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教育,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近日,”海教思维“微信公众平台发表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任志瑜校长题为《发现教育,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了解理工附中“发现教育”如何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任志瑜:发现教育,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未来,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没有障碍地获取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名师的课程,甚至跨越国家、跨越民族。

那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还能做什么?技术可以使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们从大量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集中在现代教育的核心功能——发现上。

作为海淀区的一所市级示范校,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提出了“发现教育”的主张。所谓发现教育,是指基于学生个体成长关键性因子(潜能)的发现而实施的开发性教育。

任志瑜校长指出,今天的教师除了要承担辅学、导学、答疑、互动、评价这些基本任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学生的发现、发掘和发展,即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秉性,唤醒他们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攀上自己的人生峰尖,成为“最好的自己”。

▲任志瑜(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方法,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前提和保证。”要实现教育转型,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办学品质,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重新思考和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经过深入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了“发现教育”的教育主张,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新内涵,开展“发现课堂”、“发现教师”、“发现德育”等系列校本化实践探索,稳步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发现教育”:从办学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教育主张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立足于“人”的教育,传承“发现”“创新”的学校文化。2016年,我校在深入思考下正式提出“发现教育”的教育主张,成为贯穿于教育集团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期待通过实施“发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是教育深综改关键的一年,同步展开初中选考、高中选学,把选考、选课的权力赋予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与优长,实现自我发现和自主发展。

“发现教育”是“基于学生个体成长关键性因子(潜能、优长)的发现而实施的开发性教育”,其内涵定位为“发现·发掘·发展”。通过“于发现学生而教育,为学生发现而育教”教育哲学,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秉性,唤醒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找到隐藏在体内的创造能力。“发现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在于对教育中人的尊重,立足于人的教育,即倡导发现人、人发现。所谓“发现人”,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立足于人的扬长教育。所谓“人发现”,是指学生要善于发现,具备“发现素养”的特别品质。可谓教育即发现。

“发现课堂”:“发现教育”的主战场

理工附中的“发现课堂”是实施“发现教育”的主阵地,是在学校 “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中,以自主、民主、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学习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结构多元化、智能化为载体,充分培养学生优长和发掘学生潜能,真正促成学生快乐幸福成长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1

发现课堂的理论探索

“发现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域,以自主、民主、创新为基本理念,以学习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结构多元化、智能化为载体,充分培养学生优长和发掘学生潜能,真正促成学生快乐幸福成长具有生命活力的新型课堂。

“发现课堂”的本质就是着力培养师生的“发现素养”。“发现课堂”落点于“问、思、论、察、效”的内涵意义。问——优质问题,机智层进。主要倡导老师们充分发挥有意识、有设计地启发与引领能力;思——静心探究,独立见解。主要倡导老师们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论——对话交流,深度发掘。主要倡导老师们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推理能力;察——察觉察悟,揭示本质。这是“发现课堂”五大核心要素的“中指”;效——达成目标,发现素养。

2

发现课堂的校本实施

学校举办“发现课堂”校本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组织“发现教育”研究所核心成员听、评“发现课堂研究课”,对当前“发现教育”之“发现课堂”情况作了调研;提出“发现教育”培育核心素养的观点,明确了发现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解读“发现课堂”核心要素,推进学科素养校本实施, 并基于老师们的反馈,再次研讨修正,进一步凝练了“发现课堂”评价量表,推进“发现教育”主张和“发现课堂”核心要素更好的“入耳、入目、入心、入脑、入行动”。

在探索“发现教育”的实践中,如何让“发现课堂”进一步满足学生发现自身兴趣特长、指导学生发展,是学校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学校借助选课平台,采用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的管理形式,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建立学生导师制、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管理制度;研发大学先修课程、荣誉课程、“发现之旅”阅历课程、STEAM科学学科校本课程等个性化课程;深度拓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发现课程”体系中实现整体育人与系统育人,较好地实现“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目标的统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现教师”:“发现教育”的践行者

教师是学校“发现教育”的最终实施主体和践行者,只有充分唤醒教师的发现意识,培养和彰显教师的发现特质,提升教师的发现教育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发现教育”。

1

唤醒教师的发现意识

学校通过显性的校园文化布局和隐性的文化氛围让“发现”的教育理念处处彰显,激励师生成为“发现者”。教师树立发现意识,先于学生成为“发现者”,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与理解学生,高度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宝贵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自主成长。

2

培养教师的发现特质

学校致力于培养教师“察·悟·掘”的发现素养,学会于“人”、于“事”、于“情”培养“发现”特质,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并相信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都能成才,并且正确的引导他们发掘潜能、发现优势。

3

提升教师的发现教育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素养,在“探究——互动——开放——生成和创造”的过程中,唤醒和培育学生“发现素养”。同时,在多元化的教师培训及教研活动中融入“发现素养”理念,针对不同类型和层级的教师,组织开展多项教师研修活动,包括学科组教研、班主任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等,定期开展“学习 反思 沉淀”的主题活动。学校成立“发现教育”研究机构,组建“核心研究员”团队、“研究员教师”团队、“种子教师”团队等在学校各工作领域和学科教学中对“发现教育”主张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开发研究项目11个。

“发现德育”:发现儿童的未来

基于“发现教育”,我校以“发现德育”为引领,从生涯、学业和生活三方面入手,建立学校、家庭、高校和企业的联动机制,构建多通道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帮助学生筑梦理工、扬帆起航。

1

多方位践行,奠基每位学生未来多元化全面发展

“发现德育”,即发现每位学生优势特长,发掘潜能,基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来提供相应资源和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多元化全面发展。

一套内容奠基:实现“生涯——学业——生活”一体化内容,通过自我发现与拓展、外界发掘与适应、目标发现与建构,决策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建立生涯发展路径和方向;通过学习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各学科学业状态,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能力,发掘学科潜能;通过生活能力的提升,发现并培养未来生活基本技能,培养“做人”的全人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

两个目标驱动: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形成双目标驱动的系统方案。必修基础帮助学生完成选科和志愿填报等相关要求;选修部分是进一步探索和能力巩固,实现了共性的发展目标,又发掘了不同学生的潜能和特质。

三个平台辅助:通过班主任培训、家长课堂和数据采集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方资源整合,系统地为学生提供支持网络,有效提升学生探索效率,拓展学生发展的机会。

四类活动形式:打破课程主导的发展形式,通过系统的螺旋式必修课程与特色选修课、体验式的活动竞赛、互助式的支持系统、.探索式的项目实践,实现发现教育导向的学生发展指导。

2

针对性实操,成就特殊学生未来个性化自主发展

“发现德育”,即发现特需学生优势特长,发掘潜能,基于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来提供相应资源和教育,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自主发展,效果惠及每一个特需的学生,使大家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寻找最适切的未来。同时,更要关注特殊群体,发现其特殊需求,发掘其专注能力,发展其包容温暖的环境。

来源:海教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习感悟:冯恩洪精彩语段
建构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转载)
名校之道|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适合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二)
平凡中走出的绚烂--济南第三中学
崂山区实验小学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
“说课标说教材”讲座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