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宗师伊秉绶之《光孝寺虞仲翔祠碑》(28P)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大字雄强挺拔、愈大愈壮,小字清新雅丽,端庄多姿。

在伊秉绶隶书风格出现之前或之后,都很难找到像他一样有如此成就的书家,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世对伊秉绶隶书的评论几乎众口一词,对于伊秉绶书法给予很高的评价。沙孟侮《近三年的书学》推崇他为“隶书正宗”并云:化板滞而为清空高邈,用隶去写颜字,师颜之所师。

在清代能真正写出汉碑韵味的古穆朴茂之气格,可说只有伊秉绶独创一家。以伊氏隶书的成就来看,即使同时代的邓石如也的确存在差距。邓石如是以时代的笔法诠释了汉碑而伊秉绶则是走入了那个隶书曾经辉煌的年代,他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内蕴可以征服每一个真正能欣赏其作品的人。从我们学习汉碑崇尚朴茂古走的现代眼光,他比邓氏做得更为彻底,更为纯粹。   

的确,伊秉绶隶书的成就是伟大的,我们与邓石如作一比较,前面说过,邓石如的艺术成就在于时代的审美思潮改造了古人,而伊秉绶却是以古人的审美境界改造了时代。两种不同的创新方法自然有了不同的结果,邓石如让流美取代了汉隶的质朴,伊秉绶的古穆在一定意义上回归了艺术的初始状态,随着乾嘉之后著碑思潮的兴起,拙朴自然的风尚渐成为文人艺术家高境界的追求,从这个角度看,伊秉绶隶书也越来越显示出其时代性,他在隶书领域的成就也就自然远远超越了邓石如。

伊秉绶的一生,都和平面宽结有关,他最成功的应该是他将平面宽结概念运用于隶书。字的结体上,他把字的四周撑得满满的,中宫疏朗,直线、点、弧线穿插期间,调节了字内的节奏和氛围,同时又显示出了高古博大的气象,格调有点像楷书中的颜体。这种结构的产生也并非伊秉绶凭空创造,而是在他洞悉了艺术朴素真挚的本质的基础上深入抓住汉隶精髓后的一次变革,得到了他那气魄宏伟,威严壮丽的艺术风格。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书法史,就不难发现这种风格在技法和审美上与汉隶《衡方碑》、《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伊秉绶是有目的地选择和吸收这种风格的元素,并加以挖掘、夸张、变化的提炼。伊秉绶深受着儒家审美理想的影响,故而在追求文人艺术家崇尚古拙、力避妍巧思潮下,他的隶书既显雄壮宽博的金石气,又显古韵苍厚的书卷气息。   

在用笔上,伊秉绶把一段汉隶一波三折的线条,变化为沉着平直,横细竖粗的线条。尽管其用笔上与同时的桂馥、黄易有很大的共同之处,但伊秉绶比较夸张,更加刻意的笔法作进一步的提炼,点画的起笔尽量方整,收笔雁尾尽量弱化,不作一般汉隶装饰性的强调,还采用趣味生动的点,绝妙的挑笔。单这一点,就使得他的隶书区别于其他各名家所书之隶体、格调上分复古;不同于一般。同时,伊秉绶将隶书本看并不复杂的笔画简化概括成直线,点和弧线三种形态,在行气与字体的布局中,这三种形态间隔出现,再加上一些倾斜变化和空间疏密对比,使他的作品整体看起来有简练概括,单纯简净之感。   

在章法上,伊秉绶的处理方式又高人一等,他的隶书整饬稳固,但这种形态如果不加于变化而组成一个章法显然行不通,因为呆板式无生趣,状若算子将是作品的严重缺憾。好在整齐划一的隶书字形被伊秉绶精巧的艺术匠心所改造,无论大小、长扁字体错落自然,有时以舒展字的主笔来拓展字的外部空间,使每个字的实际空间参差有别,这样就区分了传统隶书的章法处理。这种方法在伊秉绶隶书对联或隶书横幅中展见不鲜,也成为伊氏隶书章法的独特之处。   

伊秉绶的隶书,不论是横额,楹联或其他形式,由行款格式到每个字的结构,尤其在布局上都是非常讲究的,往往有一种出奇制胜的境界。如《爱曰今庐》横额,他将首末(爱庐)两字字形拉长,而将(日吟)缩扁成一个字的差距,粗看,似三个字横额,但谛视则是四字混成一体,非常惬意,如此奇特巧妙的构思,布局令人叹极。又如《近一步斋》横额:他将(一字)与其他三字顶端齐平,在一字下方,留方一块空白,达到计白当黑的境界,伊氏乃刻印高手,故能出此杰构。他在隶书布局上的佳作,不胜枚举,唯汀洲一人而已。   

伊秉绶的成功在于他直接师法传统,以古为新,锐意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取舍有度。我们注意到的是,他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继承的良好基础上,而非天马行空地自创书风。伊秉绶的书法不管是隶书还是行草书,都能执传统之一端而更加以极致化,此乃伊秉绶设书法艺术大智慧的体现。他沉厚的学养,令我们沉思,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界来说,无疑有极大的价值。
 
 
 
 
 
 
 
 
 
 
 
 
 
 
 
 
 
 
 
 
 
 
 
 
 
 
 
 
伊秉绶隶书以中锋行笔,劲健沉着,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圆润直率,回味无穷。从笔法到结体,都入鲁公之室,显得凝练稳重,宽博舒展。横向舒展的隶意,流走的篆笔,断而不离,和而不流,又显得洒脱自如。伊氏用笔,起笔多不取逆势,长横顺势波出,短横则略顿即收,横竖处一驻、一提、一顿、一挫,然后中锋直下。撇捺平入徐行,收笔稍驻波起,寓媚于拙。伊氏墨法,重拙华滋,不见枯槁,有“如漆楮如简”之妙。熊秉明《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云伊书“壮伟厚重,笔划往往越出格子,侵入边缘空白,发出一种威临观者,震慑观者的气派。”确实如此,伊书藏巧于拙,于工稳中求变化,颇有匠心而又不矫揉造作,在更高层次上再现古风。
pingp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隶书第一人”,他的隶书究竟俗不俗?
《张猛龙碑》--临习技法浅谈
书法笔记:读书论琐语(31-39)
书法离不开“法”,离开“法”只能称为书写!
南碑《爨宝子碑》书写密码之破译
论文:《石门颂》技法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