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含光 石鼓七言 对联

陈含光 石鼓七言 对联 



 




陈含光,名延韡,初字移孙,后改含光,别号淮海客,私谥元靖先生,江苏仪征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于累代为官的书香门第。陈父陈重庆(字巽卿)乃扬州名流(有默斋陈重庆之名),清光绪年间举人,以诗书名进,为官至道台。由于官场的险恶,陈父并不希望和鼓励后代参与科举走“仕途”,只鼓励陈含光与其兄二人求学问贤。
    含光自幼聪颖,读书特别成功也很有名气。5岁开始学诗习作,6岁学习书画,10岁时能作《望仙吟》,诗云:“山之远,白云衔。仙之居,翠崭岩。望而不见,唯见江山之风帆。帆隐隐,风汩汩,不知何处鸣琴瑟,桃花流水忽焉没。”13岁又作诗《梅花未动意先香》一首曾轰动整个广陵城。16岁以第一名入选秀才,应试诗为“清风贤太守,香雪老诗人”,被主试官叹为奇才。清光绪28年(1902年)中举后授拔贡,京朝大吏推荐他为内阁中书,“梯队接班人”的前途是无量的,但是他蔑视“青紫”,无意“仕途”,拒不入朝。陈含光在书画上也显示过人之天赋,从6岁学习书画开始,即能临摹怀仁圣教序,因早年随父辈奔走四方,饱览山川,后精于山水画,成年后,书艺和画艺均享盛名,自成一家。曾与吴昌硕、黄宾虹、林散之、齐白石为至交。有评论家认为他的书画作品可与张大千媲美。陈含光的篆书更是炉火纯青,风姿如大家闺秀,精细、华美、严整、干净,无一笔拖泥带水,尾笔如锥,似衣带曳地,同时也兼有力挺刚劲,浑厚秀拔,洁净古朴,具有浓厚自然的金石味。被招安的名枭徐宝山与陈含光乃把兄弟(扬州史志载),经常宴请陈含光为其书篆字画,以显示自己不是一介武夫。
    扬州瘦西湖徐園春草堂吟榭有陈含光题:
         烟景四时新    闻颦鼓之声    则思将相
         丛祠千古事    虽潢污一水    可荐鬼神
    扬州瘦西湖徐園碑亭有题:
        感旧永怀,痛心怵目;
        策功茂实,勒碑刻名。
     扬州留下其墨宝还有多处,史可法纪念馆前两侧的一副著名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即为张尔荩撰,陈含光书。其石刻“贞烈耿六姑传”,仍嵌于耿家巷青囊旧屋内,是扬州惟一保留至今的家庭牌坊。最可品味的是盐商豪宅“汪氏小苑”里的“春晖室”中的对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堪称绝世之作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在汪氏小苑的题额中表现得恰到好处。“调羹”、“惜馀”、“迎曦”、“挹秀”等石额、匾额,不但书法精妙,而且意韵深长。如今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时常看见陈含光先生的书法墨宝,当你开车加油时,你就会看到“中国石油”四个字,这也是陈含光先生的字迹。陈还热心扶植后进,指导有方,扬州等地许多书画名家出其门下。例如:林玉曾、戈湘岚、丁宁(著名女词人)、洪兰友、张百成等均师从陈含光,学习诗文金石,1952年任博悟奉义母张默君女士之命也拜在硕儒陈含光门下……。
    民国初年袁世凯政府设立“清史馆”协纂《清史稿》(将清代实录、国史列传、会典和一些档案汇集整理,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聘请清朝末代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为总裁,赵尔巽又搜罗一批人任编修,主要是前清遗老,陈含光曾被推荐为江苏代表出席民国第一届议会,当时他则以学识渊博进入“清史馆”。遗老们以仇恨革命的心态著述这部史书,如写武昌起义:
    八月甲寅,革命党谋乱于武昌,事觉,捕三十二人,诛刘汝夔等三人……
    丙辰,张彪以兵匪构变,弃营潜逃……嗣是行省各拥兵据地,号独立,举为魁者,皆称都督。
    陈含光在这写作班子里呆了两年,不愿和这班顽固分子同流合污,于是毅然辞职回扬州,这种勇气也难能可贵。陈含光自北京“清史馆”回扬州以后,一直是扬州文化界重量级人物,与中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是为忘年交,后人汤杰在《广陵春秋》第三辑中撰文《陈含光与朱自清论诗》有详尽叙述。
