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该架鼓做工精美,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
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漆衣箱·战国·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
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凭几·战国·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 ·战国·(图)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 ·战国·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
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 ·周·
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
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图中的俎为四条腿,前后腿下端加一横木,使俎腿不直接着地,由横木承接,这是后世家具“托泥”的始祖。
彩绘鸳鸯盒·战国·
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它巧妙地将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具有隽永艺术魅力的精品。
黑漆朱绘三角纹木俎·战国·(图)
造型古朴敦厚,绘饰有极精美的三角形几何图案。从这一时期的俎的造型来看,已经具备有桌案的雏形了。
漆案·战国·(图)
此漆案案面光洁,中心部分无饰,四周饰以水涡纹。案有四腿,腿下横木承担。
漆几·战国·(图)
这是从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的彩绘漆几。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结构合理,竖立的两块木板为几足,中间横板为几面。立板侧面绘饰云纹,精美无比。
漆俎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前后腿下面有横木承托。整体髹黑漆,没有饰纹,有商国遗风。
漆案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托;漆面装饰华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
雕花木案 ·战国·
出土于河南信阳。案两端各有四条腿,以横木承托。案面雕有花纹,虽经地下埋藏二千年,但仍可辨其线条。
饕餮蝉纹俎 ·商· ·周·
此俎为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夔纹、饕餮纹。我们可以从这种板足俎的造型中看到后世桌案类家具造型的身影。
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据目前所有的形象资料来看,这是中国家具史上的第一把扶手椅。菩萨呈垂足而坐状,从此时起,垂足坐姿产生。
围屏·东晋
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宋摹本)局部。此榻为无足落地式,三面围屏上绘有山水图,很是讲究。
床榻·东晋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发展。
案和胡床·东魏
见于河南东魏石刻。此案案面狭长,曲足,足下有横木承托。造型秀气,比例协调。
榻、几·东汉
这是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汉时的一切活动,如读书、待客、宴饮、议事等等,都在床、榻上进行,使用广、形制多。
南阳画像石(局部)·汉
汉代国势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反映在家具上,品种日渐丰富,艺术风格也独具特色,令人一目了然。
漆兵器架纹饰·汉
在木制家具上髹漆,是春秋以后出现的新工艺,到西汉时非常流行,成为汉代家具的主要特征。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为多,线条流畅、变化多端。
云气纹漆案纹饰·汉
这种黑底朱绘云气纹是当时最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该食案案面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为防止杯碗倒斜,流汁溢出。
木几·汉
汉代的几比较少见。此几为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推想此几可放器物物品亦可品靠凭靠,这种几也可称为案。
托角牙子方榻·汉
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画中的独坐榻四腿均有托角牙子装饰。托角牙子既起到装饰作用,也是榻腿的加固件。这是最早出现的结构装饰。
漆案·汉
汉代的食案如同后世的盘子,有很矮的案足。“举案齐眉”的故事中所说“案”,就是这种矮足案。图中的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幕,长方形,矮足高20mm。
隐囊·北魏(图)
龙门石窟宾阳洞维摩洁浮雕像。隐囊是放在床上,供人后靠垫背之物。
莲花墩·北魏(图)
早期的凳子,后世坐墩大都由此演变。装饰上的特点反映出魏晋时期佛教流行。此类高型坐具只在少数贵族和僧侣中使用,尚未普及。
胡床·北齐(图)
这是北齐《校书图》中描绘的胡床。胡床由西域少数民族传于汉地,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这是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
琴几·汉
此几为明代刻本中的插图,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几类家具形式提供了一个参考形象。
带屏风的榻和案·汉
