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锁具文化趣谈

锁具文化趣谈

时间:2009-08-02 16:54来源:中国锁网 作者:秩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钥匙链或是钥匙包,这与我今天谈的锁是有密切关系的。大家知道,有钥匙的存在,那么就有锁具的存在的必须,要不然钥匙就对我们是毫无用处的。我们通常见到的锁有房屋门上的锁、柜子/箱子上的锁、自行车上的锁、驾驶员的各类型车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锁。而前年公司组织到安徽省黄山旅游时,同事站在了“同心锁”旁边留影,我却因工作繁忙没有前去,那一长串,长串的锁具使我具有了好奇心。原来,这是恋人们在游黄山时的留恋,据同事说:“上山买一把配有两把钥匙的锁,大概十元钱,而后找一个适合挂锁的位置两人同时锁上,各自心里祝福对方。”这样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我看到的那一长串、一长串的“同心锁”。

      我突然想到了犯罪的人带的手铐,其实那也是一种锁,于是,我又想到了“刑具锁”。在百度搜索里我找到了各种刑具锁的说明与介绍,而后又去新华书店里看到了古代刑具锁的介绍,我看后真是惊得不敢说话,我真痛恨古人的残暴与*****。在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处罚各种犯罪的人或是逃犯,他们精心的设计了一系列刑具锁,让人看了就想到其残忍程度。我看见了木枷锁、手/脚链锁、嘴巴锁、乳房锁、阴部锁等等,这些刑具锁一听名字我们就能想象得到其用途。我认真分析了这些锁具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是统治阶级中一些邪恶的整人的工具,这当中虽有些是古代统治量刑的工具,但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符合当时法律的规定,而只是一些小人残害百姓或忠臣的“鬼点子”而后突发奇想加用的私人刑具。到今天为止这些本已是不可告人的事情,但时至迁境,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种古代的锁具文化现象来谈罢了,其产生的根源和适用范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我现在身处于中国制造的“中国锁都”生产基地——温州,这里可以说是锁具生产的集散地,我的妻子曾在一家小厂里当过文员,那里生产的就是家庭用的豪华型防盗锁具及一系列的不锈钢锁具。听妻子说,一把家用的豪华的锁具其出厂价就已高达数百元,摆在市场上后已超过千元或者更高,这在我来温州之前,我一定不会相信这是事实。我们家乡一带的人们还用着那普通的弹子挂锁,最大的也不会超过拳头那么大,多数家里都是用的那种市场上三五元就能买到的挂锁,也是就我们通常所说的“弹子锁”。试想一下,我会相信一把门房锁具会超过千元吗?再说乡人们用的一扇门最贵也不过三四百元左右,差的更不值一提了。这也许就是生活环境的差异吧!我想到这些时,我就想到一句中国与外国人的恋爱观的问题:“发达的外国人们选择对偶时,首先考虑到是对方浪不浪漫,而中国人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他家富不富裕。”这两种观点的存在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国别差异,而转移到中国国内的地区差异上来说,我想道理是相通的,两者包含有物质基础问题在内作怪。

      据考古学者杨国瑾先生考证,从带牙床的兽牙做的“错(锉)”,是二万年到一万年前的原始锉,可以锉削石器、骨器、木器。到了一万年到七千年前发明了树脂将兽牙磨去牙根四颗臼齿,用生漆陶片粉调和胶在木棒上,至今仍坚固不开裂。同时,又发明了用夹砂陶烧制成“陶错”,它可以当锉也可以当锁。某收藏者有两个“陶错(锉)”,都有小篆文字,一个是“燧”字,即燧人氏。一个是“易”字,可以推理当时把先天卦象和卦辞写在骨、陶片上,用兽皮包起来,再插一物件,即是锁起来。这就是中华古代锁具的雏型。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钥匙之一。觿是解结锥也,以骨、角、牙、玉为之。《诗卫凤芄兰》:“童子佩觿。”《说文段注》:“觿所以解结,成人之佩也。”内则注曰:“小觿小结,觿如锥,以象骨为之。”先民为保护个人贵重财产,常以精巧牢靠的绳结捕紧系牢,而佩用的兽牙,则是用来解绳结的工具,名之为觿。龙纹玉觿,乃公元前五百至三百年之间的作品,表玉白质,上面分布浅赭色的沁斑,龙是中国古代神话动物,代表神灵、高贵、吉祥的意义。龙纹觿象征着开启智慧之门,解开困惑之结。龙纹玉觿,现为台湾故宫博物馆藏。

