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全国首届董仲舒学术思想暨董氏渊源研讨

董仲舒"76"世孙。(鲁)三河董志先19世孙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理事董孝忠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董氏宗亲:
    董仲舒后裔渊源研究工作,目前只能说是初始阶段。虽然经过两年多的框架式调研取得一些实效,但毕竟是点上的工作。全国面上的工作尚未开始。所以只能说处于酝酿时期。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看,七百三十六万董族人口大致分居在全国近两千个董姓聚集村庄和城镇之中,浙苏鲁冀晋闽豫应占全国董氏人口的70%左右。例如,山东胶济线南北两带分布董氏人口20余万;江苏赣榆约7万;睢宁一个叫柳园村的大庄竟有董氏人口2万余,是全国单姓人口最多的村庄。其周边数十公里方圆内约有董氏人口十五万之众.他们是董俊后代.相比之下,董氏渊源之根山西,董姓人口总数只有20余万,是少了一些。不过那里也有一个董氏大村,叫汾阳董家村,有5000多口人。还有一个小淮村,加上其周边村落董氏人口可能上万.令人深思的是有些历史上的名村名镇,董氏人口却少的可怜。如董晋的故乡虞乡董村,现在只有两户董氏人家。陇西更是如此。河北仲舒后裔占有一定优势,但苦于文革之乱,家谱绝大部分被毁。随着老人不断谢世,口头的族裔昭穆派衍世系逐渐冷落消失。年轻人空有一付思念祖宗心肠,无处去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这在目前的互联网相关论坛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浙江与福建的家谱占全国的比例最高,约80%。如上海图书馆家谱库中,所有董族家谱80%为浙江。另外,浙江的天一阁与各地市的档案馆图书馆,均不同程度的存有我董氏家谱。就是美国盐湖图书馆家谱库,也几乎全是江浙闽流传过去的董氏家谱。
地望的衰落也是董族人口迅速分解因素之一。如董族望郡陇西,目前档案馆只有一册不完整的董氏家谱。有的望郡已经空有其名,在那里很难找到我们企盼的家族信息。
    家谱与国史方志,是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史学支柱。家谱最真实的反映着一个家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社会演变地位。有许多史书上没有提及的事件信息,却能从家谱的记载中获得。特别是对董子的学术定位与他的理论研究基础,在各地家谱中处处可以得到鲜明印证。这是人们难以觉察到的宝贵财富。当然,在续家谱时难免存在着许许多多“趋炎附势”和“附庸风雅”现象,但我们要看的是他们的大方向。从历史进程中我们会明显看到,所有董族的根是同一的。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董甲出了名人,另一个历史时期董乙又出了名人...仅此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过多去指责这一社会现象,而应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对待。相对而言,我们搞好董族家谱的研究工作就是为董子学术思想研究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的董子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外董仲舒后裔调研相比之下比较容易。旅居海外涉渡口岸历史上只有两个,一个是福建一个是广东。其中,广东只是宋室皇族末日的浮海南下残余势力。号称20万,其实最后在崖山灭亡的只不足数万人口。因此说海外仲舒后裔绝大多数涉及福建。更为具体的是福建董思安一族,他的父亲董章是唐末王审知的部将。说起来也是董族的光荣,王审知在福建称王50年,最重要的的后盾是他母亲董氏夫人。董氏是一代巾帼英杰,她亲自参与指挥具有五千军卒的王氏军旅转战豫皖浙赣,最后经过周密策划,王氏兄弟杀了王绪自立为王。董思安是王审知母亲董氏侄儿,到董思安时代福建战事已定,他当上了漳州刺史。董氏原籍琅琊,就是现在的鲁南地区。她逝世后被授予“皇妣陇西董氏累赠鲁国内明夫人”,“追封庄惠太夫人”。曾有评议称其“恭懿贤淑,光于闺阃”。董思安是董仲舒的后代毫无疑义。关于福建董氏后裔的研究,董仲舒杨震研究会提出的资料:福建有董氏八支,但主要还是董章和董尊诲后裔董纯永(南宋绍兴初年 - 1140年开基琅岐)两支后裔。一个来自陇西 - 河东 - 济阴;一个则来自范阳。其实,这两个地域已经再清楚不过向我们提示了这两支后裔的迁徙路径。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海外宗族囿于家史闭塞环境影响,认祖归宗往往偏颇而不知,此乃族人一大悲哀。比如台湾的董童联谊会就使人大惑不解。董卓无后,这是史书和有些家谱上的记载。他只有两个女儿,若要有后代最可能也是他二女儿董玉娥的后裔。董卓与蔡文姬的父亲是挚友,可能蔡文姬保护了董玉娥吧,她是蔡文姬的爱徒。当然也许是董仲颖的兄弟伯颖叔颖的后代,或者是他叔叔董君成的后裔。同样问题还表现在董酉姑与董杨联谊会上。他们的确没有弄清楚他们敬仰的祖先到底是何人。
再一个问题是由于古老的原始家谱几乎丧失殆尽,唐代以前祖宗世系昭穆很难形成系列。因而诸多家谱只能在序言部分简略提及祖先渊源。更多记载的则是现代或近代家族排序,这就为渊源考察带来十分困难的尴尬局面。所以,寻找古老宗谱资料是我们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从寻找古老宗谱或到各地去组织,调研,到资料汇总,虽然现在有便捷廉价的互联网信息交流方式,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更多的资讯信息来往仍采用的是邮寄、电信联系等,而所有这些信息交流的背后都离不开经济基础作为后盾,赣榆董自俊老先生经过八年努力,花了近七万元人民币。他们的族裔还集资了近万元。才算完成原定计划工作.这个例子同样使我也感到困惑。北京师大的周桂钿先生曾建议我向董氏巨富募捐,但老董家人从先祖的基因中并没有遗传给我们这种本领,从内心就产生学不会的信号,还怎能付诸实施呢。作为一个课题,我们的确应该认真思考这个躲不过绕不开的最本质的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宗亲,我们做了一些前人忽略了的重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只是一个起点,一个万里长征第一段路程。更重要工作还在后头,甚至需要下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这也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组织起来的因素之一。我们必须团结合作,努力工作,像历代史学家那样忠贞不渝的投入到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族裔渊源追溯中去。使我们的后人知道自己的先祖,使全国董氏后裔明白自己的脉络渊源。谢谢大家.
                                                                              2005. 10 . 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董氏渊源并不复杂
董氏家谱
参加‘董子文化节’所想到的
嘉靖廿年《董氏家谱序》
董氏奇穴的渊源
董仲舒家酒与衡水老白干及董酒的历史渊源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