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川民间艺术

吴川市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传统源远流长。

吴川民间艺术已形成一个风格独特、内涵深远、形式丰富的艺术体系。被誉为“吴川三绝”的泥塑、飘色、花桥,以斑斓色彩、奇妙制作而著称;吴川粤剧、山歌、木鱼唱腔清越、节奏明快,本土特色鲜明;另有吴川木偶、陶鼓、舞貔貅、舞狮等艺术极具地方特色,尤其舞二真、舞六将在神话色彩笼罩下,充满神秘气氛。

吴川被誉为“粤剧之乡”、“泥塑之乡”、“木偶之乡”。吴川泥塑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还在在2008年被广东省授予“诗词之乡”,

吴川市梅菉镇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坡镇200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阳镇的民间艺术更是丰富多彩。

1
吴川三绝

1飘色

吴川飘色乃“三绝”之首,早已闻名中外,被誉为“隐蔽的艺术”和“东方飘浮艺术”。

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或坐在“色板”上面,在游行时手舞足蹈,飘飘如仙,惊险美妙。人物形象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其内容或为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飘色艺术表演是一种地道的流动舞台艺术造型,运用力学原理,用钢筋支撑着化妆演员随车游行表演,形象生动奇妙,各具体态,加上舞狮舞龙助阵,锣鼓八音相配,丰富多彩。

吴川飘色1992年和1997年两次晋京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成为吴川走向世界的入场券。2006年7月1日,吴川飘色参加了香港各届庆回归暨特区政府成立九周年庆典大巡游活动,香港各大报刊、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元宵节,吴川举办全国首届“鼎龙杯”飘色大汇演,吴川飘色3套获金奖、4套银奖、1套铜奖。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吴川走向世界的入场券。

吴川飘色的起源,史料尚未找到记载,她可能由民间的游神赛会风俗发展而来。各地在重大节日的酬神庙会或游神赛会,一般是抬神像、木偶等游行。据黄坡镇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在举行游神赛会时,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林文杰与他的父亲林清老艺人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行,在一个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游遍黄坡,轰动全县。是为吴川飘色起源,充分体现了吴川人的艺术创造性。

从此,飘色之花就遍开在吴川的沃土之上。大型的年例活动是少不了飘色的。飘色巡游时,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蔚为壮观。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吴川飘色则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

八仙过海

令**开眼界的吴川飘色

2泥塑

吴川被誉为泥塑之乡。吴川泥塑别具一格。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典意吉祥,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泥塑在吴川俗语中被称为“泥鬼”。鬼”字之用,实为吴川泥塑工艺精巧之极,做出来的人物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之故。

吴川泥塑人物造形千姿百态,逼真动人,思想性艺术性很高,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如《三顾草庐》、《木兰从军》、《西厢待月》、《八仙过海》、《刘三姐对歌》、《岳飞报国》等等。

吴川泥塑蜚声海内外。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大批能工巧匠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杭州、昆明、海南、广州、深圳、湛江等地制作展示。因而使吴川成为闻名全国的泥塑之乡。

吴川泥塑历史悠久,源于唐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代开始广泛流传。它的兴起发展,与梅菉古代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有关。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利用砖瓦泥雕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就形成了在元宵期间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的传统。如今,吴川泥塑运用电子技术,能移动、舞蹈,再配以灯光音乐、趣味横生,使观者流连忘返。

栩栩如生的吴川泥塑

吴川籍雕塑家简向东,带着《五路财神》等30套小型泥塑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中国民间艺荟博览会”

吴川民间雕塑园是我国首间民间雕塑园。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潘鹤,为雕塑园题写“吴川民间雕塑园”园名,园内已塑造一批泥塑艺术品,供游人欣赏。

3花桥

吴川花桥横跨河流两岸,桥上面高盖布棚,挂满五光十色的灯笼、彩旗、彩带、气球;桥两侧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诗画琳琅;桥头有大型泥塑“仙女散花”,雕刻精细,巧夺天工。夜色的花桥,彩灯闪烁,清波流华,有如彩虹横空,极为壮丽。

吴川花桥始于明代,是当初梅菉镇隔海村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据说起初用竹排或小船连成,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由于“男女授受不亲”,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相传至今。每到元宵节,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

