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知名儒医群像

  儒医,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人员,他们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得以传承、弘扬、发展、创新的主力。

  古代学医的人基本上都是“幼习儒书,长究医业”。通过儒学,有利于习医者鉴识、理解医著中的真义。明代医家楼英《医学纲目》说:“医之为道,其意深,其书浩瀚……”。清代医学大家徐灵胎《兰台轨范》又说:“盖医经文字古奥,非儒不能明”。儒学是基础,是当前中医教学应予以重视的。

  历史上属于儒医范畴的医家,是医疗、保健队伍的主力军。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证治内容丰盈,从书中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到他深厚的儒学基础,后世医家也均重视医学与儒学的融会。为更深入了解他们,笔者将古代较有特色的儒医选介如下。

  皇甫谧 魏晋时期医学名家,我国早期的针灸宗师,著有《针灸甲乙经》。他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又是文史大家。唐代房玄龄《晋书》载述:“(皇甫)谧所著诗赋誺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事》《列女》《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王叔和 魏晋时期医学大家。幼时即博览中医经典,后又深入研究、整理仲景学说,甘伯宗《名医传》称:“晋,王叔和,高平人,为太医令。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修养之道……”。他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传本中的错简予以订正,对后世医学有重大贡献。

  陶弘景 南朝梁时人。他著有《肘后备急方》《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等医籍。作为医药学家,他在弱冠时即为诸王侍读。除医著外,他读书破万卷,喜琴棋、工草隶,另有《学苑》《孝经》《论语集注》等文史著作。特别是他的诗作,为齐高祖所赏识。

  徐之才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医学家,著有《雷公药对》。他在武定年间(543-550年)授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等职。徐氏在5岁时即诵《孝经》,少年时已博识多闻,13岁时召为太学生,并通读《礼记》《易经》等书简。

  孙思邈 生活于隋、唐之际,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医家,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流传千古。他在年少时即喜读老子、庄子著作和佛教经典,兼通百家著述。据《旧唐书·方伎》记述,隋文帝曾降旨征孙氏为国子博士。

  苏颂 北宋著名药学家,撰有《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学识渊博,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曾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曾任职于江苏府,是一位兼通百家学说和医药,尤精于本草的历史人物。

  成无已 金代著名医学家,生于儒医世家。他所著《注解伤寒论》影响深远,并著《伤寒明理论》等书。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引《古今医统》谓:“成无已世习儒医,无已尤博赅群书……”。

  刘完素 金代著名医学大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宋史》称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从他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等)可见他重视述理,儒学根基深厚。

  张元素 金代医学家,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他早年习儒,青年时曾任经义进士,因犯庙会而下第,著有《医学启源》《洁古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等书。他生平为医重视调养脾胃,被后世认为是“王道医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弟子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则有专著《脾胃论》等问世,大大扩充了医者对调治脾胃重要性的认识。

  朱丹溪 “金元四大家”之一,尤精于内科杂病,在治法上重视养阴,是滋阴派的代表性人物,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其门人撰《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等。须予指出的是,元代戴良《九灵山房集》说:“(朱丹溪)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朱丹溪多年来一直是以儒学为主,中年时始专志于医学。后世学者认为,他深厚的儒学根基启迪他对医学典籍的理解与创新。

  滑伯仁 元代医学家。祖籍河南,后迁居江苏仪征。初习儒,工诗文。其后随王居中精研医经,撰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等医著。戴良《九灵山房集》说滑氏“蚤(早)啄《诗(经)》《礼(记)》之精华,晚探《素(问)》、《难(经)》之窈茫。”也就是说,他十分重视在儒学和医学方面的兼收并蓄。

  赵献可 明代医学名家,生平好学,博览群书,曾游学陕西、山西等地,著有《医贯》。《医贯》一书的撰述风格就是以儒学说理,议论颇精。

  王纶 明代医学大家。其代表性名著《明医杂著》,为后世医家指导临证有重大的影响。《明史》记载:“士夫以医名者,有王纶……(王)纶,字汝言,慈溪人,举进士。正德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精于医,所治疾,无不立效。有《本草集要》《明医杂著》行于世。”

  李中梓 明代晚期医学家,出身仕族,初习儒,为诸生,有文名,亦精于医。撰有《医宗必读》《内经知要》《病机沙篆》《诊家正眼》等名著。故清代毛延龄《墨余录》曾说:“李中梓,字士材,有文名,并精医理。”

  傅山 字青主,明末清初医家。其代表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傅山的儒学根基深厚,他幼读十三经及诸子百家书,并与诸多文学家交友。

  张璐 清初医学家。张璐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学。明亡后,对医籍专心致志,勤学不倦。撰有临床名著《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等书。他是古代医家中,描述恶性肿瘤症状及其合并症最为精详、细致的医家。张璐对《易经》理论、黄老与阴符家言、《星经》《地志》等均有研究。

  薛雪 清代温病大家,江苏吴县人。《清史稿》曰:“(薛)雪,字生白,自号一飘。少学诗于同群叶燮。乾隆初,举鸿博,未遇。工画兰,善拳勇,博学多通。”

  柯琴 清代伤寒名家,浙江慈溪人,工诗,善古文词。柯琴本欲考举人,后弃举子业,转而学医,尤擅伤寒,撰有《伤寒来苏集》。

  徐大椿 清代医学家,江苏吴江人,著有《兰台轨范》《慎疾刍言》《医贯砭》等医籍。他少业儒,好读儒学经典及道家书,通晓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精熟于《易经》、黄老及阴符家言。

  周学海 清代医学家,安徽建德人,著《诊家直诀》《脉义简摩》《辨脉评脉章句》等著作,尤精于脉学。《清史稿》曰:“周氏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浙江候补道。”(余瀛鳌 中国中医科学院)

(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医”的由来
中国儒医的文化精神
陈修园丨时人誉为“天下第一儒医”其著作《南雅堂医书全集》为民间最具影响力著作。
中医到底是什么?
古代名医主要成就及贡献6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