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市三中院:以牟利为目的购买瑕疵商品主张惩罚性赔偿不予支持

工人日报客户端3月10日讯(记者杨召奎)2016年,北京市三中院受理并审结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432件,包括买卖合同纠纷和侵权责任纠纷两种。其中,涉及适用商家存在欺诈行为、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惩罚性赔偿的案件384件,占案件总数达88.9%。相较于2015年的82件惩罚性赔偿案件,增长三倍有余。这是《工人日报》记者日前从由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消费者保护法论坛上获悉的。

据记者了解,惩罚性赔偿主要有两类,一是欺诈行为下的三倍赔偿,二是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下的十倍赔偿。2016年,北京市三中院受理的消费者主张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要求三倍赔偿的案件327件,占85.2%,消费者主张十倍赔偿的案件57件,占比14.8%。在消费者主张十倍赔偿的57起案件中,主张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的案件34件,占59.6%。

北京市三中院民三庭庭长侯军分析称,惩罚性赔偿案件数量的大幅增长,反映出消费者维权意识、诉讼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维权主体呈现“职业化”倾向,突出表现为,原告集中于某一群体、某些自然人,分工明确、专注不同领域,主要关注显而易见的标签瑕疵、宣传用语,有时对产品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胜商家,索赔出现规模化、专业化态势,被告集中于大型网站经营者、商场、超市或者知名品牌生产商。上述维权主体常针对某一瑕疵产品提起群体性诉讼,呈现出类案多发的显著特征。

那么,对于职业打假人以牟利为目的购买瑕疵商品主张惩罚性赔偿,能否得到法院支持呢?侯军表示,《消法》系保护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者,如果为生产经营或牟利而购买商品,不受该法保护。实务中,应根据购买商品的性质、用途及数量等日常经验法则判断。明显违背生活常理,并非生活消费需要的购买行为,如未能举证证明行为的合理性,不应认定其受消法保护,主张惩罚性赔偿的,不予支持。

“但商品确有瑕疵或质量问题,不影响其依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请求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任,造成损害的,仍可以向经营者主张赔偿损失。”侯军说。

记者注意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第二条也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条例保护。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牟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不适用本条例。”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将对记者表示,把“以牟利为目的”排除在消保法的保护之外,对引导职业打假群体朝着“以惩罚为目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正确方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职业打假获十倍赔偿 是个风向标
【律师手记】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案件的实务操作
“知假买假打假”类案件的司法裁判标准探究
牟利性打假将越来越难,职业打假逐步恢复助力规范市场秩序的本意。
文康法评丨食品安全领域职业打假能否获得十倍赔偿?——青岛中院又判了(上)
售前维修的“新车”——欺诈!上海一中院发布消保案件白皮书 | 律新社在现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