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中医八老之徐国仟先生| 学术思想
山中医八老之徐国仟先生| 学术思想
徐国仟教授幼读私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做人宁静淡泊,治学格物致知,处处散发着儒学气息。特别是在治学面,主张探求深层医理;穷尽两极,然后归于中和;于无字处悟至理,于至博大中察纤毫。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博大中庸的治学思想。

1
医通易理 格物致知
《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儒家认为天下万物均有一理,穷究事物之理方能达到至知,即正确认识其自然规律。先生将儒学这一思想运用到对医理的探究上。他认为天人合一,分则物皆有其理,如五脏有五脏之理、气血有气血之理;合则为一,即服从于天地之理。于是,徐先生便能从更深的层次上探究医学中最细之理。如他对六经病“欲解时”这一细微问题的探究,《伤寒论》中明确指出疾病欲解时的特定时间和疾病痊愈的时间节律:“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风家表解不了了者,十二日愈”等。这种问题一般学者并不深究,而先生却将其置于天地自然规律和纵深五千年化底蕴的大背景中去探讨,穷究其理而达至知。

2
穷尽两极 归于中和
徐先生治学中庸平和,不偏不倚。《论语》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儒学的最高道德标准,是自然界的最高法度。这种法度是在穷尽两极、敛博返约而后所达到的一种中和状态,是一种由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的最高境界。如寒温之争问题。或以为伤寒包括温病,或以为温病独立于伤寒之外,或以为用伤寒之法可通治温病,或以为用六经辨证可涵盖卫气营血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徐先生在考察上下二千年的中医学发展脉络,纵横研究大量伤寒温病论著之后指出:讨论伤寒、温病之争,应当首先看到二者产生的不同历史时代,要把伤寒和温病置于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它,才可能得出中肯的结论。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例便明其学。

3
无字句处 悟出至理
在指导研究生时,徐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于无字处读书”。于无字处读出医理是先生治学的一大特点。如对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一条的理解,先生认为,不可死于句下,当跳出原文理解,当放在动态时间轴上去认识。外有表征,内有水饮,服桂枝汤后,微恶风寒之表征已解,尚“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仲景以为内实之证,或用下法,但病症仍在,知非内实,因其小便不利,重新调整思路,辨为水饮内停,治当健脾利水。因无表征,又无伤阳,故去桂枝,不争之实。留用芍药,也应当放于历史过程中去审视。东汉时期,芍药不分赤、白,仲景上承《神农百草经》,取芍药祛“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之功,以治“小便不利,心下满,微痛”。千古疑团涣然冰释。

4
至博大中 细察纤毫
徐先生读书治学,主张于至大至博之中,细察医理,由博返约,洞见真谛。他认为无至博则无可达至精至约,无至大则不可求至细至微。因此,他在治学过程中,每每于至大至博之中,寻求至精至细之理。如他对林亿校勘的《伤寒论》底本问题的认识。林亿未曾提到其校定《伤寒论》所用的底本,仅在校定《伤寒论》自序中云:“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士。”那么,高继冲进献本便是林亿校定《伤寒论》所用的底本?于是,徐先生遍查宋代文献,如《新五代史》的《南平世家》、《宋史》中的《荆南高氏》、宋人王称著的《南都事略》等,考察高继冲身世。又查《宋史》考察高继冲进献的物品。认为《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灭荆南国高继冲后,封继冲为荆南节度使,继冲为求自保,进而进献金银珠宝,以至于“宝装弓剑,绣旗帜”,虽没有记载进献《伤寒论》,但很可能为投赵光义所好,将医书献于赵光义。从时间上看,继冲献书为开宝四、五年间,据太宗下诏收集仅7~8年,故而,继冲进献的《伤寒论》可能为太宗所收,被收进《太平圣惠方》中。又从传本内容进行考察,认为《太平圣惠方》本正如林亿序中所云“其文理舛错,未尝考证”,许多医理错误的校文均可在《太平圣惠方》中找到,证明了继冲进献本为参校本,非底本。底本是那个?先生查遍藏书目录,经仔细考察,认为林亿校定时所用的底本可能是《新唐书·艺文志》又增录的《伤寒杂病论》10卷本。此本一直藏于皇家书府,至宋仁宗景祐初元,欧阳修等人为撰写《新唐书》“悉发秘府之藏”,才发现《伤寒杂病论》10卷本。又与唐敦煌卷子本相对比,认为此本唐时有流传。可见,在考察林亿校定《伤寒论》使用底本问题上,徐先生博览群书,从多个层面进行证实。

总之,徐先生的治学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于博大之中求精细,于两极之中求中和,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公平允正。其著作文章看似平淡,却字字中的,句句切实,真正揭露出问题的本质,特别是在其一生研究的《伤寒论》、伤寒学术史以及中医文献方面更能体现出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之路之(10 )袁鹤侪
中医学习次第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六:中医之医理真传
张大昌先生医哲思想及医技特色
袁鹤侪小传
精专与博学——谈王乐匋先生治学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