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大师—大美甲骨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是汉民族的艺术瑰宝。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对于汉字的产生,古人云“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可见文字本身是为了记录声音,起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据考古史料,最早的汉字是在距今8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出土的陶器上的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在记录先人的生产和生活内容,可能是记事和记数的,并无确切的含义。在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这个时期的符号已经有了文字的雏形,史学家称其为原始文字。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种事物,尽管简单而混浊,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已经具备了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史前书法或者说汉字书法的起源。

(一)甲骨文的发现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文字叫甲骨文,最初它的名称并不统一,有的叫龟版文、龟骨文、契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有的叫它贞卜文字、殷墟卜辞等,后来才慢慢统一称为“甲骨文”。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村民经常在农田中挖出甲骨,并被当做中药材“龙骨”卖掉。当时山东潍县一姓范的古董商,将有字的甲骨运到京津贩卖,引起了金石学家王懿荣、孟定王、王襄等人的注意,王懿荣率先用高价搜购,按字论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搜集了一千五百片甲骨。

阴虚出土的甲骨文拓片



研究人员临摹的甲骨文

(二)甲骨文研究

1900年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投井自杀,其收藏的甲骨文大部分由后人卖给刘鹗。刘鹗,字铁云,1901年开始搜集甲骨,在罗振玉的鼓动下于1903年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五千余片甲骨选拓1058片,编印为《铁云藏龟》,这便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在该书的序言中,刘鹗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这也是将甲骨文的时代确定为殷代的第一个文字表。在此之前,王懿荣也许如其儿子所说,当时已知为“商代卜骨”,但在王死,其子仅十岁,三十年后的追述是不足为据的。所以甲骨文年代的确定,当以刘鹗为第一人。

1904年,孙诒让以《铁云藏龟》的材料为依据,写成《契文举例》一书,这是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研究性的著作,但该书迟至1917年才出版,错误较多,故影响不大。

真正给甲骨文研究带来重大影响的是罗振玉、王维国。罗振玉1901年在刘鹗处首次看到甲骨文,乃力促刘鹗拓印成书,罗本人不久也开始了对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罗振玉对甲骨文研究有以下成就,第一个成就,是确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点。最初古董商人为了垄断甲骨文,故意将出土地说成是汤阴或卫辉,学者多受欺骗。罗振玉经多方探寻,终于在1908年得知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为冱滨之小屯。自此,他不仅派人直接到小屯搜购,而且于1915年亲自到安阳小屯实地考察,并写成《五十日梦痕录》,述其见闻,学术界才得以知悉甲骨文出土的一系列真实情况。第二个成就,是进一步确定甲骨文所产生的时代。罗振玉在1910年《殷墟贞卜字考释.自序》中,更进一步限定其为武乙至帝乙三世。第三个成就,乃是考释文字并促进甲骨文的刊布流传。

可见,经过王懿荣的发现,刘鹗的年代鉴定,罗振玉的出土确认,甲骨文终于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三)甲骨文书法

应该说甲骨文书法的研究是在甲骨文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是以甲骨文研究为前提,在经近现代无数专家学者为甲骨文字的破解,辨识,所付出努力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了甲骨文字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因此,没有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也就不会有甲骨文书法的创作和繁荣。

在近现代甲骨文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者既是的对古文字的研究探索,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他们苦思冥想古文字的绘形绘声,殚精竭虑地去解读古人刀笔文字的寓意。尽管经百余年的不懈探索,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仅约2500多字。可见对甲骨文的研究探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够破解的甲骨文字越多,就越能解读古人的遗迹和文化,也越能为书法篆刻学提供营养。

在近百年的甲骨文研究中,仅限于对历史和语言文字方面的,这期间虽然有一些关于甲骨文书法的评述和研究,但没有形成体系,甲骨文书法只是停留在探索阶段。甲骨文书法有其很强的生命力,经几代书法人的努力,现在甲骨文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对甲骨文书法的取法范围和审视角度的拓展,突破了前人仅以甲骨文来审视甲骨文书法的狭隘观念。二是用笔的突破,前人在甲骨文书法的用笔取法上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对甲骨文线条的忠实临摹,追求与甲骨文线条的形似;另一种是采用清人小篆笔法。这两种方法将甲骨文书法的用笔引向僵死,延续前人对甲骨文线条的认识,在书法上是有局限性的。书法是汉字学,也是艺术,是汉字的艺术。艺术是需要创造性,需要拓展,发挥和表现。如果只有表现美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甲骨文不能仅限于模仿,还需要书法家的创造力,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如果用书法的眼光去考察甲骨文,可以发现甲骨文线条本身存在大量的弧线,存在圆转,刻画笔道也存在起伏,不是生硬的方折,直来直去的僵死线条,而是注入了情感,是有生命力的线条。现代的甲骨文书法吸收了楚简的自然和灵动,金文的力度和质感,草书的飞动和流畅形成了一种“篆意草情”的用笔观念。三是用墨的突破,书法的精气神采来源于墨,在书法创作上,不仅存在着用笔上的创新,还有用墨上的创新。这一点在前人的甲骨文书法创作在用墨上变化并不大,不如其他书体丰富,只偏重于浓墨,以增强线条的力度,追求金石之气为目的。四是章法的突破,由于甲骨文字可释读的较少。可用斗方扇面、中堂、对联、横披、条幅等形式,在章法上紧紧依靠龟卜,块面之间相互取势,文字排列上任其自然,正文,落款和印章有机结合,在章法上形成动态平衡的张力,表现出极大的的丰富性,突出甲骨文特有的精气神,这样才能为甲骨文书法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丰富的,广阔的发展空间。甲骨文书法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百花齐放创作环境。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艺术的繁荣在于发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的故事(2)——甲骨文
历史的证据: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千年甲骨 百年探源。。。陈兴
中华大美——甲骨文(二)
戴顺——说文解字课堂廿二
中国3500多年的甲骨文,惊醒了世界的文字记忆,但它的春天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