    陈含光在扬州时,为扬州“冶春后社”中坚人物之一,“冶春后社”是清光绪末年(1908年)到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扬州前的扬州诗人组织,“惜馀春”酒店(原址在教场)是“冶春后社”诗人高乃超开设,“冶春后社”诗人常在这里聚会,这就带动了当时其他文人雅士也常去小坐,以此会友。这个诗人社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扬州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创作群体之一,虽是区域性的,但成就是全国性的,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华人,是一个风流无比的文人团体。“冶春”诗人继承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品德,从他们的身份看,有世代官宦子弟、清史馆馆员陈含光,有进士臧穀、严贯公,有参议院代议长凌寿山,还有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协理江石溪,更有开古董店的马荫泰,卖文为生的赵倚楼,衣衫不整、三餐不继的陈心来,驼背的高乃超。“冶春后社”诗人属于清末民初觉悟了的一代文人,具有反叛精神的一代文人。最激进的有三位,他们是吴恩棠、吉亮工、陈起孝,被称作“扬州三狂士”。在这个团体里,陈含光不以财富、门第、相貌自居,以共同爱好、文化水平聚集在一起;只以诗才评优劣,不以贵贱分上下。每以花晨月夕,陈含光时不时与诗人们凑份子在一起作诗酒之会(也有独家邀请的),愿者来,不愿者可以缺席。“冶春后社”里没有社长、主席、会长、理事、委员等职别。“后社”前期“推臧穀为祭酒”,(这祭酒不是职位,清代只有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长官称祭酒,其他没有任何国家机构、群众团体的主管称祭酒的先例)。民国初年,林叙臧以丰厚的稿酬向全国征集诗歌,“冶春后社”诗人们的诗作每投必中,而且总是名列前茅,寄稿酬的通信地址一律是“惜馀春”酒店。
    陈含光学识渊博,涉猎百家,从清史馆返回扬州后,在教育园地里勤苦耕耘,孜孜不倦,还热心于乡邦文化教育、文物古迹事业。民国初年,扬州诸刹长老积极募议修葺文峰塔,含光积极参与。1923年塔成,含光作《新修文峰塔记》。后又为重建莲花桥之五亭作《莲花桥重修碑记》,立《铁镬记》碑述说缘由,碑文由焦汝霖撰文,陈含光书。邑人募修扬州大儒汪中墓,含光撰《募修汪容甫先生墓启》,此事后因抗战爆发未果。1935年,扬州国学专修学校开学,含光受聘主讲骈文,他不仅不肯接受学校微薄的薪金,反而带头向学校图书室捐书,并为之题写了“积成精舍”门额。陈含光治学严谨,对版本校勘极为重视,凡属重要典籍,不厌其烦地用几种版本互校。后因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
    陈含光刚正不阿,爱憎分明。曾与康有为、谭嗣同、于右任等相识,与王国维、刘师培、李审言、辜鸿铭为知音。1937年12月14日扬州沦陷。沦陷后的一天,住在绿扬旅社西侧对面中西旅社的日军司令天谷邀见陈含光、陈赐卿两位名儒。陈含光先至,天谷嘱其为自治会委员,陈含光以年迈力衰善忘为由而辞。当他离开中西旅社经过绿扬旅社时,一日兵令他扛一袋面粉,送至万福桥。陈含光说:“我老不胜任。”日兵道:“知你年老,才叫你扛一袋,否则当加倍。”陈含光见其气势汹汹,笑曰:“刚才贵军司令天谷邀我为委员,汝辈何不知客气呀!”日兵听后,方不再纠缠。陈含光立即返寓,在路上遇见陈赐卿,告知:“来者为仇敌,非恢复大清帝国,老世叔须认清耳”。断然拒绝主持自治维持会后,日寇闻听其书法、绘画负有盛名,对他强盗请客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来索取书画,他仍不屑一顾,索性将画笔毁坏,砚台砸破,宣纸撕碎,并佯装卧病在床,誓不屈从。
