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质疏松症的穴位调理法!
很多老年人发现,身材比年轻时变矮了,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这有可能是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痛、自发性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一些老年人身材变短只是一个早期的症状,患者常有驼背、上腹部出现横带状角化皮肤、消瘦及食欲减退等等,有些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没有任何的症状,而以四肢某部位的骨折或者脊椎压缩性骨折而突然发病,有的则以腰背持续性钝痛或剧烈疼痛为特点,被举重物时加重,可因限制活动而减轻症状,目前认为性激素水平低下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6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为10%,而女性,则是男性的3-5倍,是女性腰背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很大。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可以按摩手部的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揉按内关穴和合谷穴、阳溪穴、阳池穴、太渊穴、八邪穴、中魁穴、腰痛点、坐骨神经点等穴位。按摩肾、生殖腺、膀胱、输尿管、垂体、甲状旁腺、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反射区,尤其是肾生殖腺、甲状旁腺、垂体反射区。按摩时,用力应均匀柔和,切忌使用暴力,以防手骨骨折。

骨质疏松分为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和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
患有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的人会伴有骨质疏松、腰膝眼痛酸软、足跟痛、腿肚子抽筋、累后加重、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心情比较烦躁、盗汗、舌质偏红等症状。

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肝俞穴、肾俞穴、大杼穴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300下。

肝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大杼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又为八会穴之骨会穴。古称椎骨为“杼骨”,穴在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

三阴交穴是十总穴之一,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患有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的人,会伴有骨质疏松、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加重、小腿肚抽筋、脸色苍白、精神不振、便不成形、夜尿频多、舌头偏胖、舌质偏淡等症状,每周用清艾条艾灸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和大杼穴2-3次,每次每个穴位用掉大约一厘米的艾条。

脾俞穴是脾之背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另外,平时应注意饮食起居,多食含钙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奶类、肉类、蛋类等。另外适当锻炼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应注意运动的强度,以防骨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和艾灸调理
老年人骨质疏松,除了补钙还可配合中医埋线效果好
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医针灸有办法
中医艾灸 可预防骨质疏松
神奇的关元俞,腰背部阳气储藏的穴位,能补肾强骨治疗骨质疏松
【转载】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