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红楼梦》能产生于乾隆时期吗?

《红楼梦》能产生于乾隆时期吗?

 (2017-06-25 08:31:44)

转载

    下面转载一文,作者认为《红楼梦》不能产生于乾隆时期。该文写得甚有功力,所提供的资料可称丰富,表示钦佩,这与那些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史料文献知识,自说自话,凭他的个人幻觉,沉醉于意淫,左右手下棋,从而自己宣布自己赢了的假充“内行”;以及无中生有,睁着眼编造事实者,自有天壤之别。然而此文作者有未考虑到的一面,即既然乾隆时期禁忌如此之严,那乾隆时期《红楼梦》钞本怎么能“置庙市中”,怎么可能“不胫而走”,尤其是程伟元他们怎么能在乾隆时期公开印行,从而“家置一编”?而印行者丝毫没有因此受难,可见此文考证并不适用《红楼梦》一书,因为不符合《红楼梦》实际流传这个事实。

 

《红楼梦》中乾隆朝的文化禁忌气场

吴氏红学 2017-06-23 21:46

(作者:顾跃忠)

《红楼梦》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作品,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当年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里认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后来胡适认为曹寅有个孙子叫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一下子把《红楼梦》的时代拉到了乾隆时期,并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但是,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感觉到的却不是乾隆时期的气场,而是晚明、康熙时期的气场,也就是土默热先生所说的晚明文化气脉,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乾隆时期的文人写出来的却是具有晚明文化气脉的小说呢?

面对这一矛盾,有的学者拒不承认晚明文化气脉,认为《红楼梦》反映的就是乾隆文化。而有的学者就比较客观,承认《红楼梦》有晚明文化气脉,有遗民思想的体现,但依然认为《红楼梦》是乾隆时期曹雪芹的作品。

最近读到了胡文炜先生的《关于〈红楼梦〉成书的年代》一文,他认为一部好的小说总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但书中的时代气息不等于这部书的写作年代。他说:作品有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思想,只能证明这部书的作者不是宋代或明代早、中期的人,但不能排除是清代中期的人。也就是说前代的人写不出有后代特征的著作,但后一代的人却能写出前一代文化特征的著作来。”“作品的时代特征上限不可靠,下限则不可逾越,例如如果小说中写到只有康熙时代才有的物品,那么书的作者就不会是万历时期的人,但作者完全可以是乾隆时期甚至晚清、当代的人。

如果抽象地说后代的人可以写出前一代文化特征的作品来,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禁忌。后代的人固然可以写出具有前代文化特征的作品来,但在这作品中,体现的必然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格,也必然不能突破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禁忌。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一个代表性的学说叫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他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就有盘古了。比如,我们读《论语》,看到里面讲到尧、舜、禹的事迹,但这并不能证明尧、舜、禹的事迹果真是像《论语》所讲的那样,而恰恰证明了在春秋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尧、舜、禹的事迹是那样的。《论语》不能用来证明尧、舜、禹时代的历史,却能用来证明春秋时期的文化特征,因为它具有春秋时期的时代风格。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以诗证史的理论,运用的原理相同。陈垣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阐述陈寅恪先生的主张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同样的道理,康熙年间可以做的一些事情,在乾隆年间成为了禁忌;而康熙年间与乾隆时期文学的风格也有极大的差异。

就《红楼梦》的创作而言,尽管乾隆年间的文人可以写具有康熙时代特征的作品,但《红楼梦》文本中出现的一些情节却不可能是乾隆年间的文人可以写得出来的。《红楼梦》的文学风格也符合康熙时期的特征,而与乾隆时期文学的风格格格不入。下面仅举几例说明。

一、居丧演戏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这日伴宿之夕,里面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与亲朋等伴宿,尤氏犹卧于内室,一切张罗款待,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

