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孝通:中国人为什么不痛快地活,不爽快地死,蛰伏有什么意思?

费孝通的文字在各种散文中,都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心态的深刻理解。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也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过日子与过渡心理,这两个词似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有的感受,但普通的生活态度触及了中国文化的底层文化心理,即模糊、平庸、顺应命运、被动地承受老年的轮回。

此时,作为人类学家的费孝通,并没有用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话语来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正名,而是明确地对其进行了批判,并鼓励中国人果断起来,不要再对西方人积极的生活选择、改造世界和批判进取的精神麻木不仁。

为什么费孝通会提出'过渡心理'这个理论,源于他的一句自问: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却又不爽爽快快地死,不生不死地蛰伏着有什么意思?

后来他在看到人们欢天喜地地过年时,他才明白,人们不停地受苦,不停地忍耐,只为了片刻的欢愉。

在享受过后,人们又重新回到了黑暗之中,不停地忍受着困苦。当我听到每个人都在说“过年”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古老的文化有一种不可阻挡的“过渡心理”。

在日常语言中,生活意味着“过日子”。大多数人希望我们的一生像一只穿过万重山的独木舟。假设命运是坏的,一路上没有好的风,如何放下这一堆日子自然会成为一个让人生与死的负担。

然而,这样的人绝不会想自动卸下沉重的负荷休息,甚至直接扔进深海。他们似乎很认真地把这个担子看成了无可奈何的累赘,做人是一项责任,是一种不必有权利的义务。

每过一节,每过一年,我们都将为自己感到高兴,仿佛探险队已经征服了另一座城市。否则为什么要吃年夜饭而不吃年中饭?

我们的骄傲不在于我们完成了一笔生意,所以除夕值得我们大吃一顿?新的一年似乎是我们又一项繁重任务的开始。习俗上不是常用禁食、不会客等淡漠的心情来接受的么?

“过日子”的生活态度若是细细加以分析,它既不是对生活的厌恶,也不是对生活的消极反应。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是痛苦的,如果他不喜欢痛苦,不相信痛苦是获得幸福的手段,生活就会失去对他的诱惑,所以如果他有一些勇气,他就不能不直截了当地放弃这个累赘。

求超脱的人决不能拖着得过且过的过渡精神,他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里,看不到埋伏着的火山;他在汹涛滚滚的大海中,望不见万花竞艳的岛国,他应是死了心的,他有的是厌恶和消极,求个“一切皆无”。

抱着“过渡心理”的多少要存几分侥幸之心,我说他很幸运,因为虽然他没有对光明的未来绝望,但他没有积极追求它。“生活”不是消极的,而是被动的。当一年来临时,庆祝新年;当节日到来时,庆祝节日;孩子出生后,抚养孩子;当官员来的时候,做一个官员。

不要主动寻求,也不要被动回避,接受一切。要是来得好,是这样;来得不好,也是这样。生也如此,死也如此。

费孝通的观点虽然激烈,却很有道理。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经常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活可以说对我们没有追求,不是为了住房和汽车,而是为了我们挣多少钱和我们开了多大的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1国史-书法-费孝通
人类学者在田野怎么玩?
会议通知 | 费孝通江村调查八十年学术纪念会: 田野方法、村落民族志与文化自觉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读书报告
方李莉 | 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