辽宁辽阳汉墓壁画。屏和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具新品种汉代屏风榻有单扇、有双扇,榻上设帐,帐沿有坠饰,富丽而典雅。
画像砖《杂技乐舞》·汉
这种汉代画像砖用影相式造型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场景,非常清晰地描绘出榻、案、架等家具形象。
漆案内底纹饰·汉
此盘出土时盘内还放有其他漆杯之类的器物,小盘内还盛放着食物,旁置竹箸。这种漆器及摆设方式是当时贵族宴饮时的情形。
画像砖之《宴饮图》·汉(图)
汉代盛兴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画像石,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这无意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形象资料,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的家具使用情况。
漆屏风·汉(图)
此屏风为长方形,下有足座,双面均有装饰。图为其中的一面装饰,黑漆底,用红、绿、灰三色彩绘出云龙纹。
独坐榻·汉(图)
这是河北望都县汉墓壁画中描绘的独坐榻,方榻四周增加了低矮的榻足。这种方榻素面无饰。
带托泥大榻·隋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长桌和长凳·五代
此为敦煌473窟壁画,亦有认为它是唐代壁画的。这种供多人餐饮用的长桌凳,可能是当时某种公共场所的家具。
宫凳·唐朝(图)
这种出现在唐画《挥扇仕女图》中的宫凳在其它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说明在上层社会中比较流行。这种凳也被称为“腰圆凳”、“月牙凳”。
圈椅·唐朝(图)
这种圈椅也是唐代的新兴家具,极其罕见。见于唐画《挥扇仕女图》,椅腿雕花,与身着华贵服装的贵族妇女协调一致。
屏风·唐朝(图)
敦煌217窟唐代壁画。唐代屏风以立地屏风为多,木制骨架上以纸或锦裱糊。士大夫比较喜欢素面。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
[NextPage]
燕尾翘头案·唐朝
这类案为书案,体型较矮,坐在地上或床上书写,“伏案疾书”就指这种案。
幔帐围屏床、围屏榻、条案·五代
《康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图中的桌子都有牙头装饰,这是五代流行式样。幔帐围屏床三面封闭,形成一个较私密的空间。
方桌·唐朝
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
围屏榻、条几、靠背椅、鼓架·五代(图)
《康韩熙载夜宴图》的另一个局部,可以看出此时的家具造型与装饰和唐代家具有明显不同,为宋代家具的简练质朴的风格的前奏。
坐椅·五代(图)
可视作早期“四出头扶手椅”的典型,搭脑为直线形,前后枨落地。见于南唐画家王其翰的《勘书图》。
床、案、榻、棋桌、屏风·五代
五代画家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中所表现的五代时期家具。有趣的是画中的屏风上绘着的是另一幅《重屏会棋图》。
[NextPage]
隐囊和琴几·唐朝(图)
见于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图中出现的隐囊和琴几是当时常见的家具。大部分人仍有席地而坐的习惯。
带幔帐床·初唐(图)
箱形床架,前沿镂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富丽华贵,坠以彩穗装饰,精致的编制坐垫,既美观又舒适。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
壶门案、腰圆凳·唐朝
唐代大画家周昉的《宫乐图》,图中表现出盛唐贵族妇女宴乐景象。食案体大浑厚,装饰华丽;腰圆凳也称月牙凳,符合人体功能。
长条桌和长条凳·唐朝
唐代家具在造型上别具一格,这种大型桌、凳在唐代壁画中多有表现。盛唐时期社会繁荣,餐饮娱乐业盛兴,配套家具需求量很大。
腰鼓形圆墩·唐朝(图)
三彩坐俑出土于西安王家坟。这种坐墩与南北朝时北魏菩萨像坐墩极为相似。沈从文先生认为这种圆墩是由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发展而来。
明代家具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明式家具,着重一个“式”字,不管制作于明代或明以后何时,也不论贵重材质和一般材质,只要具有明代家具风格,皆称之“明式家具”。狭义则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我们要介绍的是后者。
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中有这样一条:“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类。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瓮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也。”由此可窥得明代后期苏、松地区家具与民风之一斑。
明代家具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 几案类:包括桌案与几,是五大类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大概可分为:1、炕桌、炕几、炕案 2、香几 3、酒桌、朱桌 4、方桌 5、条桌案(条几、条桌、条案) 6、宽桌案(书桌、画案) 7、其它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屉桌、供桌、供案)
二、 床榻类:只有床身,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卧具称之为“榻”,有时亦称为“床”或“小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三面安围子的叫“罗汉床”;床上有立柱,柱间安围子,柱子承顶子的叫“架子床”。