居丧演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金瓶梅词话》六十三回中就有西门庆为李瓶儿吊丧,请海盐腔戏班演剧的情节:晚夕,亲朋伙计来伴宿,叫了一起海盐子弟搬演戏文。但是,这种习俗,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起就被明令禁止了。《清史稿·礼志》载:康熙二十六年,禁居丧演戏饮博。

                                          


当然,禁令虽出,并不能立竿见影,故雍正、乾隆均再次重申这一禁令。《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二年严禁兵民等出殡时、前列诸戏。及前一日、聚集亲友、设筵演戏。乾隆帝一即位,立即发布了《命丧葬循礼谕》,《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了这道谕旨的全文:朕闻外省百姓,有生计稍裕之家,每遇丧葬之事,多务虚文,侈靡过费。其甚者至于招集亲朋邻族,开筵剧饮,谓之闹丧。且有于停丧处所连日演戏,而举殡之时,又复在途扮演杂剧戏具者。从来事亲之道,生事死祭,皆必以礼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者,均为非孝。是知各循其分,乃能各尽其孝,初不在以奢靡相尚也。当哀痛迫切之时,而顾聚集亲朋,饮酒演剧,相习成风,恬不知怪。非惟于礼不合,抑亦于情何忍?此甚有关于风俗人心,不可不严行禁止。著各省督抚等通行明切晓谕,嗣后民间遇有丧葬之事,不许仍习陋风,聚饮演戏,以及扮演杂剧等类,违者按律究处。务在实力奉行,毋得姑为宽纵。

从乾隆帝《命丧葬循礼谕》的行文来看,那时京师的居丧演戏现象已得到控制,而外省尚在我行我素,故乾隆帝发布了这道上谕,命令各省督抚等通行明切晓谕,以禁止这种陋习。

可见,居丧演戏早在康熙二十六年就已明令禁止。但由于古代资讯不发达,故没有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尽管如此,皇家却三令五申禁止,到乾隆时期,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资讯再不发达也应该见效了。更何况贾家是皇亲国戚居住京城,天子脚下,秦可卿葬礼四王八公聚齐,是贾家敢违抗上谕?还是作者无视禁令?乾隆时期的文人不要说不敢写这样的情节,就是敢写,恐怕也不知道这种习俗了。

二、蓄养家乐优伶

《红楼梦》对戏剧的描写十分精到,非大戏剧家不能为之。胡文彬先生在《红楼放眼录》中认为《红楼梦》中对戏曲的描写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红楼梦》中的贾家还蓄养着一班家乐优伶,并经常演出。戏剧成了红楼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红学家们常常以曹寅、李煦家养过家庭戏班这一史实来论证曹雪芹具有精深的戏曲造诣。

但是,事实上曹雪芹根本没办法受家庭戏班的熏陶。雍正二年,雍正帝发布敕令:外官畜养优伶,殊非好事。朕深知其弊。……家有优伶,即非好官。着督、抚不时访查。至督、抚、提、镇,若家有优伶者,亦得互相访查,指明密折奏闻。家里养个优伶,就不是好官,弄不好还要密折奏闻,谁还敢蓄养家乐优伶?若还在作品中大肆宣扬,岂非与皇家禁令唱对台戏?乾隆时期的文人,不要说不敢写,就是敢写,恐怕也不知道这种习俗了。即使有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生动的描摹呀。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芳官唱《赏花时》曲:…….猛可的那一层云下……

三、避讳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写贾赦欲纳鸳鸯为妾,鸳鸯不肯,贾赦就对她进行威胁,说她想嫁宝玉。鸳鸯就在贾母面前发誓道: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乾隆帝登基前,于雍正十一年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两年后即皇帝位。

《红楼梦》中鸳鸯抗婚时居然把宝天王宝皇帝都骂了。此外,行为不端的贾琏居然与乾隆帝次子永琏同名,贾代善居然与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同名。这在乾隆时期,可是大不敬的死罪呀。

清初,清军刚刚入关,避讳制度尚不严格。如顺治帝名福临,曾下诏布恩,特许臣民可不避讳字,说:不可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再如康熙朝搞了11起文字狱,无一起是因避讳问题而起的。但到乾隆时,避讳制度却严格了起来,著名的王锡侯《字贯》案,就是因避讳问题而兴的文字狱。

《红楼梦》中鸳鸯骂宝天王宝皇帝,贾琏与永琏同名,贾代善与和硕礼烈亲王同名。乾隆时期的文人即使想写,他敢写吗?

