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络拔罐法简学 各种特色拔罐法巧利用

实用方便的特色拔罐法

药罐法

指拔罐与药疗配合,拔罐时或拔罐前后配合药物应用的一种拔罐方法。

随用药途径不同而分为药煮罐、药蒸汽罐、药酒火罐、贮药罐、涂敷药罐、药面垫罐及药走罐等。本法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排气方法及罐具,也可与针罐法、走罐法、按摩罐法等综合应用。此法适用范围广、疗效高,具有拔罐与药治的双重治疗效果。

〔术前准备〕

煮药罐,一般选用竹罐,或木罐。同时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而准备相应的药液。应用药罐法要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相应的药物和根据用药途径选用药方(以辨证处方用药为佳,或常规用药)。

用药最好要随症而定,辨证处方。具体用药多可参合应用。

锅具以大沙锅、陶瓷锅、搪瓷锅为首选,不宜用铜锅、铁锅。

罐具经药液煎煮后,利用高温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

〔操作要领〕

1.药煮罐法,将选好的对症方药装入布袋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一段时间(煮沸时间依病情需要而定,如治疗外感的药物可煮沸几分钟,甚至用开水冲一下即可,舒筋活血药煮沸约30分钟等),再将竹罐放入药液中煮2~3分钟(不宜超过5分钟),然后用筷子或镊子将竹罐夹出、罐口朝下,甩去药液,迅速用折叠的消毒湿毛巾捂一下罐口,以便吸去药液和降低罐口温度,然后趁罐内充满蒸汽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扣罐后,手持竹罐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

2.药蒸汽罐法,将选好的药物水煮至沸,按水蒸气排气法拔罐。随症选用药方,亦可用上述煮药罐方。

3.药酒火罐法,以药酒滴入罐内,以火力排气法拔罐。

4.贮药罐法,适用各种罐具。用火力排气法,或抽气排气法、挤压排气法。除以药液代替水贮于罐内之外,操作同“贮水罐法”。药可用煮药罐方或药酒方,或随症选方用药。

5.涂敷药罐法,是指拔罐前后,或拔罐时在应拔部位涂敷药乳、药酒、药糊、药膏等的拔罐方法,用“留罐法”。排气方法可用火力排气法或药煮、药蒸汽排气法,亦可用抽气排气法。

6.药面垫罐,是将药面垫置于应拔部位再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将选好的药物共研细末,每取适量药末用水调匀涂敷敷;或在面粉中加药末按比例约为1∶20制成含药的药面垫,置于应拔部位,用留罐法拔罐。

7.药走罐法,药走罐与走罐法的不同之处是以药液、药乳、药酒、药油等作为走罐润滑剂的拔罐方法。本法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排气方法。也可与针罐法、按摩拔罐法等综合运用。

〔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拔罐部位,摆好患者体位;拔罐体位每次都要更换,以免损伤皮肤;注意留罐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针罐法

指拔罐与针刺配合应用的综合疗法。此法有广义和狭义针罐法两种。广义的针罐法,包括拔罐配合毫针、电针、指针、梅花针、三棱针、挑治、割治、激光针等针法;狭义则仅指毫针与拔罐配合应用的一种方法。#p#副标题#e#

具体拔罐方式如下:

1.毫针罐法,是用毫针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具有增强拔罐的疏通经脉气血、祛除邪气、调理阴阳的效应,两者具有协同治疗的作用,普遍适应于各种类型的病症。

2.出针罐,此法适用于病程短,病情重,病症表现亢奋,属于中医实证类型者(如跌打淤肿、感冒、感染性热病、风湿痹痛等)。

首先在有关穴位上针刺“得气”后,再持续快速行针(强刺激)10~20秒钟,然后出针,不需按压针刺点,立即拔罐于其上,可吸拔出适量血液或组织液。

3.留针罐,在相应的穴位上针刺“得气”后,不需持续捻针即可拔罐,用罐把针罩住,起罐后才出针。本法选用的针规格要适度,进针到合适的深度后,留在皮面上的针杆长度要小于罐腔的高度,否则易将针柄压弯及发生疼痛。

4.刺络拔罐法,是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刺穴位、病灶部表皮显露的小血管,使之出血或出脓,然后立刻拔罐的方法。

也有先拔罐而后刺血者,本法常用于病程短,症状较重,表现亢奋,具有红、热、痛、痒、游走不定等实证者,如感染性热病、内脏急性疾患(支气管炎、急性胃炎、胆囊炎、肠炎等)、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疮痈、急性软组织损伤等。

常用6种刺络拔罐方式(建议由专业医生操作):

1.先针后罐:首先用三棱针在一定的穴位、部位进行针刺,然后用罐吸拔出血。一般吸拔10~15分钟。

2.先罐后针:常用于胸腹部,即先用火罐在一定穴位、部位进行吸拔(一般吸拔10~20分钟),至皮肤发红为度,然后用三棱针轻微点刺,并用两手指拿提针刺部位10余次至微血即止。此方式多以泄气为主。

3.针罐行针:首先在一定部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接着用火罐吸拔针刺部位,使之再次出血,然后再用三棱针在针刺部位做循经轻轻点刺。此法多用于重病患者或急救使用。

4.行罐针罐:此法常用于四肢肌肉丰满处或腰部,在选定穴位、部位进行循经上下行罐(走罐),一般行罐3次,以肤红为度,并在选定穴位、部位进行点刺,然后再用火罐吸拔2~3分钟,使之出血。此法多用于泻热。

5.浅刺留罐:先用两手拿提针刺部位、穴位,然后以三棱针轻微点刺,以患者感到疼痛为度。再用火罐吸拔,留罐15~20分钟。此法多用于对针刺恐惧的患者。

6.深针走罐:首先用三棱针采取重手法针刺,出血片刻后,用酒精棉球压住针刺部,然后以放血部位为中心向四周走罐。以行气活血为主。此法常用于治疗外伤淤血、红肿不退等(新伤要隔日治疗)。

一般常用三棱针在应拔部位刺破放血,也可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等刺划之(使用之前注意用酒精消毒),常用的刺法有以下9种(建议由专业医师操作):

1.缓刺:适用于肘窝、腋窝等部位放血。

2.速刺: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和十宣等穴位放血。

3.挑刺:用三棱针刺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1~3毫升),适用于背部和耳后等处。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放血。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部位,多次点刺,使之微出血。

6.散刺(又称豹文针):用于面积较宽的部位,进行循环点刺,刺至皮肤发红充血为度。

7.挑刺罐法:此法是用三棱针、注射针头挑断穴位上或病理反应点(如结节、变色点、怒张小血管等)上的皮内、皮下纤维,然后拔罐。

8.皮肤针罐法:此法是用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在需治疗的部位、穴位进行叩击,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渗血即止,立刻用火罐吸拔。此法取穴面积较大(如肩背腰腹部)或取穴较集中,适用范围较广,具有拔罐和梅花针叩刺的双重治疗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9.火针罐法:此法是用烧红的火针(钨钢制的粗针)先速刺穴位或病灶,然后立刻拔罐的方法。施术时要避开大血管、神经。为了使刺入准确,术前可在局部涂以碘酒或红药水作标记,然后将在酒精灯上烧红的针尖快速刺入至预定的深度后立即拔出,再用火罐吸拔5~10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拔罐操作的分类
拔罐的几种方法
三棱针疗法
中医拔火罐PPT课件
十类拔罐法的运用
多样式的拔罐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