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躲在盲区的美航母,获得了800万奖金

雷达的研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萌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且出现了多种雷达,比如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等,在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处于还在发展中的雷达,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发明制造更先进的雷达,就成了各国研制的重点项目。

一、传统雷达出现盲区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空战已经出现。空袭这种前所未有的战争模式,给军方和民防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能够早期发现来犯的敌机,及早进行防空袭和进行空战,这样,就有了关于雷达的设想。

雷达的发展非常迅猛,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出现了各种先进的雷达,在各种战争环境下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预警作用,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护和战争准备。

比如,在二战中,德国对英国不断发动空袭,而英国则依仗在海岸线上密布的雷达,及时发现入侵的敌机,对保卫英国本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习惯地把雷达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但随着战争的进程,随着现代化武器的不断发展,雷达也逐渐暴露出了它的不尽人意之处,尽管它能进行战争预警,但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出现一些盲区。

比如,传统雷达的信号传输呈一条直线,而地球则是球形,具有一定的曲率,这样,对于低于地平线的目标,就处于雷达的盲区,雷达就发现不了。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就能发现地球表面更多的目标,雷达如果能站得更高,更先进,就能更远、更精确地发现目标,更早地做出预警,为防御和进攻提供更好的情报。

从我国的战略防御角度讲,雷达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单说我国的海岸线,就有一万八千公里长,海洋国土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从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很多都是从海上入侵,这对我国的领土领海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到了现代,领土、领海、领空的安全更是关系重大,如何加强安全防御,雷达也成了我国军工和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只有先进的雷达,才能保证我国领海安全预警的全覆盖。

但是,因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度落后于发达国家,领海雷达预警也没有达到先进水平,所以,提高预警的科技含量,也成了当务之急。

或许有人会说,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卫星技术不是可以对地球进行更全面的观测吗,能够利用卫星技术,提高预警能力。

这话当然有道理,但卫星的观测也有它的局限,因为它是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行,还不能达到对目标的随时观测,而且卫星距离地球很远,还不能满足战争时期瞬息万变的战场需要,也不能进行精确的观测。

所以,雷达的功能,卫星还不能完全替代,只能作为辅助工具,预警的关键,还在雷达。

如何赶超世界先进雷达研发水平,如何让我国的雷达超越雷达盲区,中国科学家们也在积极探索,力争在短时间内把领海雷达预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中国科学家有决心突破盲区

自从雷达问世以来,各国科学家都在针对它的盲区探索如何进行提升,同时研发雷达反制技术,也就是如何规避雷达的搜索,这样就可以在更广大的区域内,畅行无阻。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取得研究成果。

中国的国防科技也在与时俱进,力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有一位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苛刻钻研,为我国雷达体系的升级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就是刘永坦。

1936年出生的刘永坦,经历了苦难的岁月,他的出生地南京,在他刚刚出生一年时,就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侵略者侵入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惨案,三十万人惨遭屠戮。

刘永坦的很多亲友也惨遭杀害。幼小的刘永坦就随家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童年和少年的磨难,使刘永坦深感国家贫弱,就会被动挨打,就没有和平安宁的日子,就会受人欺负,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抵御外侮。

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让刘永坦看到了希望。在新的环境下,他刻苦读书,努力钻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事无线电专业的学习,希望学有所成,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刘永坦从事的是无线电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深感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他决心打破这个被动局面。

要打破这个局面,首先就要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刘永坦利用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进修和工作的机会,废寝忘食地学习,研究前沿的雷达技术,并研制了“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受到同行们的称赞。

刘永坦的理想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带回祖国,为祖国雷达体系的升级,为突破传统雷达的盲区,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他拒绝了国外很多大学科研机构的邀请,毅然回到祖国。此后,他的工作,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我国先进雷达的研发当中。

三、发现躲在盲区内的目标

任何科研和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况我国还是个各方面都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科研底子薄,国家不富裕,国力还不算强盛,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达到雷达预警的高水平,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刘永坦深知,进行雷达系统的提升,就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和研究。

对于我国来说,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雷达阵地,但限于当时的科研水平,也只能是布设传统的相控雷达,这种雷达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大,并且过于固定。

而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先进战机和导弹的使用更加频繁,传统的雷达系统就暴露出了缺陷,世界发达国家也都在研发适应新战争环境的雷达系统。

1989年,在刘永坦的主持研究下,我国的新型雷达终于诞生了,这就改变了我国传统雷达的不足,使我国的雷达体系得到了提升。

这成功的一步,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大大增强了科研团队的攻坚克难的精神。接下来,如何实现在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和高分辨上有所突破,让雷达达到更先进的水平,这是个更为艰难的课题。

在这方面,我国是从学习和仿制起步的,特别是曾接受苏联的援助和影响,对苏制雷达进行仿制等等。要实现新的突破,就要突破传统的框框,就要勇于创新,开拓适应新时期新的战争环境下的需要。

刘永坦在20世纪90年代主持研发的“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就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们的雷达可以更精确地捕捉到目标的精细图像。

而对于雷达研发来说,还有一个重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发现躲藏在盲区的目标。

因为地球是个圆形,而传统雷达电磁波只能直线运行,这样,在地球的表面也就是地平线以下就会出现盲区,加上海面波浪的影响,就限制了雷达这个千里眼的视野,传统雷达甚至只在40公里以内才能发挥作用。

刘永坦带领团队经过攻关,研发出了地波超视距雷达技术,解决了海浪对雷达的干扰,延伸了雷达的探测距离,将其提升到100公里以上。

这样,在雷达这个千里眼里,就不会再出现盲区和死角,任何目标,包括美国的航母也暴露在我们的雷达千里眼监控之下,谁胆敢在我们的监控下,对我国领海肆意妄为,那就会像歌中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有了先进的雷达系统,我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就会筑起铜墙铁壁,就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刘永坦的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雷达系统研发的空白,提升了我国雷达系统的水平,他不仅获得了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曾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为此给予他800万元的奖励,但老科学家将全部奖金捐出设立人才培养基金。2021年9月29日,中宣部授予刘永坦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我国在近代不断遭受列强的入侵,土地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现在,在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前,侵略者再也不敢肆意妄为,因为我们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

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攻关下,我国的科研和军工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防更加巩固,军队更加强大,任何躲在盲区胆敢入侵的强盗,终将暴露在我们先进雷达的光天化日之下,让他们在劫难逃。

参考资料:

[1]李丽云. 刘永坦院士:筑牢“海防长城” 守护万里海疆[N]. 科技日报,2022-06-29(002).

[2]王建蒙.刘永坦: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J].中国人才,2022(04):64-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日聚焦:苦熬40年,为中国海防,安上千里眼!他才是我们要追的“巨星”!
为祖国海疆 打造“火眼金睛”
矢志筑牢祖国“海防长城”的杰出科学家刘永坦
[首藏作品](6910)刘永坦:专注一生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
解密!这个“千里眼”有什么绝技?
科堂合集|一同回顾那些为科技强国奉献的科学家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