1957年,为了方便群众,镇政府在上隔海村江面上建起一座水泥桥,从此后,花桥便第一次有了自己固定“住址”。2001年元宵,除保留上隔海花桥张灯结彩供游人游览外,还在风景秀丽的江心岛搭起一座花桥。花桥设计既继承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为安全起见,2001年以来,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

吴川花桥

壮观的花桥

陈花桥外,搭建花塔、牌楼也已成为吴川人民闹元宵传统。花塔、牌楼以各种灯饰装扮,金碧辉煌、熠熠闪光,令游人流连忘返。

耀眼夺目的花塔 摄影:孙宁

充满皇家气息的牌楼 摄影:孙宁

2
吴川粤剧

吴川被誉为“粤剧之乡”。吴川城乡居民历来酷爱粤剧: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时,在城中的街头巷尾,乡村的屋前树下,**小小曲艺社,纷纷粉墨登场。男女老少均在敲锣打鼓声中,哼上最拿手的粤剧曲段,其乐融融。因而吴川粤剧民间艺人数量之多,素质水平之高,他地难以匹敌。

吴川每年都举办粤剧文化艺术节,期间每晚均有粤剧曲艺表演,场场都有五六千观众。此外,吴川城乡年例期长,演出点多;逢年过节、年例**俗、喜庆佳期,请粤剧唱大戏成为最常见最隆重的节目。

吴川是粤剧南派艺术的发源地。粤剧“南派”艺术是粤剧表演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区别于珠江三角洲“广(州)府”的戏班技艺,流行在所谓“下四府”的粤西地区。其艺术特点火爆刚烈、勇猛逼真,唱做念打,特别是武打功夫技艺独特,保留了部份传统剧目的行当、排场及特技、绝技演出。

吴川市粤剧团是一个历史悠久,声誉素著,保留南派粤剧传统艺术特色的专业剧团。该团重新编写的大戏《草莽英风》在广东省第三届艺术节和1990年羊城国际粤剧节,夺冠群雄。2000年《双雄闹殿》再次参加第三届羊城国际粤剧节。2002年应香港政府邀请赴港作研讨演出,深受好评,被各大家报誉为“艺醉香江”。2004年以改编的《巾帼奇英》参加第四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和湛江市第六届艺术节,获得金奖。2008年6月,首赴新加坡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的9场传统古装粤剧,尽展独具特色的南派艺术风格,声振东南亚;被授予“粤剧南派,星耀狮城”纪念牌匾。因此,吴川粤剧团被专家们称为“宝地钢团”。

吴川南派粤剧《双雄闹殿》

吴川粤剧南派艺术

吴川粤剧南派艺术武功绝技

3
丰富多彩的其他民间艺术

1吴川木偶戏

吴川木偶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演技精湛,风格独特,素有“木偶之乡”美誉。吴川人叫木偶戏为“鬼仔戏”、“鬼儿戏”,以本土话为基调唱山歌腔,配以罗鼓班,时唱时念,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木偶戏分单人木偶、小班木偶和大班木偶三种。其中单人木偶最具吴川特色;大班木偶又称粤剧木偶,唱粤剧腔。有些大班,日场木偶演出,夜场演员演出,故又称阴阳班。

表演剧目多为历史故事,经典剧目《岳飞传》、《三打桃花山》、《五虎平西》、《薛仁贵征西》等久演不衰。最有代表性的木偶艺人李光,于1988年凭着《三打桃花山》荣获广东首届民间艺术节一等奖,还参加了深圳荔枝节、新加坡文化节和湛江红土文化节、广州亚运文化活动等系列重大活动。李于老艺人于2012年6月应邀参加在成都举行的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65个国家一百多个参赛者,李光凭借单人表演节目《精忠报国》,一举获得“最佳传承奖”。

令人可惜的是,由于国内外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以老一辈为粉丝的木偶戏越来越缺少观众与支持者。吴川的木偶戏鲜有接班人,处于消亡的边缘,亟待抢救、继承、创新。


