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环桥(上)(2008


西环桥,我魂系梦牵的西环桥,已在廿多年前故乡拓宽市河时被拆掉了,却永远地留在了小包装斜桥榨菜袋的右上角,变在了正宗斜桥榨菜的商标。尽管它只的一厘米长,不到一厘米高,只是个象形符号;可在我看来,它仍然是一座高大古朴的单孔环洞石桥,仍然是一座在阴暗的日子里发出过怒吼的石桥,仍然是一座留下了一幅幅水乡风情画的石桥。
    故乡斜桥,是沪杭线上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夹在铁路与市河中间,面积只有半平方公里多点,人口亦只三千,却是一个繁华的水陆码头。街道临河,东西走向,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的西环桥,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方块戒指,扣在宽阔的市河之上。桥上宽大的石级和厚实的石栏杆,经历了五个多世纪的风雨浸蚀,光滑可鉴。夏日的黄昏,每当市声沉寂下来,大人小孩都喜欢坐在宽阔的桥栏上,摇着芭蕉扇,看河里东来西往的各式船只,闲聊着近至当日夜饭吃什么菜,远至“长毛”退走时在西环桥下藏宝的故事。

在日寇占领故乡的日子里,西环桥上修建了缠满铁蒺藜的竹篱桥门,天黑关门,天亮开门,为阻止抗日自卫队的战士进镇,凡自南而北过桥者,需出示“良民证”。
   那年,我虎龄七岁。一个早晨,我听到几声枪响,就在我家西隔壁的大院子里。不一会,我就知道了一个与西环桥相关的故事。
   前些日子,我收到一本《斜桥镇志(送审稿)》。我查出了那件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1944年4月17日。
   早晨,街上是很热闹的。这天,西环桥的桥门刚开不久。随着过桥上街“出市”(赶集)的人流,一个穿青土布夹衫的乡下人来到了桥门口。守桥的警察一张一张验看人们递过来的“良民证”。那个穿青土布夹衫的乡下人臂弯里勾着一只竹篮,篮子上罩着一方印花土布包袱。他廿五六岁年纪,平顶,圆脸,两道弯月形的眉毛下,目光机敏有神。
   “喂,拿良民证来!”伪警察叫住了他。
 乡下人不慌不忙地回答:“在篮子里,你自己看。”说着,他用右手掀开土布包袱,包袱下露出一支乌油黑亮的手枪。伪警察一时呆了。趁他惊魂未定,乡下人用肩膀将他一顶,他就连人带枪翻出桥栏,扑通一声掉到了河里。顿时,桥上行人乱成一窝蜂。
   乡下人大踏步奔下桥去,向东街跑了五六十步,踅进区公所的屋子里。这屋子外间是闲着的店面房,过小天井,是花厅,厅堂的“退堂”板壁上,挂着一面太阳旗。屋里空无一人,左右厢房也不见人影。
   乡下人举起枪,对准太阳旗打了三枪,随即一个腾跃,向“退堂”里跳过去。这时,一个姓蒋的职员正从里屋出来,见状掉头就走。那乡下人喝问:“张光瑞呢?”
   蒋某不答,只顾逃命。乡下人一甩手,“叭”的一枪,将他撂倒了。蒋某大腿中弹,血流如注。乡下人用枪点着他的胸口:“说!张光瑞在哪里?”蒋某指了指厨房。
   乡下人一脚踢开厨房门,见灶口的柴草堆里里露出两只脚。他拨开柴草,见正是伪区长张光瑞。乡下人二话没说,“叭叭”两枪响过,见张光瑞已毙命,即飞也似地退出屋子,混入街上乱嘈嘈的人流之中……对很少发生传奇故事的小镇来说,这一英雄壮举,理所当然地成了人们茶余酒后的谈资,成了小镇居民的骄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自然而然将它和离家门不远的西环桥连在了一起。(199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大勇|杨花满地过斜桥
盛泽文化瑰宝|中和桥——“美丽的眼睛”
十月烟雨浓......
滬瀆老橋知多少【圖】
木渎走笔 | 姑苏繁华图,开篇在木渎
海宁归来说见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