  

 

四、违禁曲目

《红楼梦》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三出《仙缘》出自明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邯郸梦》;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其中第三本《南柯梦》也出自明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邯郸梦》。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此时唱的《西楼会》,正是这出将完,于叔夜赌气去了。这里的《西楼会》演的是御史公子解元于叔夜与西楼名妓穆素微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

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说着,又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这出《惠明下书》为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中的楔子。

《红楼梦》中的私下议论:宝钗对黛玉说她家《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上述所引这些曲目,属于琐语淫词类,在康熙后期至雍正乾隆朝多次发文禁毁。王利器先生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记载: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谕: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而严绝非圣之书,此不易之理也。近见坊间多卖小说淫词,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诱惑愚民,即缙绅士子,未免游目而蛊心焉,所关于风俗者非细。应即通行严禁。 康熙还要求众臣讨论拟定实施办法。结果拟出并得到批准的具体办法为:凡坊肆市卖一应小说淫词,在内交与八旗都统、都察院、顺天府,在外交与督抚,转行所属文武官弁,严查禁绝,将版与书一并尽行销毁。如仍行造作刻印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市卖者杖一百,徒三年;该管官不行查出者,初次罚俸六个月,二次罚俸一年,三次降一级调用。

琐语淫词外,还有所谓教诱犯法之书,更是严厉禁毁的。

据王利器先生《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记载,雍正三年发布禁令: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及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乾隆十九年有人奏曰:坊刻《水浒传》,以凶猛为好汉,以悖逆为奇能,跳梁漏网,惩创蔑如。乃恶薄轻狂曾经正法之金圣叹,妄加赞美;梨园子弟,更演为戏剧,市井无赖见之,辄慕好汉之名,启效尤之志,爰以聚党逞凶为美事,则《水浒》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臣请申严禁止,将《水浒传》毁其书板,禁其扮演,庶乱言不接,而悍俗还淳。……乾隆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题,本月二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

这些教诱犯法之书在《红楼梦》中却不断现身。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语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山门》。《山门》取材于《水浒》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亦称《醉打山门》,剧演智深大醉归寺,打坏山门一事。

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豪宴》写明嘉靖年间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玉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一家事。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一时贾珍上来回道:神前拈了戏,头一本是《白蛇记》。贾母便问: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白蛇记》写的是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

这些曲目都属于凶猛好汉戏和皇帝戏,应当都在禁毁之列。乾隆时期的文人即使想写,他敢写吗?

好了,我不多举其他例子了,实际上例子还有很多,像末世情怀、女清男浊思想、男风的描写等等,均非乾隆时期所应有,这里我不再展开。

总之,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必然烙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虽然后世可以写前代的事情,但写出来的必然是有后世印记的事情。《红楼梦》的创作也是如此,它深深印上了清初至康熙时代的印记。乾隆年间思想禁锢很严,明令禁止与需要避讳的东西特多。因此,即使作者私下闻知前代康熙年间某些情节,非不能写,而是不敢写入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红楼梦》中的明珠,乾隆曾翻阅过,却只说了一句话
曹雪芹和他的父亲母亲
秦可卿是怎么死的?秦氏淫丧天香楼背后暗藏乾隆身世之谜!
《红楼梦》是自传小说吗?
顾春芳:《红楼梦》中运用戏曲传奇的意义(《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和戏曲关系新探之二)
从《红楼梦》看康乾时期的戏曲文化绪论 – 国学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