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隔7年,中央一号文件重提!
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后,“渔业保险”再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推动我国渔业保险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三高”产业保障需求突出


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自1989年跃居全球首位后,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养殖产量5394.41万吨,捕捞产量1295.89万吨,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80.6:19.4。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渔业生产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我国也是世界上首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渔业大国。

“我国水产养殖品类繁多、生产方式复杂多样,易受自然灾害、疾病疫病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且规模化程度偏低,依然存在大量的小规模个体养殖户,导致我国水产养殖业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三高’特点突出。”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说。

安华农险总裁助理赵乐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产养殖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自然灾害和疾病风险。比如,内陆淡水养殖面临洪水、泥石流、突发低温或高温、疾病等风险;沿海水产养殖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水产养殖风险有局部系统性风险、大灾风险的特征,容易造成巨灾风险损失。”

上述公报显示,2021年,由于渔业灾情造成水产品产量损失54.67万吨,受灾养殖面积388.5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6.49亿元。

“提高水产养殖业抗风险能力,对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产养殖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可有效转移分散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疾病疫病、市场价格波动等各类风险,有力补偿灾后损失、促进再生产。现阶段,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发展、加快解决制约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水产养殖业风险保障,更显迫在眉睫。”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经营模式“两条腿”走路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保费规模超过40亿元。目前,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办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其中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的保费规模位列前5位,均超过两亿元。

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从经营模式来看,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经营模式分为商业保险模式和互助保险模式两类。其中,商业保险模式依托各商业保险公司运行,是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主力军。

据统计,2022年,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超过38亿元。在推广水产养殖业务的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的创新步伐也在加快。例如,中华保险就推出了业内首个“5G物联网水产养殖保险”,目前主要在江苏、广东两个水产养殖大省开展试点创新,已与70多家渔业养殖企业及农户达成合作。

此外,记者还从安华农险了解到,自2014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创新开办了包括池塘及大水面养鱼保险、盘锦扣蟹价格保险、多宝鱼工厂化养殖保险等在内的多个水产养殖保险险种。

“在互助保险模式下,则是依托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和各地渔业互保协会开展业务,同时福建、浙江等部分省份渔业互保协会与各商业保险公司省级机构通过建立共保机制来分散风险。”上述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21年,渔业互保全系统共承保渔民62.51万人(次),渔船5.25万艘(次)。互保费收入22.6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5988.52亿元,同比增长5.35%、19.40%;支付赔款11.55亿元,同比增长24.35%。水产养殖险互保费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9.81%,支付赔款1.43亿元,同比增长20.29%。

值得注意的是,渔业保险的互助保险模式也实现了新突破。近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及辽宁、大连、广西、海南4家省级分社开业。在业内人士看来,成立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来代替此前的渔业互保协会,将开创渔业保险专业化经营的新阶段。


创新步伐料将提速


整体而言,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在保障水产品市场稳产保供、促进渔业现代化发展和渔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务覆盖面总体依旧偏低。

赵乐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021年末,全国水产养殖保险保费规模超过21亿元,提供的风险保障超过330亿元。但与水产养殖业1.5万亿元的产值规模以及与农业保险965亿元的保费规模相比,我国水产养殖保险总体规模极小、覆盖面极低,远远滞后于农业保险整体发展。尤为重要的是,目前渔业保险尚未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在中央一号文件重提渔业保险的背景下,该险种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接下来农险业务的重要发力方向。

中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做好渔业保险系列产品创新,深入进行渔业产业发展及风险管理的调研工作,结合政策支持及渔业风险管理要求,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渔民综合保险、渔船综合保险及渔产品价格及收入保险等系列创新;二是科技赋能提高风险管控质效。渔业风险更为特殊、专业和复杂,损失更加难以量化,责任更加难以确定,传统的保险方式往往不可持续,为此我们组建专门项目组,与国家渔业科研机构共同打造云风险管理平台,积极探索融合行业内物联网、区块链、云平台等尖端技术成果,按照各地渔业产业的特点,从被动应对风险走向主动防御灾害,从损失保障向成本核算转化,从渔业风险的周期性精细化管理出发,贯穿渔业产业链风险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量化控制,以稳定渔业产业发展为方向,逐步开创'保险保障+科技防灾’一体化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防灾减损和保险补偿相结合保障机制。”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创新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力度,扩大推广大水面生态水产养殖保险,探索打造'智慧渔业+保险+金融’的综合保障模式。”赵乐说。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钱林浩

编辑:杨晶贻

邮箱:fnweb@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给你的鱼儿买保险(水产养殖保险)文章详情
超级风王“玛莉亚”过境前,我放弃投保了!原因是……
我国互助保险将驶入快车道
绍兴市水技站组织人员赴上海考察南美白对虾养殖互助保险
谁说渔业养殖不赚钱?这五个新型水产养殖模式有“钱”景
天津这五年丨滨海融入京津冀渔业协同发展 打造我国北方最大海珍品基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