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闽边界 分水雄关

--横阳分水关的历史与由来

文:光明人家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上,悠远的时空内,作为一种与古代战争密切相关的特殊形制的古代建筑——关隘,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条件下发挥过不同的作用。

关隘,又称关卡。在交通要道设立的防务设施。关隘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于交通要塞屯兵把守,设置关隘,一方面是为了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另方面也是征收关税的重要设施。千百年来,这些关隘还赋予了浓郁的人文色彩。关门、城堞、炮楼、观望棚等,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机巧,以及一定的建筑文化。而关名的来历也各自成趣,丰富了这关隘文化的内涵。

兵家要地 浙闽冲道

在浙闽边界,有一古代关隘,名为分水关,他被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著的《中国名关》一书列为中国名关之一,分水关古道的起始点,雄踞在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与福建省福鼎市贯岭镇交界处的分水岭上。据《中国名关》一书记载:分水关距浙江苍南县城灵溪镇西南16公里,离福建福鼎桐山镇东北15公里,行政区划属福鼎贯岭镇分水关村,104国道穿此而过,是福宁高速公路起点。地处浙江省之泰顺县、苍南县与福鼎县交界处修建“友谊亭”。

分水关关隘建于五代“开闽王”王审知时,为确保闽地安全,以御吴越,暨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在境内分别构筑分水关、叠石关(均在今福鼎)、后溪关(在今柘荣县)和营岭关(在今霞浦县)以防北邻的吴越入侵,其构筑的确切年代尚待考证。据《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形势险要,号称“闽东北门户”。在封建割剧时代,分水关为兵家必争之地。宋末永嘉陈自中扶秀王赵兴择入闽,殉节于此。

  明、嘉靖福宁州黄良林造隘房驻守。清、乾隆福宁郡守李拔题称“分水雄关”四个大字,今尚存。清乾隆学者俞樾(字曲园)由浙江德清往霞浦省亲,过此时留题曰:“岭上严严分水关,令人回首故乡山,归途倘践山灵约,雁荡天台咫间”。今日分水关遗址尚存,此处有清同治七年所立清阵亡兵士墓。1956年闽浙公路(现为104国道)从关口贯穿南北,分水关被切为两段,尚存残墙500多米,墙高约2~3.5米,宽0.90米,砖石结构。1989年福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物保护单位。

浙闽分水山属于浙南南雁荡山的一支,海拔340米,峰峦峭拔。山上有泉水分流于南北两坡,分别注入福鼎河和苍南的横阳支江。其间形成的谷道,向为浙江入闽的交通要道。这道北连温州,南通福建政治文化中心福州。分水关当此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五代十国时期至今1000多年来,分水关曾经历过许多重要战事。南宋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元军南侵攻占临安,宋司马永嘉人陈自中护送秀王赵与择入闽,凭据着分水关,阻击南侵的元军,多次给凶悍而来的蒙古铁骑以迎头痛击。不久兵败被害。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继光率六千子弟兵,从金华义乌出发入闽,当年7月28日,经分水关抵福鼎境内,此后连战连胜,取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间,浙江平阳金钱会起义军在谢公达率领下,奔袭分水关,守关清兵在此战中全军覆没。后人收拾清兵骨骸,葬于关口。距分水关数百米处,至今仍有一座荒芜的坟墓,碑上“福建福宁镇标堵剿会匪阵亡兵墓”的字迹,清晰可辨。

文士诗篇 千年留传

分水关在历史上就是浙南闽北的陆路交通咽喉,旧时浙江南下福建历来只有两条路,一是浙西江山仙霞岭经二十八都镇进入福建南平浦城,另外一条就是经过平阳通福门过分水关进入福建福鼎。地形险要的分水关,虽然历史上是为军事而建,却是当之无愧的“诗之关”。分水关在古代,又是引起过客旅愁的中转站。那些文人墨客曾经路径此地,羁旅思乡,感伤惆怅。并在此留下许多琅琅上口的不朽诗篇。

