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元课程 文化景观和旅游活动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文化景观和旅游活动

 

. 知识结构:

答案:

1. 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自然;物质文化景观;精神文化景观

2. 一定空间;相对固定

3. 产物;文化的变迁

4. 物质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一定局限性;有利而无害;人文社会环境;物质文化景观    精神文化景观

5. 文化系统;文化事物、现象;面状;

6. 文化系统;文化综合体;大、小;实、虚;行政;自然区;文化系统

7. 事物或现象;传承;扩展、传染;等级;思想实质、具体形式;迁移;发展和繁荣、社会、文化扩散

      

答案:

1. 旅游者;旅游业;主体的大众化;目的的娱乐性;国家的外汇、就业机会

2. 地质地貌;建筑、风土;民情;多样性、非凡性;形象美;历史文化

3. 夏季;雨过天晴;以情观景

4. 环境污染;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5. 集群状况;地域组合;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环境承载量

 

【典型例题】

1. 指出下列文化扩散的类型。

1)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文化扩散类型_______

2)欧洲的西装革履→亚洲人的西式休闲装,文化扩散类型________

3)粤菜馆在美国唐人街生意兴隆。文化扩散类型_____________   

4)归国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建立高科技实验室研制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并与国外学术机构建立学访机制,文化扩散类型___________

5)奥运精神影响全世界各国体育爱好者和运动员,文化扩散类型_________

答案:

1)最初是迁移扩散,后来传染扩散和刺激扩散。

2)主要是刺激扩散   

3)迁移扩散为主

4)最初迁移扩散,后来有扩展扩散和刺激扩散。

5)最初是迁移扩散,后来传染扩散为主。

2. 下列文化现象,与当地哪些自然环境特点有关系?

1)南方人喜欢吃辣椒及辣食。

2)南方人过去大量食用熏肉、腊肉,而现在主要食用鲜肉,熏肉、腊肉已成为特色食品。

3)蒙古族唱歌、跳舞,其曲调浑厚悠扬,其动作奔放;江南小曲细声柔美,舞姿小巧轻盈。

答案:

1)南方天气潮湿,(多云雨,蒸发较多)夏季长。冬季阴冷,吃辣食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抵御由于潮湿不适引起的疾病。

2)南方天气炎热季节长,肉食不易长期保存,过去没有家庭冷藏设备(冰箱、冰柜等),所以人们发明了这种美味且易于保存的腌制肉类的方法,现在食品保鲜很方便,加上长期食用腊制食品有害身体健康,于是这类食品不再成为家常便饭,而是偶尔尝鲜了。可见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力及科技水平密切相关。

3)内蒙高原地形、草原广阔,地广人稀,人们唱歌跳舞声音洪亮,动作开放,体现一种豪放美的风格;而江南水乡小镇,地狭人稠,微风吹拂静静的湖面、小河,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比较细腻、纤秀、柔和,可见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联系。

3. 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2)乙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3)丙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4)丁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         为主。                                 

解析:主要考查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综合思维。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文化景观也不同,文化景观对环境有指示作用,但有局限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指示作用越来越弱。     

答案:

1)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气候夏热冬寒,降水较少,黄;土物质直立性好                         

4)内蒙古草原;游牧                  

4. 读下图回答问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的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因河床跌落,形成多级大小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有74,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碍。欣赏“黄果树瀑布”要把握哪几个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__________________

2)黄果树瀑布从成因上主要是哪种地质作用的产物_________,从表现形式上看,已是_________作用的结果。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瀑布景观,请举2个例子______________。图中“桂林山水”位于________(省/区),它是__________地貌的典型景观。这里千峰插地,各峰形态相似,称不上雄伟险峻,妙在组合。更妙的有漓江作带,将千峰连成一个整体。唐韩愈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应如何欣赏“桂林山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____________

答案:

地势崎岖(地无三尺平);多阴雨天(天无三日晴);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形、色、声、动的美感;外力作用;流水的侵蚀;长白山瀑布、庐山三叠泉瀑布(或壶口瀑布);广西;喀斯特;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人在画中游” 

