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01.最后的梯田,最后的传统农耕

【转载】最后的梯田,最后的传统农耕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千百年来,这里的山民过着宁静的生活,守着祖祖辈辈开垦的梯田,在高高的山上,展示古老农耕时代的生活画卷,他们不离不弃,不被外来繁华所诱惑,坚守不渝。






    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在中国西南山区,侗族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







(如上图右下,因为劳动力人口到城市打工,一些梯田长草了)
   每年春天,谷雨季节的前后,侗乡人把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再把鸭苗放入稻田。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只是,不知道这些美丽的梯田还能坚持多久呢?如果你喜欢梯田景色,请来支持吊脚楼网传统农耕项目吧!每买一袋苗寨侗寨的糯米,就可能让来年的梯田继续有人愿意耕种。我们的传统农耕产品微信:guiguli,想联系我们,欢迎在查找公众号那里关注我们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越之地的黔东南——特定地域与产业选择、传统业态与民族文化的高度和谐,正是稻、鱼、鸭共生系统得以长久保持、风行千年而不衰的密码所在
娄底新化紫鹊界梯田全球认租米兰世博会首发
看!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徽州大地一片热闹!
农业遗产的启示(3)青田稻鱼共生的科技秘密(下)
《十月融水梯田农耕风光图》
留住农业文明的生存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