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军还在用二战的MG42,枪还是原来的枪,人却不是原来的人了

一战后,德国在军事上遭到种种制裁,不允许发展空军,不允许建造潜艇,海军吨位被严格限制,甚至不允许保留重机枪,因为德军的马克沁重机枪给协约国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战后的德国一面舔舐着伤口,一面想方设法地突破条约限制,暗中发展各种军事装备,MG42就是德国为了逃避条约制裁而创造的新思路。

MG42机枪的前身是MG34机枪,由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设计、毛瑟兵工厂生产。设计思路是减轻枪身重量,采用轻机枪一样的气冷式、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保持连续射击,实际射速可达800发/分钟,有效射程超过1000米,完全能满足重机枪的远程火力压制需求。表面上看是一款轻机枪,实则是一款轻重兼顾的通用式机枪,如此一来就巧妙地避开了条约限制。

MG34机枪自1935年起开始列装德军,但它有个很大缺陷——生产工艺复杂。MG34的所有构件均由铁锭切削而成,需要49公斤铁锭才能切削成一挺12.1公斤的MG34,既浪费材料,又费时费力,非常不利于大批量快速生产,这也是MG34始终无法完全取代MG08和MG15的原因。后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德国改良了MG34的生产工艺,用冲压件代替切削件,将成本降至MG34的70%,工时和材料也缩减了50%。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共生产了近100万支MG42机枪,几乎与冲锋枪产量相当。欧洲战场上,MG42机枪把盟军打得抬不起头来,盟军士兵一听到类似于油布被撕破的声音就头皮发麻。但MG42机枪也有致命的缺点,它的射速实在太快了,给后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机枪组成了德军步兵班的火力支柱。一旦弹药耗尽,拿着98K的德军就无法支撑防线了。

战败后,德国遭到军事制裁,国防军被解散。不久后重建国防军,仍然选择了当年的MG42机枪,只是采用了和北约统一的7.62*51㎜口径,命名为MG1,后来又升级为MG3。有的部队干脆把老旧的MG42拿出来用了,只是更换了枪管,锉掉了原来的铭文,乍一看与MG3也没什么区别。但是,机枪还是原来的机枪,德军却不是当年的那支德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G42更加“物美价廉”,为什么MG34还一直生产到二战结束?
二战中最优秀的通用机枪,号称“元首的电锯”德军MG
一战后德国被禁止拥有重机枪,结果德军生产出了二战终极机枪王
二战德国最好的机枪
二战兵器系列之---二战著名机枪(德国)
世界现代机枪的开创者:盘点德国MG34机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