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申码”是怎么生成的?市民的数据安全吗?我们走访了“诞生地”,答案在这里……

如今,不少市民无论是上班、回家、去商场,都已经习惯拿出手机打开“随申办”APP或者“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出示“随申码”,手持“绿码”的市民通过现场体温测试正常后,就能迅速进入各个场景。“即使在防疫期间,有了这款’绿码’,很多时候都能畅行无阻。”不少市民还期待着,疫情过后“随申码”也能开发更多的应用,真正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款“生活码”。也许有很多市民很好奇,这个小小的“随申码”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小码背后究竟由哪些大数据支撑?市民的个人信息、隐私是否安全?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随申码”的诞生地——位于寿阳路上的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探“随申码”背后的故事。

“随申码”数据来自多源,可靠、可信、安全

在“随申码”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市民感觉自己明明应该是“绿码”,但却出现了“黄码”的现象,于是对“随申码”究竟如何生成产生了一定的疑问。

对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工程师方海宾解释说,随申码是根据卫健委、公安部门、通管部门、各个道口等多源提供的数据,按照防控规则的设定,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生成市民的专属“随申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精准性。为此,大数据中心的数据部门,还将持续丰富数据来源,而且也会同卫健委、公安、通管等部门,不断优化数据分析算法和规则,分析问题原因,力争让每一个数据更客观更精准。

为此,随申码还设置了申诉机制,若“随申码”显示与市民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对“随申码”的数据准确性有疑议,可通过“随申码”下方的“我要申诉”留言,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完成信息核验,并予以回复。

也有不少市民担心使用“随申码”是否会泄漏个人信息?隐私是否会泄漏?方海宾表示,核心数据都汇聚在本市的电子政务云上,具有很严格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市民的个人信息不会发生外泄,因此市民可以放心使用“随申码”。

在使用“随申码”的过程中,还有市民担心有人可能使用“截图”进出。其实,“随申码”拥有核验功能。“每一个‘随申码’生成后都有时间限制,有效期目前是30分钟,超时就失效了。”方海宾说,管控人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随申办”APP现场扫一扫市民的“随申码”,进行实时后台数据对比,得出核验结果。

每分钟最高访问量超过十万次

“最近’随申码’变得越来越好用了,没有出现过扫不出、显示不了等问题。”在南京西路工作的白领李小姐,从2月下旬按照企业复工要求,开始使用“随申码”。当时还是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但如今的使用已经“通畅无阻”。

细心的李小姐还发现,这两天要求扫“随申码”的二维码也发生了“三码合一”的情况——“随申码”可以通过随申办、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应用获取,原来不同平台对应的二维码也不同,但现在同一个二维码无论用哪个平台扫,都能准确出现“随申码”。

上海市民对“随申码”的关注度和使用人数、频次,远远超过了最先预估的“随申码”最大并发量,从2月17日上线至今,上海大数据中心的工程师们不是在讨论方案,就是在解决问题。

数据库效率不高怎么办?扩容!

服务器数量够用怎么办?扩容!

网络带宽不够怎么办?扩容!

为了提升“随申码”的响应速度,保障其运行平稳,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工程师们殚精竭虑,日夜无休,着力解决每一个技术环节,应对高并发、高访问量的承载能力和后台的数据交换、治理、计算等问题。

专家、互联网公司受邀重构技术框架

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带宽都扩容了,这下应该能满足市民日常使用“随申码”的需求了吧?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前台、中台还是后台,不能有一个短板环节,否则都会影响系统运行体验。

“如果把第一次使用’随申码’注册认证,当作是打开了’随申码’使用的大门,那么我们一系列扩容的改进,确实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工程师方海宾解释说,“但‘随申码’是一个高频次的使用程序,也就是一个人可能在一天中需要使用多次。也就说,我们虽然打开了大门,但想要顺畅地使用,我们还需要过一条河,但我们原本设计跨过这座河的桥,太窄了。”

如何把“这座桥”也拓拓宽呢?

2月24日晚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邀请了来自高校、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专家一起讨论,共同给“随申码”诊断、开良方。

像阿里、腾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在应对“并发”已经有很多丰富经验,加之学者可行化的建议,上海大数据中心决定对“随申码”进行“大换血”,从前端的优化设计、中台的有效衔接、后台数据库的计算能力,重新优化设计一套能够应对高并发量的新架构,以满足市民对“随申码”的使用需求。

于是,位于上海大数据中心六层楼的办公室又开始新一轮的通宵达旦。在方海宾的印象中,整个办公室、会议室都是人,累了就躺在椅子上眯一会,所有工程师都24小时轮轴转,甚至都不记得当天是周几。在他们眼里,只记得3月2日就是他们需要迎接的一次“大考”——全市不少企业都在3月2日复工,需要使用“随申码”的并发量将非常大。

经过4-5天的不断攻关和优化,3月2日复工首日的“随申码”使用并没有出现“卡壳”等问题。“随申码”进入了平稳过渡阶段。

从无到有,“随申码”的诞生只用了4天时间

“其实,‘随申码’的设想早就有了,但一直在研究阶段。是这场突发的疫情加速了它的诞生。我们是从2月13日接到任务,需要马上把’随申码’付诸使用。”方海宾回忆说,“当时我们在原来的设想基础上,实际上花了半天时间进行讨论确定,这款’随申码’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需要使用几种颜色、怎么使用、在哪些场景使用,等等。”

为了让“随申码”的识别度更高,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还利用了一网通办个人主页汇聚的照片库,在码上加上了头像,瞬间码的美观度和颜值大增,这在全国也算是独此一家。经过几日连夜开发,“随申码”在2月17日上线进行试点运行。

“刚开发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挺激动的,毕竟这也算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方海宾说,接下来“随申码”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让整个团队根本没有时间去感受心情上的变化,在通宵达旦的过程中,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

“现在上海市民使用的这款’随申码’,早已经脱胎换骨。”

如今,“随申码”进入了平稳使用期,方海宾和他的同事们却依然是战斗攻坚的状态,丝毫无暇喘一口气,依然在对“随申码”的应用进行不断的优化迭代,例如3码合一的2.0版、增加个性化的管理职能、对接各类社会应用……这款“随申码”未来将成为上海市民的“生活码”,即使疫情过去了,上海市民也能使用这款“生活码”更方便地工作生活。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周年!走近“随申码”背后的“攻坚队”,在“吐槽”中推动技术升级
大数据下的数据安全
2021识别技术公司分类排行
上海市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疫情防控须知
截至7月底,上海已累计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调用81亿次
“数字哨兵”概念股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