素与古文字界师友间多有书信往来,或问疑于专家,或切磋己见。多年来这种学术间互动,使他得益匪浅。其间,因他观点见地独到而被人吸收进论著中的也非一二。


  勤于笔耕的徐宝贵,成文便陆续寄出,也陆续收到采用通知。


  《金文释读两则》,不日即可见之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二辑。


  《战国文字考释六则》,已收入待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编《汉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石鼓文与〈诗经〉语言比较》,将刊于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的《人文论丛》中。该两万余言新作,从章法、用韵、句式、修辞等方面,对石鼓文与《诗经》进行比较,进一步论证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真实、可靠性。专家称此文有创见,石鼓文与《诗经》语言比较,在文字学和古典文学研究中尚属首次。


  徐宝贵主持的《石鼓文研究与集释》国家课题,正夜以继日地进行,百万字的专著,业已完成80余万字。


  实事求是讲,古文字研究论文的刊发,比起其他专业来其难度更大。首先是专业刊物少,海内外仅有限的数家;其次是排版印刷困难,目前最先进的电脑尚无法存储三四千年前迄今还在不断发现的古文字。徐宝贵所发的文章不少是他按印刷格式手书的。


  作为一个农民,徐宝贵矢志不渝地从事中国古文字的学习与研究,已达到一种令人叹服的层次与境界。仅就他当初着力认识的汉字来说,汉字常用字、次常用字共6763个。一个大学中文系本科生,识字不足一万个。而徐宝贵的识字量保守一点计,以收字5.4万个含部分古文字 的《汉语大字典》为例,其中的4万字一一从音、形、义上读解是不成问题的,而只有少数学者可以识读的大量古文字还不包括在内。


  一位多次参与高级职称评审的老专家面对徐宝贵的情况如此断言:“仅就文字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申报评审教授职称,条件是充分的。”


  笔者在翻阅徐宝贵论文及手稿时,内心涌动着一种难抑的情愫。只觉面前这位中年农民,30年来的艰辛岁月中,是在一日日燃烧自己的生命,去炼就这一字字、一句句,充实在漫漫人生的每一时段。



  徐宝贵以勤勉、坚实的步履,一步步踏入中国古文字圣殿,如同足踏在那块黑土地上一样,本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以便更好地耕耘,不断地开拓。可他的生活处境、工作条件却十分艰难。徐宝贵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古文字构建的精神圣殿,是无法安放活生生的四口之家和锅碗盆勺的。一个个识读的艰深的古文字,更替代不了一粒粒果腹的粮食。


  当黑土地已不能再为他供养妻儿时,当茅草屋无法满足他日益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时,徐宝贵毅然告别了黑土地、茅草屋,只身走向外面的世界。


  1991年5月,徐宝贵投奔了解并给予他巨大帮助的吉林大学古籍所姚孝遂教授门下。名为助手,实为打工,月薪200元。这,人家已尽了很大力。只求干点专业,而对生活从无奢求的徐宝贵,默默地干了两年。


  助手是挂名的,工作是称职的。两年中他协助姚孝遂教授完成了甲骨学系统工程“甲骨文字诂林”科研项目,使该书如期出版于中华书局。打工之余,他撰写了《战国玺印文字考七篇》,发表在《考古与文物》上。


  此时,徐宝贵的治学精神与成果,更广泛地引起社会关注。梅河口市总工会为他的前途多方呼吁。尽管有李学勤、裘锡圭等专家的鼎力荐举,尽管有各级领导的亲笔批示,但因种种因素制约,无一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录用他。


  这里,不能不提及梅河口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尽力为徐宝贵未来工作的解决创造条件,在他们职权内破例定徐宝贵为企业干部,挂名于梅河口市橡胶厂,但无实际岗位与工资。


  离开吉林大学的徐宝贵又陷入困境。梅河口市总工会,再次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徐宝贵的情况。国家教委人事司经与北京大学协商后,于1993年7月5日函告徐宝贵来京联系。


