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报·经典 | 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之《适得书帖》(附高清大图)

classical

经典

王羲之《适得书帖》

此帖首见于《淳化阁帖》,在王羲之帖卷六之首,引人注目。北宋米芾、黄伯思鉴定伪作。黄伯思《法帖刊误》以为:一则从文辞看,如“宅上静眠”为“今流俗语”,二则从形体风神看,“笔无晋韵”,所以是“近世不工书者伪作”。这种评判基本合理。不过此帖并非一概“不工书”,一无是处,或可视为考察北宋王羲之刻帖真伪之样本。

——张天弓

《中国书法报》丨 经典

何日君再来

——张天弓解读王羲之《适得书帖》

王羲之《适得书帖》   草书   国家图书馆藏

释文

适得书,知足下问。吾欲中冷,甚愦愦①,向宅上静佳眠②,都不知足下来门,甚无意,恨不暂面。王羲之。③

注解

①愦愦:烦闷貌。明代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卷六》中《临〈适得书帖〉》写为“愦愦”,清代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亦同。

②宅上静佳眠:北宋黄伯思《法帖刊误》判“宅上静眠”为“今流俗语”,漏引“佳”字。

③此帖北宋米芾、黄伯思、清代王澍均判定伪作。《法帖刊误》以其言辞有“今流俗语”,又目定此帖“笔无晋韵”,故为“近世不工书者伪作”。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将米、黄鉴评结论与姜夔《续书谱》“草书”条对照,以多字“连属”为中心,论证此帖为伪作。既然此帖文辞与书法俱伪,无须深究文本意涵。

帖文大意

刚收到来函,知阁下问候。那天我好像着了凉,十分烦闷乏力,在家静睡,很深沉,完全不知您的来访,没有接待确属无心,只恨没能见上一面。王羲之。

解读

此帖首见于《淳化阁帖》,在王羲之帖卷六之首,引人注目。北宋米芾、黄伯思鉴定伪作。黄伯思《法帖刊误》以为:一则从文辞看,如“宅上静眠”为“今流俗语”,二则从形体风神看,“笔无晋韵”,所以是“近世不工书者伪作”。这种评判基本合理。不过此帖并非一概“不工书”,一无是处,或可视为考察北宋王羲之刻帖真伪之样本。

先看形质,再从形质看神韵,与传世王羲之名迹比勘,知晓鉴别法帖之方法。提示:其一,形神俱劣如“面王”“羲之”,两个两字属连,模糊“王羲之”署名,不合晋人书仪,且字势拙劣。

“面王”两字

“羲之”两字

另,相邻之“来门甚”三字,粗鄙至极。

“来门甚”三字

其二,篇首“知足下问吾”五字属连,不似王羲之小草两字连属,是为宋人评判晋唐草书之重要标准,五字连属虽“笔无晋韵”,但略知“笔有唐宋法”。

“知足下问吾”五字属连

其三,最需斟酌的是“中”字、“欲”字,形似而神不似;“暂”字、“都”字,又略显晋人笔意,在晋人风韵与唐人习气之间,终为全篇笔势纵引、一味下行所遮掩。

不妨通篇反复比照,心有所得,再临写证之,审美与技法互证。清代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正》,综述北宋米、黄鉴评结论与南宋姜夔《续书谱》之草书理论,以草书多字“连属”为中心,深入论证此帖伪作。其多字连属,实为连笔字组,晋人今草所新创,唐人大草所推崇,于是笔势连绵而流弊为缠绕不绝,宋人视为“大病”。王澍所论,涉及认识王羲之草书真相之关纽,为书法审美之至要,值得深究。

收载法帖

《淳化阁帖》《大观帖》《东书堂集古法帖》《宝贤堂集古法帖》《墨池堂选帖》《海山仙馆摩古》《宗鉴堂法帖》等。

“源流·时代——古代篇”

之“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

4月7日,“源流·时代——古代篇”之“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在绍兴市兰亭书法博物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将展示国家图书馆秘藏明清丛帖30种,王羲之单帖568件,计266种,并附王献之单帖凡23件,计19种。邀请海内外“二王”学者专家参与展品解读,以王羲之为切入点,用艺术史的角度审思当前书法创作中“翰墨与文章”和“取法范本”的问题。

一、关于“翰墨与文章”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历代文人士子,无不孜孜以求。翰墨之道,孙过庭以为“本乎天地之心,取会风骚之意”,张怀瓘以为“通玄达微”,与文章一样“乃不朽之盛事”。因而濡染毫素,驰骤篇章,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前人固未尝一曰懈怠于斯。举凡传世名迹,必灿然笔墨,焕乎文章,二美骈臻,交融互济。中国书法,由此兼具文化与艺术双重属性。书法传承,应当重视这一精神,而非偏师笔墨,徒逞技艺。当前书法创作,颇有重笔墨而轻文章的习性,临池之际,每斤斤于点画结构章法,而漠漠于文本内容。有鉴于此,我们邀请海内外“二王”学者专家,对诸多法帖进行深入解题,希望以学术的介入,引导创作者深入了解王羲之精神世界,思考文章与笔墨的关系,敬仰王義之的高迈情怀。

二、关于“取法范本”

古代书家习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对某一风格系统进行彻查的渐悟式集古学习;二是从少数作品中得到灵感的顿悟式感性模仿。从历代学书方式的数量上来看,以前者居多。譬如米芾的“集古字”便建立在创作者痴迷于对“二王”法书的搜集基础之上。据“二王尺牍汇编辑校项目组”所探知的王羲之单帖达326种,大部分王羲之作品留存于历代丛帖之中,这也是宋代以后书家习王的主要学书范本。然而,在目前书法创作界中,习王者大都以《兰亭》《圣教》《十七帖》以及若干摹拓本尺牍为主要学习对象,王羲之绝大多数存世作品并没有被书法创作界加以利用学习,这不得不令我们审思广搜博取王義之书迹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意在引导当代书家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延展学书路径。

(选自《中国书法报》2019年第15期 总第215期 经典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献之书法大全[2]
笔墨一道,用意为上——王羲之书法尺牍草书《侍中帖》赏析
潇洒出尘之趣——王羲之书法尺牍草书《长素帖》赏析
独质天巧,百代流行——王羲之书法尺牍《行成帖》赏析
淳化阁帖(明肃府本) 卷十 法帖第十 王献之书二
西山老人书法 临晋•王羲之《淳化阁帖》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