5. 读图“黄山云海”回答问题:

黄山处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_阶梯,________地形区,________气候区。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枝虬,千姿万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翰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嗅可饮可浴。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_。黄山四绝之一是“多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____________。在规划黄山旅游活动的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级;江南丘陵;亚热带季风;夏季;雨过天晴;选择好观赏位置、发挥想象;控制旅游规模、使之与旅游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严禁建造破坏自然景观的建筑设施。

6. 读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吸引游客来这里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评价该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该城建一所疗养院,你认为建在哪里较好,为什么?请你自己设计图例并标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国家森林公园,古代大型园林,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2)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地区接待能力较强,环境承载量大。   

3B  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清幽。

7. 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名“钓鱼台”。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皆门,三面为满月洞门。称“三星拱照”。正洞呈正圆,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南洞呈椭圆,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云表,似春笋破箨。这一横一竖形成一幅构图殊异的美丽画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五亭桥是瘦西湖公园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的构景手法是________

2)在游览时要想欣赏到这样独特绝佳的景致应________

A. 把握好时机    B. 选择观赏位置    C. 抓住景观特点    D. 发挥想象

3)“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亭玉人萧。”读此词后,你觉得要欣赏体会扬州瘦西湖之妙,最好何时去游览?___________

4)据说五亭桥是借鉴北京北海的五龙亭之美景,但工匠并未照搬,而是独创地将桥、亭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桥亭秀,桥基雄,二者比例恰当,配置和谐。游客若要真正领略五亭桥蕴涵之美,你认为须做什么准备?

5)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形成与发展与下列哪条河的通航有关?_______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京抗运河

答案:

1)框景  2BC    3)夏秋季节的“十五”明月夜    4)查资料,了解五亭桥和瘦西湖的景观特点和构景手法    5D

8. 读图回答问题: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见图),总长6350千米。明代长城不论建筑规模、体系、结构、设施完善程度和工程技术水平及质量方面都是空前绝后,可谓臻于完善。在建筑结构上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结合为防御工程体系。

1)长城属于            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物质、精神)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赋予了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长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长城也反映出我国的       (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       资源,试说明它对游客有哪些吸引力,列举12例:               

2)长城这一中华大地雄伟壮观的文化景观,除了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人文意义外,它还与我国某些自然地理界线大致吻合,请举例说明:

自然地理界线;                         

答案:

1)精神(现代)  物质(古代)  防御  精神  旅游  古代建筑奇迹或宏伟壮观的气势

2)自然地理界线:

气候:长城以北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长城以南  暖温带季风气候

地形:长城以北  以高原为主

      长城以南  以高原、平原为主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水文:长城以北  内流河较多

      长城以南  多外流河

植被:长城以北  多温带草原、森林

      长城以南  多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文化景观

.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文化的概念,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   

A. 文化就是知识

B. 文化不只是写在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街头的雕塑和各种电视节目

C. 精神的东西才称得上文化

D.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2. 烽火台在古代所起的作用是传递军事信息,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 时代性    B. 功能性      C. 空间性     D. 军事性

  3. 下列文化景观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是(   

A. 城市、村落、农田、道路

B. 学校、古岩画、纪念碑、法院

C. 纪念碑、博物馆、森林、小溪

D. 学校、果园、城市、水平梯田   

4. 关于文化景观空间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文化景观占据空间大小相差很大

B. 文化景观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C. 空间位置具有稳定性或固定性

D. 文化景观形态类似,大小相同

5. 下列关于自然对文化景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是绝对的

B. 自然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影响最为突出

C. 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中国南方与北方耕地的形态是不同的

D.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6.“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文化源地,这种文化源地属于(   

