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武王在陕西封了一个侯国,后来迁到河北,国名被邻国借用至今
欢迎关注

《诗经·大雅》中有一篇《韩奕》,讲的是周宣王时期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全诗六章,其中第六章的文辞如下: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

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实墉实壑,实亩实藉。

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这里的韩侯是西周初年受封的韩国国君,此韩国并非战国三晋之韩国。那么,韩侯之国又在哪里呢?《史记·韩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曰:“韩原在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又韩城在县南十八里,古韩国也。”按照《括地志》的说法,此韩国位于今天陕西省渭南市下辖的县级市韩城市南部,地处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

但是,从《韩奕》中“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的文辞又明显透露出在周宣王时期韩国曾经徙封,而且是迁到北方的。周宣王在位期间,“王锡韩侯”,即是重建韩侯之国,地理位置在今天河北省固安县一带,“其追其貊”和“奄受北国”的意思是韩侯负责管理“北国”的秽、貊两族。

西周初年韩国分封示意图

从后来韩国徙封的地理位置看,韩侯之国与燕侯之国同是西周王室的“外服”藩国,主要的职能是镇压边远地区的异族反抗。西周末年,封建体制瓦解。燕国和韩侯之国在东北地区的统治遭到严重的挑战,结果是始封于召公的燕国领土大大向燕山以南退缩,而“韩侯之国”则彻底瓦解。

位于河北的韩国灭国之后,其遗民中之一部分人越海迁往朝鲜半岛南部,这便是日后半岛所谓的“三韩”之“韩”的由来。

在韩侯之国的遗民之前,大陆华夏族亦有先民进入朝鲜半岛,那就是史籍中记载的“箕子朝鲜”。据唐朝人孔颖达为《尚书·洪范》注疏曰:

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其朝而问《洪范》。

如果孔颖达的这一解释成立,那么箕子为何会“走之朝鲜”呢?蒙文通先生在《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书中提出朝鲜半岛在商代就有一“古辰国”,是殷商的海外属国:

辰之名,古未他见,而国则最古。考左氏以‘宋为大辰之虚,卫为颛顼之虚,郑为祝融之虚,陈为太昊之虚,鲁为少昊之虚,晋为夏虚’。大辰比于祝融二昊,则是亦有国者之号。宋鲁亦曰商鲁(吴语),商而曰辰,亦犹参辰之即参商乎。

按照蒙文通的解释,箕子走之朝鲜,其实就是去了商族的海外属国,等于在半岛复国了,而国号并不是“朝鲜”,而是“辰”,位于今日半岛南部。“辰”的国名与东方民族的原始崇拜有密切关系,“辰”为东方之“最明”的星宿,以辰命国,辰国为东方日出之国。

箕子朝鲜 辰国与大陆

到了春秋之初,箕子后裔迁至大同江下游,并改名为“朝鲜”。韩侯的后裔浮海东迁,沿着箕子东来的路线到达韩半岛的南部。“箕子之国”北迁之际,恰是“韩侯之国”东来之时,韩人将迁居之地命名为“韩”,而古“辰国”之名依然保留。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是绝对准确,但是起码明确了一个事实,在春秋之前,并无“朝鲜”之名。揆诸文献,先秦文献之载西周历史也的确皆不见“朝鲜”一词,《史记·宋世家》也只是说“周封箕子而不臣”,后面也没有任何下文。

“辰”与“韩”便成为半岛中大陆移民与土生部族共同的政治资源,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政治文化。罗继祖先生对后来半岛“三韩”的说法有过一番考略,他认为半岛之“韩人”由三个部族合成。其一为商族,“即箕子一支和随着箕子入海的一批商族遗民”,是为辰韩;“一种是当地土著民族,亦即当地的原始邑落,这部分人数最多,占地最广,是为马韩”;另一种便是周朝的韩侯之国遗民,称之为弁韩。

罗继祖先生的结论似乎忽略了春秋之后半岛与大陆的人口流动。事实上,“韩侯之国”的部分移民到达古“辰国”之地之后,已与当地土著民族融为一体,后来便成为该地的“土著”韩人。而史载“马韩”形成最早,并且是当地的土著族,此土著族恰恰就是“韩侯之族”与“辰国”之地的土著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

三韩示意图

另外,“辰韩”之“辰”,应取名于“古之辰国”之“辰”,这一民族应是该地之土著族与一部分逃往至半岛的秦人和后来的卫氏朝鲜人融合而成的。《三国志·东夷传·韩传》说,“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至于“弁韩”,也不可能纯粹是周人,而是秦汉移民与先前的韩侯遗民融合产物。

“三韩”的地理位置,目前学界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马韩位于半岛西南部,大致在今韩国京畿道中南部和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以及忠清北道西部地区。《后汉书·东夷传·韩传》云:“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辰韩的领地,应包括今庆尚北道大部以及庆尚南道、忠清北道部分地区,而弁韩则位于今洛东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今庆尚南道大部,庆尚北道小部地区。“三韩”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应该说,它们是在上古“辰国”之地逐渐分化出来的。

李熙称帝

“辰”、“韩”、“朝鲜”都是半岛的政治历史文化资源,对后世历史影响极大。公元1401年,李成桂之子李芳远被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国名“朝鲜”再次出现在半岛历史舞台。

1392年高丽将军李成桂政变上台,1401年其子李芳远被明朝册封为朝鲜国大王,成为明朝藩属国。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的第26代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从朝鲜王国到大韩帝国,似乎是在摆脱与大陆之间的宗藩纽带,但是李熙君臣似乎忘记了“韩”之国号源于韩侯之国。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半岛从日本殖民统治中获得解放,然而分治为两国,南北两国的国号选择其实恰恰是继承了古代箕子朝鲜与三韩之分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国历史上下4000年,竟也是“文明古国”?
朝鲜与韩国,位于韩半岛,朝鲜与韩国以前是同一个国家,曾一度成为日
韩国的历史
汉城这个名字已经用了500多年,韩国为何要改成首尔?
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个韩国?这怎么可能!明明是有过5个韩国!
亚洲唯一在国号前加“大”字的国家, 但面积却还没浙江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