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州遗爱亭和遗爱湖名称的由来

清晨的遗爱亭

 


    黄州有个“遗爱湖”,遗爱湖里有个“遗爱亭”,在风景秀丽的黄州有这么个湖和亭子,听起来就十分浪漫,可以让很多人遐想联翩,但是它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也许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

我大学毕业论文是研究苏东坡的,这个“遗爱亭”的名字,就来自于当年的苏东坡。

首先是苏东坡在黄州时,很喜欢用“遗爱”这个词来表达他对于一些比较贤明清廉的地方官员的称赞。

比如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苏轼怀念鄂州朱寿昌太守(州府主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长)时,作了一首词《满江红》(江汉西来),他在词中称赞朱寿昌说“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朱寿昌不仅做官廉明,而且是当时全国24孝子之一,在鄂州(治所在现在的武昌)做官,却为黄州做了很多的好事,为两地人民所称道。

徐君猷是黄州太守,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苏东坡作了《醉蓬莱》(重九上君猷)词,其中称赞徐君猷:“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酒。”

这是苏东坡的一个独特用法。但是苏东坡起名“遗爱亭”,则是只送给徐君猷的。

东坡觉得徐君猷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官员,很谈得来,常常与之结伴游览安国寺。安国寺的风光甚好,茂林修竹,悦可人意,他们在竹间的亭子里饮酒聊天,撷茶而食,不亦乐乎。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徐君猷准备离任去湖南,临走前,安国寺里的长老叫继连,为了感谢徐太守的功德,感谢太守给黄州人民的厚爱,请苏东坡为他们经常一起喝酒的那个亭子起个名字,以作为对徐君猷的纪念,苏东坡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把这个亭子命名为“遗爱亭”。

徐君猷也很高兴,马上请苏东坡身边一个叫做巢元修(巢谷)的人把这件事写下来,做一个记。可惜这个巢元修刚从苏东坡的老家四川来几个月,对于徐君猷还不是很熟悉,又不会写东西,苏东坡看着他尴尬的样子,索性就替巢谷代劳,为徐君猷作了一篇《遗爱亭记》。

苏东坡在《遗爱亭记》里说: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

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

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

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这段话的第一段对什么叫“遗爱”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说,西汉有个大臣叫何武,他在很多地方都当过官,但只要是这个人所到的地方,虽然没有赫赫的名气,却能够在他走了之后而常常被人们所思念,这样的人和事,就叫做“遗爱”。

苏东坡以何武做例子,一个是源于何武是四川郫县人,是东坡的老乡,也是蜀国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官“大司空”,相当于国家副宰相的职位;再一个是来源于《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的记载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就些就是当年“遗爱亭”的真正由来。


亭子为两层结构,有旋梯可上。


 所不同的是,苏东坡当年命名的“遗爱亭”是在黄州安国寺里面,而现在的“遗爱亭”是建在了远离安国寺的遗爱湖公园里面。当然不管在哪里,都是黄州人民对于苏东坡的怀念。

就在苏东坡命名了“遗爱亭”后不几个月,东坡先生也坐船过江,离开了黄州。公元1126年金兵灭了北宋,从1127年到1161年之间,黄州屡遭金兵的南犯,安国寺和遗爱亭在战火中俱遭焚毁。公元1170年,南宋的大诗人陆游专门到黄州找安国寺,可惜“兵火之余,无复遗迹”,陆游只好说“我抱此恨终无穷”。此后虽然安国寺屡毁屡建,但都没有再重建遗爱亭。

如果从金军灭宋算到现在,安国寺中的遗爱亭被焚毁了大约有886年之久。现在遗爱亭的重生应该是值得庆幸的。

苍松、乱石、亭翼。


    

   还值得一提的是“遗爱湖”之名的由来,黄冈师院的饶学刚教授撰文披露了这一历史事实:

这里原来是一片叫做东湖、西湖、菱角湖的湖区,有东湖渔场专门养鱼。20世纪90年代末,黄冈地区行署决定,将这片湖区开辟为城市休闲区,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征求意见。饶老当时提名建议叫“遗爱湖风景区”(后改名为“遗爱湖公园”),并撰写了命此名的理由。结果专员们讨论后,一锤定音,把这些湖统一起来,就叫“遗爱湖”。

饶老认为“遗爱”之名,意义深远,令人回味,黄州人,借东坡之灵,兴遗爱之风,行休憩之实,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饶教授治学严谨,认真、较真。

1985年我大学毕业时提交的论文课题就是《苏东坡与黄州安国寺关系探考》,这是当时苏东坡研究的一项空白,其中也包含有关于遗爱亭的来历等内容。校方接到我的论文提纲后,就委托黄冈师院的黄海鹏教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论文答辩时,校方居然还请来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黄冈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丁永淮先生亲自作为我的答辩老师,并在校礼堂实行全校大会公开答辩。没有见过这架势的我,当时被辩得满头大汗。论文通过后成为学校十大优秀论文之一。

事后这篇论文被时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主编的饶教授一眼相中,与我素不相识的他,把我请到学报编辑部,在征得我本人的同意后,对文章进行了逐字逐句推敲,反复斟酌修改,最终发表在黄冈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上。文章一出,就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同赞赏。从这个角度上说,饶教授是我孜孜不倦的好老师。

饶老师能够提出“遗爱湖”这一风景区的名字,完全得益于他的博学和对于苏东坡的热爱,得益于他对于社会所寄予的深厚期望。

了解遗爱亭,了解遗爱湖的名称来源,也就多了一分对黄州的了解。


遗爱亭的下面就是遗爱湖管理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之千古遗爱
苏东坡诗文黄州地名文化
东坡遗爱满黄州
东坡逸事说遗爱
月仪诗词话东坡
《苏东坡》解说词第五集《千古遗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