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凉又是秋
userphoto

2015.11.10

关注

【编者按】

很久没有买过报纸,昨儿突发奇想买一份报纸消遣,报纸末页有天气预报,说本周是:“雨尽暖深,此晴可待。”

转眼已立冬,然而在北方深秋和初冬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就让我们在“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的时节里,回味秋天,读转眸处这篇《天凉又是秋》,哪怕天已凉,冬已立,画面却是美且诗意的!

《天凉又是秋》

文/转眸处

秋雨连绵更兼寒,在漫长的堵车中想到了《石渠宝笈特展》,想到安然于武英西配殿一隅的《秋江待渡图卷》,想到两度看它时的徐徐靠近。

中国的手卷恐怕是全世界最奇特的绘画形式。当年古人双手展开阅读时,随着目光的缓缓左向,右手渐收已读之图,左手渐放未读部分,那心情一定和我们现在追剧集一样,在预料到和意料外徘徊猜测,充满好奇、欲罢不能。可惜这样的视觉享受今人已不复再有,置身博物馆的手卷只能在展柜中全部打开。观者只有忍住了,从右边慢慢看起,才能不受剧透的摧残。

钱选的《秋江待渡图卷》只有一米多长,属于短剧,剧情也不复杂。

右起第一部分

画面起首就是绝壁,笔直而陡峭,却不冷峻。除了青绿山水带来色彩上的明亮外,山头轮廓上的苔点也尽说南国山峦的俊秀。沿着蜿蜒的山脚路边,是秋日树丛的斑斓五色,掩映中茅屋几间,空室里更无它物,顿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叹。画面深处,山山水水高高低低,一程过后又是一程,直至如烟如黛。

而近在眼前的右下角却突兀地立着一块巨石,生生挡住了观者的视线。这大面积的石体,画家并不多着笔墨,空空横置,平添了怀抱中屋宇的寂静,又将观者的目光聚集向左。

左侧前景是一串大小碎石和芦苇丛丛,尽头有人正独钓秋江。再向左行,一只小舟刚刚离岸,在悠悠秋水中慢慢行去。

右起第二部分

顺着舟行的方向而去,观者的心却比小舟要快。江面愈行愈宽,非但没有人迹,众鸟也是高飞而尽不见踪影。只有远处山峦的坡度越来越缓,线条越拉越长,或是因着相看两不厌而长亭更短亭的不舍相随?目之所及是野旷天低,空濛濛一片,可有欸乃声声邀唤山水?可有片云无心却总相逐?真不知是山水有情,还是见山水的人别生依恋。这一曲似要终了,只有余音袅袅。

右起第三部分

心绪正飘渺间,忽见有红有碧的三株大树,树下坡上谁人伫立。不知那红衣人等了多久,只见翘首以待中的他幞头的带子被江风吹得笔直,当终于在江天一色里看到了渡舟时,他兴奋得抬起了左臂。

那画中人也就是两厘米左右的高度,要贴近展柜才能看得清楚。等我看清细节,从和展柜最近的距离直腰抬头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意料外。向画面右端望去,看着刚才一路阅过的山峦舟楫,突然发现自己站立的位置竟是红衣人的视角。

画家在这里玩儿了一个小小的视觉戏法,画面的第二部分完全消失了前景和中景,观者习惯于空旷之后,赫然见到的第三部分,却又只有色彩鲜明的近景,这个强烈的视觉差异,一下就把观者拉入了画中。刚才站在手卷右端时还是局外人的视角,仅仅踱步一米之遥来到最左端时已成了画中之人,心理位置的转换让观者对画中人待渡之心即刻感同身受。

右起第四部分

画后,钱选自题:“山色空濛翠欲流,长江浸徹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吴兴钱选舜举画并题”,而后又押了三枚印章。这怕就是中国士夫文人画最奇特之处,画家唯恐观者不明己意,都会自画又说的解释。以诗意再回品画面,唯有了然轻叹,再说一字都似多余了。

以字解题,《秋江待渡图卷》中“待渡”两字肯定是重点。整个画面被设置为分别的两段,中间空空如也。但空空中却有一颗待渡之心牵引期间,以虚带实的韵味让读懂的人自回味无穷。

而这里的“渡”不仅指乘舟过水,还有一层“度”的含义。“度”既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越过之解,更有“普度众生”里离苦解脱之意。“渡”,是走过的物理距离;“度”,却是要抵达至精神归宿。钱选以南宋进士的身份,在元朝终身不仕。在他的“待渡”之中流露出归隐“待度”之心。此岸,尽为幻象;彼岸,才是归途。中国古人用各种文字、图像的符号,微妙和细腻的关联出许多不明说、不能说的心思。观者怎能轻易放过?

(请将手机横过来观看)

《秋江待渡图卷》 元 钱选 纸本 设色 纵26.8厘米 横10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为更近原作意境,此处将画中大部分收藏印章及后人的跋去掉)

急刹车让我恍然从画中退回到武英殿展厅的欣喜里,退回到身在的长长车流的等待中,与画中人相同的还有什么?同有秋日,同是期待。700多年的光阴,就在这一瞬倏忽而逝。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溪 山 无 尽一帧北宋山水手卷及其在前期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
画 事 | 待渡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黄宾虹《墨山秀茂》
浑厚清润 意境悠远 ——赏王伯敏《江洲一曲》
李可染:用墨的大师,这些“黑画”,真乃墨天神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