  徐宝贵手持国家教委人事司介绍信,满怀热望来到朝思暮想的首都,一脚迈进北京大学。学校人事处安排他在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室,身份依然是打工。


  临时工的身份不尽如人意,客观上却为徐宝贵提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用武之地。古文字研究室正值裘锡圭教授主持的“古今全汉字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亟需像他这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研究人员之际,而徐宝贵也真的以出色的工作,向同行、世人证明了他这位临时工的价值。他完成了“先秦盟书”、“先秦玺印文字”、“先秦石刻及其他”、“殷墟甲骨文”等本该是专家承担的课题。


  在北京大学打工的徐宝贵,1995年应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之邀,为该所研究生讲授“古文字学”。


  一位位中外学子,在学习与欣赏精深、优美的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方块文字的同时,无不惊叹眼前这位仍一身农民本色的老师生命的投入与付出。从北方黑土地间走来的农民,站在首都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讲台上,为研究生授课,其意义无疑已超越授课和他所讲授的古文字本身。


  “徐先生教学认真,知识渊博,所讲授的内容,许多具有学科前沿性,又能深入浅出,富于条理。所编讲义具有独创性,对研究生学习极有用。”授课结束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如此评价徐宝贵的教学。


  出色的科研与教学,依然改变不了徐宝贵的打工身份和生活处境,每月仅七八百元的收入,而租房一项开支三四百元那还是北京低得不能再低的租金 。物质生活上诸多难以承受的压力,与家人长期分居的精神负荷,使徐宝贵不得不于1996年8月离开了北京,离开了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古文字研究室。


  徐宝贵满怀热望走来,又无可奈何地离去。



  在省城、在首都闯荡了5年的徐宝贵,又回到了出发点——家乡的黑土地。


  此情此境中的徐宝贵,仍痴迷于他须臾不可离开的古文字。一天查阅旧作时,一本《松辽学刊》不觉使他目光停了下来。他轻抚刊物,不由想到四平师范学院。


  是的,是四平师范学院的《松辽学刊》第一次将一位普通农民的论文印在上面。也恰恰是这几页珍贵的版面,使他对四平师范学院怀有几分亲切感和一种早已萌动于心的难以割舍的情缘。


  基于此,徐宝贵一番思虑后投书一封致他在吉林大学古籍所打工时正读该所博士学位,而今任四平师范学院副院长的康学伟教授。


  此时的四平师范学院有一个刚刚组建的新班子,一幅幅振兴学院的蓝图正在描绘中。对自学成材的徐宝贵,学院也不拘一格地加以聘用。新上任的宗占国院长对此直言不讳:“徐宝贵优势在科研,而我们学院的中心任务是教学。但徐宝贵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为他提供一个发挥作用和继续深造的环境与条件。”学院聘他为副教授,参与中文系现代汉语研究生培养工作。科研处为他向国家申报了“石鼓文研究与集释”科研项目,获得一万元科研资助。


  但徐宝贵毕竟是一定时限内学院内部的聘用人员,目前的人事制度,用人单位的权限和徐宝贵的既定身份,决定他作为专业人员正式调入大学,还有一系列问题需一步步解决。


  时代的机遇,也是徐宝贵的幸运。在落实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经四平师范学院与吉林省教委、吉林省人事厅的共同努力,1998年3月31日,徐宝贵破例作为专业教师正式调入四平师范学院。徐宝贵,总算有了工作,一个可心的多年企盼而求之不得的工作。徐宝贵本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归宿。


  本文收笔后,得知四平师范学院按副教授职称,分给徐宝贵老师一套三居室住宅。


  徐宝贵,总算有了住所,一处安定的他和家人一直向往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


  笔者在刚刚搬入的新居中见到徐宝贵老师,他显得异常激动,说:“这回什么都解决了,只有好好工作了,报答学院和各级领导,以及所有一直关怀我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裘锡圭、沈培: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古文字篇)【4】
商承祚
“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新书丨《出土文献与古籍新诠》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古文字学家容庚诞辰
人物丨劉雨:唐蘭先生的治學之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