A. 文化现象源地

B. 文化景观源地

C. 文化系统源地

D. 精神文化源地

7. 关于文化扩散的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A. 文化区的形成

B. 文化传播

C. 文化传承

D. 文化发展

8. 下列概念是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顺序排列的,其中正确的是(   

A. 文化体系——文化综合体——文化事物

B. 文化体系——文化区——文化综合体

C. 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

D. 文化综合体——文化区——文化体系

9. 下列有关世界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B. 在趋同和趋异中发展

C. 在扩散中不断繁荣发展

D. 在世界的一体化趋势中不断趋同,种类减少,最终一致

10. 下列自然环境特点与物质文化景观的配伍,不正确的是(   

A. 山地、丘陵的缓坡一人工梯田

B. 平原地形、水热充足一水田

C. 丘陵地形、气候干旱一茶园

D. 多降暴雨的河流两岸一防洪堤坝

11. 下列文化扩散与其扩散类型的配伍,正确的是(   

A. 古代旗袍(古代满人的服装)演变为今日的中式服装——刺激扩散

B. 中国武术普及为健身运动——传染扩散

C. 学习英语——迁移扩散

D. 议会选举制度在一些国家的推行——等级扩散

12. 下列事物、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 陕北民歌

B. 我国制造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

C. 山东蓬莱仙阁附近海面出现的海市蜃搂

D. 三北防护林

13. 宁夏又融入了汉文化和典型伊斯兰教特点的两种不同风格,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清真寺没有反映出(   

A. 文化景观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B. 文化景观可不同程度地反映它所属的文化体系的特征

C. 回族宗教文化特点,以及民族间社会融合的特点

    D. 当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4. 关于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 在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景观中表现得最突出

B. 主要表现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

C. 对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影响是一样的

D.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小

15. 某地域范围分布着古代遗留下来的龙王庙较多,不可以说明(   

A. 该地区历史上曾多发水旱灾害

B. 该地区古代劳动人民有治理洪灾的能力

C. 该地区不一定有水旱灾害多发的现象

D. 该地区老百姓曾对龙王有盲目崇拜的现象

16. 有关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文化区只是指文化事物、现象的覆盖地区

B. 工业区、农业区不属于文化区

C. 行政区和某种语言文字分布区均属物质文化区

D. 文化区类型包括经济、政治、语言、习俗、饮食等

17. 关于文化区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其范围大小密切相关

B. 所有文化区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C. 文化区与自然区一定是重合的

D. 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

18. 中国餐馆几乎遍及世界各大城市,这种文化扩散现象主要是(   

A. 迁移扩散    B. 传染扩散    C. 等级扩散    D. 刺激扩散

19.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   

A. 迁移扩散    B. 传染扩散    C. 刺激扩放    D. 等级扩散

20. 当今世界文化不是(   

A. 繁荣发展,种类繁多    B. 不断统一,种类减少

C. 在趋同和趋异中发展    D. 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 综合题:

1. 读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居民,其房屋的屋脊呈外面向内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 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 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 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 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这种房屋的形式与当地           自然条件有关。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原因是          

北方的屋顶以           式样为多,原因是          

4)上述现象说明文化景观指示了          

2. 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图以及黄河沿岸一处景观示意图,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此景观示意图中的黄河大堤属于哪一类的文化景观?

2)请说明这种文化景双的功能性。

3)在黄河流域图中标出这种文化景观可能存在的空间范围,并说明依据是什么。

4)这种文化景观反映出这个地区自然方面的哪些特点:               

5)请就这种文化景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3. 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珠江三角洲热量、水分充足,土壤肥沃,但中部一些低洼地常常积水不退。当地的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了独特的基塘生产方式(如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业也因此有了充足的原料而得以发展。

资料②: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使得黄土高原原有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草原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从以上两个资料可以看出,人类在创造这两地的农业文化景观时,利用自然的观念是不同的。试从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思考我们应从中得到的启示。

 

旅游活动

.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旅游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者、游览、观光构成旅游活动三要素