       锁在历史上可分为三个时代,即木制锁时代、铜制锁时代、机械弹子锁时代,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钥匙孔的外露是盗窃与反盗窃矛盾的焦点,因此,如何将锁隐蔽起来,则成为安全防盗的关键。又据相关报道记载,锁是与人类私有制同时诞生的。锁具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我国的母系社会晚期(相当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开始有了私有财产(少量)积累。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人类开始了对锁具的探索。最初是用兽皮包紧自己的财物。外边用绳索反复牢牢打结。要开启时,必得用一根用兽牙或兽骨制成的“错(锉)”,把绳结一层层挑开。这是我国最原始的锁与钥匙的雏型。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就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一锁”。以后随看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又创造了铜锁、铁锁、银锁、玉锁等不同质材、不同形状的锁,工艺技巧越来越高。我国锁的蕴藏量也是居世界首位的。这是我国锁的产生与发展,至今锁仍然在继续发展变化,据著名民俗学家叶大兵所说:“任何行业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锁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必须认识到,锁不仅仅是小小的生活用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铸造、机械、五金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它是我国轻工业发展史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集中表现。因此,从历史学的视角来考察,锁行业有它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丈化史,人类的发展,都是在传承前人的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一代代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祖先留给我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研究、总结、继承,并加以发展利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读到这样的文字记载和锁具产生的历史原因后,我的思想大为转变,说真的,我此前对锁真的是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用来锁门房或车、箱子/柜子等日常用的东西,我根本没有去想它背后隐含的某种文化因素,这就使得我又想起了中国的“筷子文化”,中国人习惯于用筷子而国外人士用刀叉,这就是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及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我现在想来,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其文化背景的比如鞋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家居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其产生的文化因素,而常人们往往因自己的长期接触根本没去想其产生、发展等过程的文化因素,于是,传统宝贵的东西往往被人们遗弃,很多文化未来得及保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在这段历史过后,就是一种宝物,人们很难再得到,可以这样说,文物就是在日常人们最容易忽视它的存在的东西,并且与他(她)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这一点我想加上时间后,文物一词的印迹贴在上面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锁具文化中的中国锁具行业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但不论怎么变化都没有离开过人们生活。只是锁具代表的内含就完全变了,有的代表统治阶级权欲的象征,比如刑具锁中的木枷锁、手/脚链锁、嘴巴锁、乳房锁、阴部锁等,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古人的权欲观特别重;有的又代表生产生活的文化的、科学技术的(包括铸造水平、相关的铁、铜、银等提炼水平的)、工艺雕刻艺术水平的,比如封建社会产生的玉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及相关的雕刻图案锁。锁不管怎么分,它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权欲的象征,另一种就是生产生活中方面面的水平体现。在收藏界里,一些热爱锁具文化事业的人士,专门在从事锁具的收集与研究,他们为锁具的发展史和锁具文化发展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这重来不易的研究成果,让其发扬光大,让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至少在人们物质财富还达不到共同拥有和平分时,锁的存在是合理的,其文化氛围也是强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锁中自有人文在
锁与钥匙的矛盾
中国的锁→你见过多少[NP]
锁的分类和结构 - 李新新的日志 - 淘江湖 - 淘宝网
中国古锁,精致古朴,大有文化
无“锁”不用其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