宋代名士许景衡《分水山》云:“再岁闽中多险阻,却寻 归路思悠哉。三江九岭都行尽,平水松山入望来。”宋代进士葛绍体《分水岭》诗:“歧路东西分,闽浙自兹异。平波翼丛筱,荒丘带深隧。渐闻新蛮音,不见旧朋类。凄然独含情,谁与话幽意。满空霜气横,鸿影过一二。回首良不堪,归期数长至。茫茫宇宙大,人生本如寄。”南宋绍兴进士、莆田人黄公度《松山》云:“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宋绍兴进士林仰《松山》一诗:“梯尽瓯闽万叠山,山中喜见浙中天。好抛灵运崎岖屐,直上林宗 散诞船。旷野夜收桑柘雨,平湖晓浸芰荷烟。宦游惯作东吴客,相望何人立水边。”

而明代一位自称为“避世之人”的诗人盘江逋客,见到分水关松柏叠翠,茂林深处不时传来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唤声,勾起了他心底缕缕乡愁和前路崎岖茫茫,归宿何方的惆怅情绪,禁不住写下了《分水关》诗:“一道泉分两道泉,层层松栝翠参天。鹧鸪声里山无数,合向谁 家草阁眠?”

清代赵治《分水关》云:“连山行到顶,便作异乡人。流水分南北,征途判浙闽。殊音难共语,僮仆自相亲。长日崎岖路,翻怜老病身”。清代平阳诗人张綦毋《船屯渔唱》“界破瓯闽万叠烟,分流一派到关前。莫忘东晋关山险,曾记兵过至德年。”清嘉庆进士、泰顺诗人董正扬的《分水关》“瓯闽开国日,畛域此山垠。水划重关险,天低牛斗分。危松生古塔,夜烧爇寒云。弃襦人不识,无事效终军”,清咸丰进士、会稽人赵之谦的《过分水关》“自画瓯闽界,因成分水关。地形宜可守,天险尚留山。此日空颓废,闲云任往返。出门看落势,举足我忧患”。历史上文人墨客诸多诗篇,为分水关增添浓重的人文气息与色彩。

交通变迁 关隘不再

现在随着104国道、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穿关而过,交通格局改变之后,分水关墙损坏严重,后虽经多次修缮,关墙仅剩50余米,古道也基本消失。分水关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头顶被纵横交错地画上了许多新的线条和圈点,压的它喘不过气来,使它过去雄壮的身躯,变成现今这个模样。但分水关在现代化交通面前表现出的固执,昭示出的沧桑,让人窥探到一个民族前进步履的蹒跚。

分水关过去因属地问题,浙闽两省曾有过争议。后来纷争平息,1979年3月,平阳(今苍南)、泰顺、福鼎三县共同拨款,在分水关公路的三岔口,合建了一座“友谊亭”作为纪念。现分水关属于福建省省级文保单位,苍南县为了表示对分水关的重视,拨款在关前建了一座景观墙,亦命名为县级文保单位。其实省这样的行政区划是统治者人为设定的。统治者出于控制和稳定的目的,往往有意打乱具有自然和文化统一性的地方。

中国古代统治者划分行政区划的原则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就是既考虑自然和文化的统一,又为了避免割据和独立,要打乱和拆分具有统一性的地方,像我们浙江南部——温州一带,就自然和文化而言,划入福建省可能更为合适。但老百姓却不管这种伤脑筋的属地问题。住在分水关南、北的两省三县人民历来友好相处,或互相攀亲、或互种田地,不分你我。

四百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五次入闽,却不见路过分水关的记载。是什么原因?看来是浙南闽东地区多山多水,交通不便,使他的脚步停滞。但有一个人却来了,他就是清代学者俞樾,当年轻的俞樾从家乡浙江德清往福建霞浦省亲,翻越险峻的分水山入闽时,他站在分水关上擦去汗水,眺望南方,那磅礴的福建山脉使他感叹,并留下:“岭上严严分水关,令人回首故乡山,归途倘践山灵约,雁荡天台咫尺间”的诗句。

往事飞跃千年,历史前进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歇,如今,昔日的边界雄关如今只剩下残缺寂寞的身影在浙闽省界的分水岭上,而山边下面的高速公路上车流不息,呼啸而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央视远方的家《沿海行》第58集:闽浙边城福鼎
历史深处的一道风景
【福建】福鼎闽浙分水岭联
古代的军事屏障,今日风景奇丽,武夷山九大古关隘,有去过吗
进入福建,翻山越岭到福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