    B. 旅游是一种高消费享受活动,所以旅游的基础是发展经济

    C.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增长知识

    D. 只要具备了闲暇时间,有了旅游欲望就可实现旅游的目的

2. 关于现代旅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它能满足人类必要的生存需要

它利于保护环境

它利于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和脑力

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可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指(   

    A. 旅游活动已成为全体公民生存必须的消费行为

    B. 旅游活动已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C. 发达国家的出游率已达90%以上

    D. 发展中国家的出游率已达50%以上

4. 有关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古代社会,常有许多人出游

    B. 产业革命后,旅游活动的消费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

    C. 20世纪初开始,旅游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D.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是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之一

5. 最早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的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英国

6. 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位置的是(   

A. 生物景观    B. 气象气候景观    C. 地貌景观    D. 水文地理景观

7. 下列景观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A. 长江三峡    B. 北京故宫    C. 哈尔滨冰雕    D. 深圳的“锦绣中华”

8. 有关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资源是一种精神文化资源和经济财富

    B. 旅游资源在使用上具有消耗性的特点

    C. 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D. 旅游资源是指具有非凡性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9. 下列旅游点,既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又具有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A. 南极中山站                        B. 陕西延安

    C. 深圳的“世界之窗”          D. 北京故宫

10. 桂林山水甲天下,说明的是桂林山水的   

    A. 美学价值    B. 科学价值     C. 经济价值    D. 历史文化价值

11. 泰山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泰山具有   

    A. 长存性         B. 非凡性      C. 可创造性        D. 多样性

12. 自然景观中美学价值的核心是(   

    A. 动态美    B. 听觉美    C. 形象美    D. 色彩美

13. 要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全部美感应(   

    A. 距离越近越好             B. 适当距离仰视

    C. 站在山顶俯视             D. 远距离侧视

1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指观景时要(   

    A. 选择最佳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抓住景观特点             D. 以情观景

15. 以下景点的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 一线天——俯瞰

    B. 神女峰——置身其中

    C. 洞庭湖——登岳阳楼

    D. 青海湖鸟岛——冬季

16. 下列诗句中做到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7. 有关自然景观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均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特点

    B. 我国北方山水景观宜在春秋季观赏

    C. 著名景观黄山观日出,泰山观日落均需要天气晴朗的日子

    D. 青海湖鸟岛景象的最佳观赏时机是每年的五月份

18.《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开门进去,只见一道翠幛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棱曾,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紫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说明大观园入园所采用的构景手法是(         

A. 主配法    B. 借景法    C. 隔景法    D. 障景法

19. 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其原因是(   

A. 地理环境不同      B. 风俗习惯不同                                     

C. 传统文化个同      D. 欣赏角度不同                                   

20. 关于我国园林的正确叙述是(   

  A. 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                             

B. 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均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布局                         

C. 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江南私家园林布局讲究人与自然协调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江南私家园林追求荣华富贵                                                     

 

. 双项选择题:

21. 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为丰富园林层次,园林常用的(   

A. 借景法    B. 隔景法     C. 框景法    D. 障景法                                                  

22. 下列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业并非无烟工业,发展应运度,否则会影响环境       

B. 旅游活动规模越大,效益越好                  

C. 旅游活动产生“三废”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D.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遗娱乐活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23. 旅游活动可以(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增加旅游地人口压力,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C. 使人们获得知识                       

D. 满足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            

24. 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A. 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破坏                     

B. 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合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C. 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也会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D. 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对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的破坏 

25. 能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景观是(   

    A. 小浪底水利枢纽          B. 广州港                      

C. 五台山寺庙                 D.风俗民情             

26. 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旅游建设活动是(   

A. 在杭州西湖湖畔建设高质量的星级宾馆                                   

B. 在建设现代化的首都时,保护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C. 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和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D. 在寺庙中安装现代化激光照明设施     

 

. 综合题:

1. 读下图回答:

1)为了追求最佳的观赏效果,颐和园采取了构景中的       手法,以       衬托颐和园内昆明湖景色。

2)黄山迎客松的观赏距离应       ,否则便不能获得某种形象。       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3)观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应以       最佳,这种旅游资源在分类中属于      

