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选书的家长,教你个顺序

我是很乐意将好书推荐给更多的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是既激动又惶恐,激动的是,我这两把刷子别的不敢说,推荐几本好书,对阅读进行一些指导,还是没问题的。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没什么大用的技能。谁还不会选几本书啊。可就在我对自己产生严重的怀疑之时,你们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这令我激动不已。

惶恐的是,书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除了你的亲人,你的贵人之外,最可能影响到你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了。

曾经有一个与我年纪相仿,靠着经营淘宝店身价上亿的朋友加了我的微信之后告诉我,说他很尊敬爱读书的人,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街头小混混,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整天在街上喊打喊杀的。他说,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在读完那本书之后,他从街头回到了家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我理解上,如果一个人在读书上向我寻求帮助,就是将他的人生之路上的一盏路灯的位置交给了我,如果安上去的灯不够亮,这个人是不是就会因此走错了路?每当想到这里,都会产生一种惶恐感。

尤其是当一些父母,他们在为孩子寻求一些阅读上的指导时,这两种感受又会加深一层。

所以,如果你关注我的公众号有段时间的话,你会发现,我写了很多儿童阅读与指导的文章,也推荐过不少儿童类的图书。

对于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上给予的帮助是作为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影响也更为深远。毕竟,孩子在没有自主选书和独立阅读之前,父母的选择其实就是给孩子的人生思想体系搭架子,这个架子搭的好不好,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思想走向。这绝不是简单地给孩子选几本童话,读几篇童谣这么简单的事。

我想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他们真正困惑的并不在此。而是,现在的儿童图书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打开当当网,进入童书栏目,你真得会看花眼的。而且每本书的推介词都是极其绚丽,无与伦比,重磅推出,畅销百年,西方经典,百万家长的选择,教育名家、名师极力推荐……也许你根本还没看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就已对被这些极富煽动性的广告词忽悠住了,稀里糊涂地买了回来。

结果收到了发现,其实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损失的钱事小,这样的行为其实更负面的是使你对童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好书究竟在哪里?究竟有多少烂书隐藏其间。到底什么样的书才适合我的孩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很多畅销的书是因为动画片大热之后再推出图书产品,然后图书大卖。可如果你的孩子并没有看过动画片,而是直接从图书开始,能不能接受?这时候你应该试着给孩子看两集动画片再决定是否购买图书。而有的此类图书其实只是把动画片里的片断拷贝下来,并没有进行符合阅读规律的二次开发,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本来挺有价值的动画片,同样内容的图书却完全传递不出同样的价值来。

当有人向我寻求孩子的阅读建议时,我都会问一下孩子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有问题,希望家长们能带着问题来。而不是泛泛地要求推荐几本书。

可是有的家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怎么办?我想,应该告诉大家一些共性的东西,这样,在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起码,有个大致的方向和参照,而不是只跟着所谓的销量排行榜单或是广告语的说明,失去了自我的判断力了。


在给孩子选择图书上,家长们要遵循一个大原则,也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顺序。无论是1岁还是10岁,按照这个顺序给孩子选书,给能独立阅读的孩子读书建议,基本上不会偏离大方向。

首先,选书要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

如果你留心一下,儿童图书里面最热销的图书,都是与情感教育相关的书籍。无论形式上是绘本、故事书,游戏书,手工书,等等。透过表面可以发现,它的落脚点最后都会落在孩子的情感培养上,是一种情商的开发,性格的塑造。

我们让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其实有两个维度,一是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是了解内心的世界。向内比向外更重要。通过阅读,感受到书中传递出的情感力量,这样的书应该是为孩子选书时的第一重点。

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传递的就是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死了一百万次的猫》传递的是没有真情,活得再久也没有意义。

通过阅读,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才会对这个世界的人事物产生越多的思考,他们的认知才会越来越深刻,宽广。

其次,当你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就选经典

经典是经受了时间与时代的考验后仍然畅销,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作品。经典有人类所共同需要的价值观在里面,这些经典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域的影响。有了先人的经验,为孩子选择经典是最保险,也最稳妥的方式。

而且,说实话,现在很多的畅销书其实都是在模仿经典,如果你看过《长袜子皮皮》《菠莉安娜》《绿山墙的安妮》《淘气包日记》《夏洛的网》等等这些一百多年前的经典之后,再去阅读一些当代儿童文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能找到他们受这些经典影响的影子。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直接找来去读经典呢?

最后,才是知识类图书登场的时候

把知识类图书放在最后,可能会有很多的父母表示不解。

其实无论是哪一类书,都饱含了丰富的知识在里面,只是知识都隐藏在故事里,游戏里,对话里,不那么明显罢了。

而这里的知识也并非指学习辅导书,而是指一些具体的知识。比如《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比如《希利尔讲世界》,以及一些百科类的图书,都属于此类。

之所以把此类书放在最后,是因为知识的获取一定不是强制性的,不是灌输的。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书,首先想到的是百科知识,就想让孩子多学知识。岂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适得其反。

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会随着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增加,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慢慢表现了更多的积极性的时候才有的,是一种主动性的选择,而非被动地接受。

他不喜欢的知识,你怎么让他学,他也不会学的。这类的书,其实是孩子自主选择的开始。

此外,一些训练专注力,观察力,分析能力的图书,我并不建议太在意。这些能力的训练更多地应该是在生活中,去接触大自然,接触更多的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中训练,在生活中成长。这比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趴在一本书里找不同有意思多了。

你说是吗?

谢谢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孩子不爱读书,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阅读为孩子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
推荐给三岁到十三岁孩子的七套好书,多学学让孩子从此变得不一样
让书香润泽童心
7岁女孩看完3000多本书,和妈妈分享阅读体验,这也许是最靠谱、最暖心的“亲子阅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