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内科学的临床与应试区别,为什么院校的本科生出来不会看病

中医内科学快速辩证论治要点

综述:

中医内科学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地辩证论治呢?总的原则就是辨病和辩证相结合的原则,辨病,主要抓住主症,辩证则需要兼症+舌脉相结合。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临床和应试是两套不同的系统。

对于临床而言:

辨病依赖主症,如何确定主症?

(1)患者最开始叙述的最想解决的症状

(2)患者较长时间叙述的症状

(3)在所叙述的诸多症状中为诱因

(4)程度最重客观上急需解决的症状。

辩证依赖以下三个方面,主症的描述,兼症的描述,舌脉。

首先对于主症的描述,如主症是咳嗽,对主症的描述是咳嗽的性质、起病的缓解等相关描述,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大夫而言,平此项就可以快速完成辩证。

其次兼症的描述,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兼症又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伴随主症的本系症状,如胃痛可以出现吞酸、嘈杂;一部分是由主症涉及到他系的兼症,比如感冒主要以肺系为主,但也可能出现脾胃系的症状,也可以是皮肤的疮疡,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初期也可以表现为表证等但这不在本病的讨论范围内,可以感冒发烧为首发症状;因此这点与应试不同,应试本身就有框架,有局限性,而临床具有发散性。最后一部分是异病同证的症状,比如同样是气血两虚,眩晕和头晕是都可以出现的,对于气血两虚证型在这两个病是有很多相似点的。但是临床而言有可能第三点表现的不明显,而书本上的辩证要点如舌红苔白,脉细数,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口干等又不一定完全出现于疾病的某一阶段,或者说出现的并不明显,因为上述部分往往都是一个极端,而很多疾病往往起初表现的模棱两可,难以用这种极端方法去甄别,因此此部分,主要取决于术者的中医临床功底。总结起来就是,兼症有利于辩证,兼症主要指伴随主症的本系症状、由主症涉及到他系的兼症、异病同证的症状(这个是指比如肝郁气滞可以交叉出现在各个疾病中,但是除去主症部分基本剩下相同,这部分称之为异病同证)这三部分。

最后舌脉,当然舌脉并不一定是最后才去采集,对于临床而言,有的大夫更喜欢或者患者一开始就让你把脉。对于舌脉,既需要术者的中医功底,又需要术者的观察、分析、联想、判断,因此辩证整理是一方面,实践起来又是另一方面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点绝非一朝一夕所得,更需要的是医者的感觉。而书本上是直接白纸黑字告诉你了,况且书本上所说的舌脉和临床差异根本不是一点点,比如脉细数舌红少苔,这是最典型的虚热证,但是临床有那么典型的,书本上是让你见识最准确的,最核心的然后你临床再实际分析,加以变通。就拿虚热证来说,临床有可能脉摸起来是虚软浮大中空数的,舌由于是初始阶段,也可能仅仅是略红,口略干。为什么?书本上的辨证分型是一个个点,好比大海中的灯塔,但是灯塔之间的路程,也算作整个旅程的一部分。什么意思?就是临床的疾病时连续变化的,有典型的,有不典型的,况且人的体质又不一样,因此就算是同一个证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同样的对于治疗,有的人感冒发烧了,有的人仅仅是流鼻涕,有的或有咳嗽,或有发烧,作为医者,首先就是要把这些兼症问清楚了,最好不要有遗漏,然后抓住主要病机再对这些标症临证加减,这些内容需要医者自己去整理,这部分不作为授课的重点。而用药方面,中药学这本书,我们学了,只是告诉我们功效主治,却没说他们作用的大小,比如麻黄和紫苏都是解表但是他俩谁解表更厉害没说!因此,用药加减,一方面要牢记哪些是“要药”“良药”“佳品”等;或者是临证跟师看老师用药的效果及常用哪些药,回来再自己学习本草书籍;或者是在方剂中学,尤其是方剂中的君药,某一个或某一对,针对什么病机就可知道,什么药针对什么病机好了,临证才有针对性不然就会组方成草垛子,都想要。

对于应试而言:

辨病依赖主症,如何确定主症?

(1)往往是题干最先或靠前出现的症状。

(2)对于以单一以症状或体征命名的疾病如咳嗽病,这样以症状,心悸,胸闷,胸痛,水肿,失眠等以单一症状或体征命名的疾病,基本上症状就告诉你了。对于感冒,肺胀,哮病,肺痨,肺痈,中风,癌病,虚劳等多个症状组合起来的疾病我们需要记住他的疾病特点,如果能记住最好,实在记不住总要混个眼熟,可以看书和做题相结合。

(3)对于同一个题干出现多个疾病症状的,我们需要根据其靠前的程度进行甄别,必要时我会特殊备注加以说明。如心悸病——瘀阻心脉证,出现心悸不安和心痛时作同时出现,但是,我们根据出现的顺序和心痛的程度就可以判断为心悸病而非心痛病。

辩证依赖三方面主症的描述,舌脉,兼症的描述,方剂的反推。现详述如下。

(1)一般为了快速辩证,往往看舌脉,但是这个也不绝对,在中医内科中挺好使,基本常常能判断10之7/8,但对于外妇儿有时候不太好使不能独断专横。

(2)这个时候,往往通过结合对主症的描述(如咳嗽,如何描述咳嗽的,咳痰是什么样的)+异病同证的症状+伴随主症的本系症状+由主症涉及到他系的兼症,而4个中,主症的描述+异病同证的症状又是关键所在,某些情况,主症的描述甚至成了秒杀词,如在哮喘病中,见到对哮喘描述的“哮鸣如水鸡声”就可以绝杀判定为冷哮证型!

(3)方剂的反推,这个一般是你对方剂掌握非常熟的情况下使用。如一个题干,基本判定为带下过多(这个是妇科的啊)湿热下注证型,有止带方、完带汤、内补丸、龙胆泻肝汤,那么基本中间两个就可以去除,最后一个是临床上是可以用的,但是这选止带方!这个方法一般用来反推,辅助应用,不用做核心决策。

说了那么多,主要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即临床和应试是两码事,临床是临床,应试是应试,不要想一步走完两件事,好比毛主席完成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49年前)和社会主义革命(58年三大改造完成前),学医也一样。但两件事有联系,就是彼此之间对于中医知识理论有相通的论述。这点不矛盾,但不要过于执着其中。

最后需要说的是,既然咱们是应试,那就需要一套有别于临证的方法论,目的是快速辨病+辩证,要求的是快准狠!终极目的是通过考试拿到证,不要纠结和临床的区别。那么方法论是什么呢?详见上述应试部分。但是核心的辩证思路有必要再在此理清一下。

辨病:依靠主症——主要依靠考前的症状描述

辩证:主要顺序为:舌脉——主症的描述——异病同证的症状——(伴随主症的本系症状——由主症涉及到他系的兼症)——方剂的反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讲究辩证
《方剂学》学习笔记27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经方的治疗六法和经方的辩证思路
中医的科学技术普及应用是解决中医发展缓慢的惟一途径
【李敏洲经方医话】浅谈中医大夫与中药大夫
在中医临床师授交流群里的留言:辨证论治琐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