2. 读某地区旅游资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

2)该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不利    

3)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准备修建公路,图中AB两条路线各有利弊、试加以分析。                         

4)发展当地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有一旅游胜地——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半身似猴的石头,名叫猴石,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观赏到图中的酷似造型,应该选择         才能获得。

2)此景观中地貌的逼真形态具有         美,四周风起松涛,虫鸣鸟语构成        

美。

3)如要在此处建一人文景观,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        

4)花果山之所以知名,另外原因是        

4.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       性。其中        (代码)旅游景观的可创造性,也充分体现它们所具有的       价值。旅游资源的长存性,(即、并不)意味着景观的欣赏不受时空限制。

2)把图中7处旅游景观的代码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旅游资源分类中。   

3)上述景观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有       ,属于人文景观的有          

5. 读图回答:                        

1)杨帆从天津出发,沿京哈线一京包线一包兰线一兰新线做考察性质的旅游。她沿途乘火车的旅行中会看到自然景观有何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中哪一种尺度的差异?       影响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旅行所经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2)旅行经过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这两个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3)在“草原钢城”包头,杨帆参观了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包钢。按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划分,钢铁工业属       密集型工业,它所形成的地域面积       ,发育程度      

4)旅行途中,杨帆游览了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她发现去敦煌的游客相对较少,主要的原因有             

5)进入新疆后,杨帆发现当地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试题答案】

文化景观

. 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C    6. C    7. C    8. A    9. D   10. C  

11. A   12. C   13. D  14. C   15. D   16. D   17. D   18. A   19. B   20. B

 

. 综合题

1.

1AB

2)地处内陆,降水较少

3)尖顶    南方降水多,房屋尖顶利于排水    平顶    北方降水少,平顶可省工省料,又可晒粮

4)文化景观反映不同自然环境

2.

1)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物质文化景观)

2)加固大堤,约束水流,防洪涝及决口

3)旧孟津以下流域面积,因旧孟津以下为黄河的下游,下游为“地上河”,要加固大堤

4)中游河流泥沙含量大,下游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5)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大堤反映了中游河流泥沙含量大,下游泥沙沉积成“地上河”的自然环境;文化景观也影响自然环境,加固大堤控制下游 “地上河”的泛滥

3. 人类活动顺应了自然规律,则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则使环境向着不利于或有害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旅游活动

.

1. B    2. D    3. B    4. B    5. D    6. A    7. A    8. A    9. D   10. A 

11. B   12. C   13. B   14. A   15. C   16. B   17. D   18. D   19. A   20. C

 

.

21. BD    22. AC    23. AC   24. CD   25. CD   26. BC

 

.

1.

1)主配  远山近柳

2)远近适宜  视野

3)俯视  物质文化景观

2.

1)雪山  湖泊  石林  傣族风情

2)该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备.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旅游资源质最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  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通达性差,地区接待能力差,环境容量小

3A线线路短,建筑成本低,但占用耕地;B线线路长,会增加成本,节约耕地,景点连接较好,景点间交通便利。

4)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该地区有石林、高地.环境脆弱,开发不合理容易造成生态的破坏。

3.

1)特定观赏地点

2)形象  听觉

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避免对旅游景观背景环境的破坏

4)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

4.1)多样  G  历史文化  并不

2)由上到下依次是:G  E  F  C  A  B  D

3A C D E         B F G

5.

1)温带落叶阔叶林一温带草原一温带荒漠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条件    荒漠化    植树种草   

2)灌溉水源   

3)资金           

4)交通不便,通达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远   

5)地处内陆,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平顶可晒东西。新疆为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合成的养分多,夜晚气温低,不利于糖分分解,所以瓜果特别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堂练习(二) | 旅游景观欣赏
中国最美的十大人文旅游景观
中国十大人文旅游景观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易错点专题16旅游地理
文化底蕴与园林景观艺术
无锡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