     城陷次年,陈含光目睹祖国山河破碎,好端端的扬州名城也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生灵涂炭,满腔悲愤,他满怀凄痛之情,去拜谒史可法墓,撰《吊明史阁部文》,以文明志,表示自己坚决不当汉奸,坚贞不屈,忠耿可敬。从此便深居简出,以“沦隐士”自居,并请人镌刻“如梦居士”,“沦隐者”两方印章寄情,以表明自己是沦陷区内的一个不愿出来供职的人,从而闭门写作,惜国之心,跃然纸上,以抒发其爱国之情。另外陈含光还以诗言其志,1943年春,吴佰颜之父吴让三五十生日,含光特作五松图一幅,题五言绝句一首为贺。诗句是:“森森五松树,如彼五十翁。自养溪山性,祖龙安敢封”。第一、二两句,旨在祝寿。第三、四两句,是借题发挥,也是作品的的中心所在。意为苍松挺立在深山夹谷之中,生就傲骨,秉性高洁,四季常青,永不变色,凶恶残暴的祖龙哪里敢封赐它的爵位呢?进而衬托中国人的品质之高。诗中的“祖龙”,借指日伪政权,陈含光用来回击日伪政府,意即中国有志之士的骨头是硬的,决不会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祖龙安敢封”这五个大字,斩钉截铁,义正词严,读之,使人肃然起敬。他还满怀悲愤之情写下《再报亲友书》等4篇陷敌文记,记录日军侵略暴行,痛斥汉奸卖国行径。抗战期间,以陈含光为首,重新建立“诗社”,发起并组织“尊师”书画义展义卖活动,支持抗战,有50余名画家的200多件作品参展,影响颇大。在那时,这些文人雅士还有喜欢作对联的习惯。而关于对联陈含光先生说过,“作联至难,其四言偶句骈文也,五言七言诗也,三字及畸零不整之句词也,篇成而各为声调者曲也,非兼工此数者不能为联,故文人有终身不作联语者,盖其难如此”。可是在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他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立刻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大红对联,其对联内容是:“八年坚卧,一旦升平”,表达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熬过长期劫难后难以言表的喜悦心情。
    不久,陈含光又应邀主持江都文献会及公款公产管理处工作,1947年又被选为江都县临时参议会议员。1948年2月,他七十寿辰,挚友、弟子特为他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祝寿大会。大会由国学大师柳诒徵,《江苏通志》负责人尹石公教授,更有社会名流濮一乘、包安保、包翔仲、包明叔、杨世海、于文藩,他的弟子丁宁、洪兰友、张百成操办。《苏北日报》1948年2月21日辟《陈含光先生七十华诞特刊》专版记载这次盛会。同年陈含光随子去台湾,在台湾其作品颇丰,文坛上称他为“扬州才子”。当时东渡书画家成为主导台湾书画艺坛的主力,使台湾书画艺坛起了很大的变化,闻名中外的陈含光、张大千等更是登高一呼,风气为之带动,他积极参与书画活动,写故乡山水以寄情思。陈含光身在宝岛虽颐养天年,然而却时刻眷念大陆,心怀故土,渴望两岸统一。其孙厚宁出生后,他极其珍爱,欣喜赋诗云:
     “孙生早已雪盈头,暂解离人一段愁。
      不羡此间饴味美,明年抱汝醉扬州。”
思乡之情,醉然纸上。陈含光娶妻康氏,生子名陈康,字忠寰。婚后6年,康氏病故。含光终生未再娶。
    陈含光在台湾期间依旧保留扬州的风俗,过生日“做九不做十”。在他79岁(1957年)生日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有贺《陈含光先生七九大庆》联:
    徐反而还至射洪,划开时代变诗风;
    不为四杰承余绝,自是初唐一大宗。
    当年春陈含光先生辞世于台北,享年79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纵酒欲谋良夜醉 缘云拟住最高峰
祖孙三代,联对俱佳(下)
=清 陈崇光扇面书画作品
这俩册子,耐品!真耐品!
晚清画家.陈崇光的山水画欣赏
晚清画家.陈崇光的人物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