三、 椅凳类:椅凳类包括了不同种类的各式坐具。如:1、杌凳(无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四面平杌凳等)2、坐墩 3、交杌,俗称马扎,可以折叠,便于携带。4、长凳(条凳、二人凳、春凳)5、椅(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6、宝座(只有宫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
四、 框架类:此类家具,或以陈设器为主,或以储藏器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为:1、架格。即以立木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多层的家具,有书架、物架、多宝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结合在一起的,常见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齐人高或稍高。3、圆角框。4、方角框。
五、 屏联类。
关于明代家具风格,著名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中,仿司空图《诗品》、黄钺《画品》及沈约“八病”说,将明代家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现简述如下:
十六品:1、简练 2、淳朴 3、厚拙 4、凝重 5、雄伟 6、圆浑 7、沉穆 8、秾华 9、文绮 10、妍秀 11、劲挺 12、柔婉 13、空灵 14、玲珑 15、典雅 16、清新
八病:1、繁琐 2、赘复 3、臃肿 4、滞郁 5、纤巧 6、悖谬 7、失位 8、俚俗
明式家具铜饰件-拉手
明代家具上的金属件一般使用白铜或黄铜,后期有使用红铜镀金的,更显华丽夺目。
紫檀大圆角柜 ·明朝末·
成对之一。为专门存放书画卷轴之用,内部设花梨木隔屉,分四层。此柜体大费料,精致完美,在紫檀器中凤毛麟角。
黄花梨立足折叠式矮面盆架 ·明朝·
高662mm,横拐子中间加轴,使上下两枨为可折并式,便于收存、携带,传统舞台上使用的鼓架也是这种结构。六根圆柱腿足顶端雕刻有仰俯莲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黄花梨提盒 ·明朝·
盒长360mm,连同盒盖内外四层,立柱与盒盖的平行位置打眼贯穿,用铜条穿联,以把几层盒盖固定在两立柱之间。此件小盒实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黄花梨龙纹联二橱 ·明朝·
闷户柜或称“联二”、“联三”橱,是桌案类和柜橱类家具相结合的产物,美观实用,沿用至今。这种家具在官僚大户或乡镇居民家中都有使用,只是选材做工上有粗精之分。
铁力木闷户柜 ·明朝·
这是一件典型的明代民间家具,造型质朴、大方、光素,柜面大边用透榫,抽屉面用明榫。侧面用宽厚大料做立墙,略显笨拙但坚固耐用。
黄花梨小座屏风 ·明·(图)
高705mm,为案头阵设品,但不论结构上还是雕饰上都摹仿大型屏风的样式,与故宫内大如照壁的明代白石座屏风基本一样。这种形式的屏风在明代已相当流行,屏心为大理石或纸、绢上绘画。
黄花梨变体圆角柜 ·明朝·
高1755mm,成对之一。此柜选料极精,门板为整料对开,花纹对称;柜两侧面板也为独板,做工精到,实为罕见的明代家具精品。
榉木圆角柜 ·明朝·
虽然榉木不象花梨木那么贵重,但不失其艺术品味,在明清时期广受欢迎,被当成制家具的良材。这种圆角柜产自江浙一带,当地农村人称之为“书柜”,据说过去只有读书的人家才有这种柜子。
鸡翅木圆角炕柜 ·明朝·
高只有650mm,是北方炕头上陈设的小型柜,柜顶部采用平板直面,是出于实用的考虑。
黄花梨万历柜 ·明朝·
高1870mm,上层为亮格,有背板,券口、栏杆上都有少而精的浮雕装饰。这种柜式是明代万历时期最流行的样式,故名。
紫檀有束腰腰圆形脚踏 ·明朝·
高170mm,成对之一。明代罗汉床及架子床前都备脚踏,与床配合。此脚踏鼓腿彭牙式,面呈腰圆形,非常珍贵,现藏故宫博物院。
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明朝·
此床除在床沿处压边线一道,通体素面无饰,从结构到装饰都简洁之极,是一件少见的明代家具精品。
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明朝·
尺寸1200×518×820mm,桌面做特殊处理,为上下两层,中间设铜丝弹簧装置,形成一个音箱,拍之嗡嗡作响,有助演奏古琴。
黄花梨几式书案·明朝·
面板1922×695×60mm,通高845mm。这种书案由两个方几作支架,上面搭放一块面板组合而成,俗称“搭板书案”。原件板面长二米半有余,修理后截去二尺多,甚为遗憾。
黄花梨夹头榫小画案·明朝·
这是一件标准的明式画案,牙头雕刻有凤形图案,精美雅致,镂刻细腻。所嵌大理石面心实为珍品,山水相连,树木葱葱,宛如一幅水墨画。
紫檀四面平式加浮雕画桌·明朝·
此桌造型齐整、方正,黑漆面。遍体浮雕螭纹,刀工极圆润,四足中段挖缺做。此件画桌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是一件流传有绪的紫檀极品。
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明朝·
此案为素牙头,短小方正,棱角快利。足下有雕云纹托子,案面用宽厚大材制成,造型格外简洁。案面花梨用极美之材,花纹如行云流水。
黄花梨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明朝·
案面712×377mm,在腿足高度三分之一处安置顺枨,枨子里侧挖槽装屉板,形成隔层。这种小案不太实用,隔层不宜放重物,所以只供阵设用。
黄花梨四面平带翘头条桌·明朝·
案类结构的家具上常有翘头,而桌类家具上则从不见翘头。此桌有三个扁小的暗藏抽屉,这在明式案中极少见,而这种带屉的案在清代比较多见,但做法很不相同。
铁力板足开光条几·明朝·
几长1915mm,条几面厚约二寸,整板制成,直角相交处用闷榫接合,再去掉硬棱,刨成圆角,简明凝重,颇具古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古典家具品类图文赏析全解
干货 | 快速掌握红木知识
保利春拍:宫廷重器大赏
晚明文人:当铜臭遇上清高
传统家具怎么划分等级?
罗汉床:在气质这块拿捏的死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