单人木偶大师李光将

2舞二真

舞二真是吴川的特色民间舞蹈,属于傩祭活动,源于古代神话康皇神座下的两名猛将,即传说中的车元帅(红脸)、麦元帅(黑脸)。相传,北宋时期洛阳人康保裔,忠勇孝义,有以身报国之志,后别母投师学法;某日遇见车、麦二人搬石拦路,康遂与两人斗法,使出“遁石法”将大石移开,并施法让两人搬千斤铜锤,车、麦二人用尽力气也没法搬动铜锤,由于用力过猛,二人脸色涨得一红一黑,最终两人愿意追随康除邪护正;象征救民于水火的吴川舞二真遂得以流传。舞二真时,人们戴上红、黑二面具,穿上带有闪光珠片长袍,扮成车、麦二将,每到一个“摆盅”处,伴随音乐节奏,有节奏挥动大刀与战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通常二真面具做得粗犷狞厉,色彩暗沉,加上舞姿勇猛豪放,动作夸张,无形之中增添神秘玄妙之感,让人肃然起敬。

威严生猛“二真”面具 (湛江统一战线网)

表演中的“车将军”“麦将军”(湛江统一战线网)

充满神秘气息的“舞二真”(湛江统一战线网)

3舞貔貅

舞貔貅是吴川特有的民间艺术,闹元宵必舞。古**载,貔貅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可招财、辟邪、驱邪、挡煞、镇宅,深受百姓喜爱。吴川最有名的舞貔貅是貔貅叠罗汉,数人叠起三到四层人塔,塔顶放藤牌,貔貅于牌上欢腾、起舞,气势壮观,扣人心弦。

在吴川梅录头村,农历正月十八和三月初五的年例,都有貔貅舞表演。这**俗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吴川人过着安宁平静的生活。有一天来了头凶猛的野兽貔貅,它见鸟兽就吃,见人就咬,人们谈“貅”色变。北帝派紫薇仙子下凡降服,把它收为坐骑。从此山林就太平了。出于感恩,当地人便把紫薇降服貔貅的三月初五,定为北帝诞;又把紫薇降服貔貅的情况编成舞蹈,每到年例都出来舞一番。

吴川独有的貔貅叠罗汉,摄影:孙宁

3舞狮

舞狮,亦称醒狮。吴川狮子属于南狮,特色鲜明,特别讲究狮子气势、神态。醒狮头大,身短,一人执狮头,一人执狮身,舞动之时,醒狮翻腾擒扑,栩栩如生,更有鼓声助威,兽中之王的威武气势,让观者不断喝彩。

舞狮子的**俗在吴川有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一头金毛雄狮,要求把狮子驯服,表示交好;并约定第二年皇帝寿辰前来观看驯狮表演。谁知狮子难以驯服竟逃出害人,幸好两个驯兽员武艺高强,杀掉狮子。为使皇帝与番国使开心,在皇帝寿辰那天,两人披上狮子皮在舞台上表演,一跳一缩,左右摇摆,一醒一睡,栩栩如生,跟真狮子一样;番国使臣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从此便产生了舞狮子的**俗,民间逢年过节,都爱舞狮子表演。

群狮起舞 摄影:孙宁

4舞六将

“舞六将”流传于吴川市博铺镇,是当地人辟邪驱灾民间活动。民间传说,北地菩萨部下有六大元帅:赵公明、马华光、关云长、张节、辛环、邓忠,能为人民辟邪驱灾。乡民祭北帝,舞六将,也就是寄托这些美好愿望。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为“北帝诞”,当地民众斋戒三天,用神轿抬着北帝菩萨,到各土地公管辖境界游神,每到一处祭祀台,都必须演舞六将。扮演六大将帅的演员头戴面具,手持兵器,按顺序逐个轮流上场。其动作特点,除了共同的基步“踏三戈”外,依据性格特征,均有属于自己的招牌动作和套路。表演时马步稳扎,刀枪刺准,雄浑有力,生动逼真。同时以陶鼓、唢呐为伴奏乐器,锣鼓震天,铿锵有力,六大将帅各显技能。整个表演气氛热烈,气势非凡,感染力强,意寓驱邪纳福。在服饰穿着也很讲究,尽量按古戏曲中的人物造型服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川年例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吴川飘色
吴川人的自豪
【民间艺术】泥塑
湛江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后继无人,
茂名市民间粤剧木偶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