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塔擎天隐古寺绿水环山荡扁舟

一塔擎天隐古寺绿水环山荡扁舟

 

 

  

   虎丘是苏州有代表性的景点,来苏州必游虎丘。虎丘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 

   不在高,长得美就行。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山,虽然不高,绿影婆娑,流泉众多;绿水环绕,山清水秀,泛舟环山河,赏沿河美景,泊船柳荫下,凉风习习,夏日的暑热,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也许,你会流连忘返。

  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这就是虎丘之所以自古以来为天下人倾倒的原因。

   我游览虎丘事先做了规划,从阊门乘船经山塘河到虎丘山下,南门大门口,拾级而上,欣赏沿路古迹,憨憨泉,试剑石等,直到云岩寺塔,然后顺势下山,舍去东西两边的景观,到北门,坐环山河的游船,绕行一周。出山后沿着山塘街走到阊门。这样,重点的景观都能看见,需要一整天。


一塔擎天隐古寺,绿水环山荡扁舟

      云岩寺塔直刺苍穹,虎丘山掩映在绿荫里,云岩寺自然也在绿荫里       只见塔,不见寺,环山河把虎丘山团团围住,只有从桥上过去,才能进山



绿水环山荡扁舟,环山河的游船



七里山塘河,一直通到虎丘大门口,这是刚到(或者刚走)的游船



来到吴中第一山虎丘山下

虎丘的云岩寺塔,在苏州的许多地方都看得见,苏州的标志





环山河的游船码头



北门的游船码头


从山塘河坐船到虎丘



山塘河



山塘河虎丘码头



码头上面是虎丘的大门



由此上山



过桥时拍摄环山河



环山河



现在上山



回头看云岩寺的山门






  相传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这个下面有泉水水,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农夫果然是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继续上山,山路平坦,缓坡



千人石



孙武练兵之地



有“江左丘壑之表”



二仙亭



虎丘剑池,颜真卿所书,

别有洞天里面就是虎丘剑池



绝岩耸壑,气象万千

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

风壑云泉,为米芾所书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评为“天下第五泉”。





第三泉

  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三泉”。



第三泉的铁华岩










  虎丘塔(云岩寺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虽然站在塔内看不出有任何倾斜,但是如在塔内放一个球形物体时,可发现物体朝东北方向滚动。



   众多古迹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601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至961年)。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公元1368至1644年)起,虎丘塔就向东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经专家论证,确定此塔为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所建。1961年该塔(包括二山门等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至1986年对该塔进行“加固塔基”的第二次大修,使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



御碑亭,御碑三块,康熙、乾隆的诗文







从后山(北门)下来



北门,环山河



环山河游船



来船了



环山河码头



北门环山河上的桥,经此进山





北门,吴天蓬朗



孤峰涌波吴王争霸空今古



  一塔擎天剑气冲霄贯白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中国-0302:姑苏行(一)
“百年虎丘”老照片连连看(二)云岩寺塔
苏州虎丘
虎丘塔:古城标志更青春
149 苏州(1)
【冬行姑苏之十】报恩寺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