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三因素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少学校并没有重视《品生》《品社》这门科学。片面强调数、语、外的成绩。没有人去过问学生的品德形成的原因和应当怎样培养学生做人。几年的工作和研究,使我认识到,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三种因素。仅是我本人的粗浅认识与看法,仅供同仁借鉴。

一、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家庭的环境极大程度的影响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俗话说“子随父、女随母”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内涵。可见父母对子一代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创始人,他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小学教师。我们都读过《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列宁母亲引导列宁怎样说真实话,主动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事。母亲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列宁后来人格的形成。

二、 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创设德育的环境和氛围。学校文化是与社会文化相对的一种亚文化。它一般是指一个学校内,以师生为主体经过长期创造、发展,并已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思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其次,教师的道德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教师是育人的人,要想使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没有道德的教师,要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俄国大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师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格塑造。

三、 社会因素

  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孩子周边的人们对孩子的极大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的。从个体到群体,各行各业的人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也是复杂性的。社会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们的思想必然随着时代而变。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国际敌对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国家提倡好的榜样和正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思想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难点与对策(三)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中学)
善用爱心化冰凝
新教师转正自我鉴定
提高五项素质 搞好思品教学
班级管理心育同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